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奮鬥在九十年代》第二百九十八章:3年
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回頭,海豚科技這種緊張恆定的科技種田階段,一持續就是三年。
  是的,一轉眼,時間就到了2000年,在這三年中,發生了太多的事。
  首先,莫清影也給王勇生了一個兒子,名叫王思武,小家夥已有兩歲了,白白胖胖的,每天跟在他哥哥身後瘋玩,倆兄弟有個伴,這王勇家裡每天就像戰場一樣,鬧得雞飛狗跳的,好不熱鬧。
  這三年中,除了科技種田,扎實基礎科技,海豚科技並沒有開辟新的研究項目。
  人力有時盡,劉美娟與整個研發團隊,沒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發別的項目。
  但要說完全沒有,也不對,因為苗偉團隊他們就在研究小型汽車項目。
  只不過他們人手不多,一直只有二十多個人,在兩年前新型三缸發動機完全成熟之後,他們就開始著手研究VT自動變速器技術。
  VT自動變速器是所有自動變速器中結構最簡單的一種,但是越簡單,技術難度就越大,主要是材料的要求非常苛刻,一般的企業只能望而卻步。
  VT無級變速器歷史悠久,最早在99年開始就出現了軸向可調錐盤寬V形膠帶式無級變速器。
  它最大的優點就是變速平順,駕駛體驗感好,有優異的線性加速度,並且沒有延遲、挫頓的毛病。
  這是它優於其它幾種自動變速器的地方。
  日笨在九十年代初就開始研究,目前做到了世界之最。
  但是VT變速器最大的缺點就是因為膠帶或鋼帶材料的原因,無法承受大扭矩,一般是用在小排量車型上。
  因為這個致命的缺點,使得有些公司就開始研究環環盤擺輪式無級變速技術。
  但是海豚科技不同於一般的汽車企業,三年不記成本的投入,在材料研究領域,海豚科技已經是這個世界上事實上的巨無霸。
  畢海波領導的材料研究所有太多的優質材料誕生,其中有許多材料不敢面世,被暫時封存了,比如一些合金單晶體材料,性能逆天,有點驚世駭俗,王勇和劉美娟不敢拿出去顯擺。
  但是一些國外已有的材料,比如碳纖維材料,那就無所顧忌了,無非是比國外的好一點點罷了。
  碳纖維材料是材料研究所成立之初就被劉美娟指定重點研究的領域,又與國內最好的科研團隊合作研發,三年時間的沉甸,自然是碩果累累,到如今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
  用碳纖維材料代替鋼帶,只怕是太好了,碳纖維的強度和韌性是普通鋼的200倍,即便是最好的合金鋼也無法與其比擬。
  有最好的材料,有最精密的機加工工藝,於是你知道的,在國內汽車企業看似很難的VT自動變速器,被苗偉團隊不到一年就研發出來了。
  這就是扎實基礎科技的好處,所有的科技研發,幾乎是水到渠成。
  雖然研發時間不長,但是這款專為小排量汽車配套的VT無級變速器,性能好到爆,它嬌小的身軀,甚至能承受3.5升排量汽車高達5牛米的強大扭矩。
  用在小排量車是屈材了,但是也產生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那就是怎麽造也造不爛,簡直是超級小強再世。
  另外,因為能承受更大的扭矩,那就不是豐田愛信那種四檔變速器了,而是五檔,多了一個高速檔,因此駕乘體驗更加優秀。
  苗偉團隊如今正在研究汽車底盤技術,一輛汽車中,除了動力總成,就數底盤的技術難度最大。
  底盤不僅僅是個架子,它是各種系統技術集成的綜合體,一款先進的底盤,通常需要3至5年的研發時間,並且只有國外汽車巨頭企業,才能研製。
  按常規的方法,海豚科技不僅會觸犯國外汽車巨頭企的發明專利,而且也很難超過那些已經浸淫幾十年底盤研究的國外汽車企業。
  這是一條死胡同,既然按常規的方法走不通,那就唯有求新求變。
  大家應該記得三年前劉美娟發明的自行車新型減震輪轂吧!那種黑科技用在汽車輪轂上,也同樣適用。
  正因為如此,這三年來,有幾家汽車企業曾經上門洽談過購買專利授權的事,但是王勇都沒有答應,目的就是為了自用,這種獨一無二的技術,用在汽車底盤減震技術上不要太好了。
  當然,用在汽車底盤上的減震輪轂,又作了相當大的技術改進,它不像自行車那樣,只能被動減震,而是具有氣彈簧那樣的主動減震技術,它通過一款U工控芯片,控制輪轂上的每一根伸縮杆的氣壓強度,來主動抵卸各種車行路況所帶來的衝擊力。
  這種技術的好處,就是不管是城市還是越野,都能如履平地,能保證汽車總是處於最平穩狀態。
  有了這項牛逼的技術,苗偉團隊研發底盤就簡單多了,車身與底盤直接就是鋼性聯接,沒有什麽麥弗遜減震,鋼板減震或空氣減震,所有的減震任務都交給了四個萬能的減震輪轂,就是這麽簡單粗暴。
  方向盤助力器,采用了最新的電動助力技術。
  轉向系統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從最初的機械式轉向系統發展為液壓助力轉向系統,然後又出現了電控液壓助力轉向系統和電動助力轉向系統。
  其中最新的電動助力轉向系統具有結構簡單,節能環保,穩定可靠等諸多優點。
  這種最新技術,最初是由本田公司於990年研發出來的,不過他們使用的是齒輪傳動助力技術。
  苗偉團隊做了一點小小的變動,使用VT變速器裡面的碳纖維齒帶技術,很好的規避本田公司的發明專利。
  其它的發動機監控、車速監控以及U控制單元系統整合等技術,都與上一代電子液壓助力技術相同,那是八十年代的技術了,早已過了專利保護期。
  所以苗偉團隊直接照抄了事。
  除此之外,底盤最重要的是安全系統技術了,比如刹車系統、汽車防側滑系統,車輛穩定系統,EBS防抱死系統等等。
  當然,還有更先進的車輛自動駐車系統,雷達感應防撞技術等等。
  總之,汽車底盤系統技術非常複雜,雖然可以借鑒別人的技術,但知道做是一回事,想做好又是另一回事。
  不說多了,光是一個發動機與變速器動力匹配調校,就非得花上一年半載的時間不可。
  大家都知道的,劉美娟的要求非常嚴格,她的起步要求就是與國際先進水平相當。
  所以苗偉團隊在底盤研發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否則根本不可能通過劉美娟的審核。
  當然,苗偉團隊也不是單打獨鬥,像那些個這個系統那個系統的,凡屬是嵌入式系統研發領域,他們都可以得到系統應用軟件研究所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在這漫長的三年中,除了苗偉團隊,得到最大發展的就是各大軟件研究所。
  是的,雲端操作系統,或者說是物聯網,經過了幾年時間的磕磕碰碰,終於在公司內部全面試用了。
  之所以沒有對外商用,不是不夠好,而是因為物聯網上的內容太少了,遠遠無法和國際互聯網相比。
  另外,到目前為止,公司還不具備大規模製造高性能芯片的能力,所以還得低調隱忍。
  三年時間能做很多事,可是用來開發那些功能複雜的軟件,又顯得太短暫了。
  軟件和硬件,歷來是電子計算機領域兩塊難啃的硬骨頭。
  比如那些功能複雜售價上千萬的工具軟件,三年時間,連一款軟件都難以研發成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