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朝鮮國主!”
“見過上使!”
漢城外,李琿和王化貞互相見禮,說了一些禮節上的客套話後,李琿便邀請王化貞入都城再敘。
至於王化貞此行所帶的一千明軍,自然也有相應的朝鮮官吏,帶他們入城,並且為他們一路趕來接風。
本來,若是他國軍隊入都城,很明顯李琿甚至朝鮮國上下,都肯定要檢驗一番,才會允許那些軍隊入城的。
只是,在如今,唯有明朝軍隊在朝鮮特殊,畢竟,經過了壬辰倭亂,大明王朝不顧一切的出兵保住了朝鮮社稷,為他們再造國家,這份情誼,哪怕是對大明虛與委蛇的李琿,再沒有出現特殊情況時,都不會相信明朝會對朝鮮有歹意的。
終究,壬辰倭亂時,明朝為朝鮮付出那麽多,並且對付驅逐倭軍期間,明朝也都有機會吞並朝鮮,可是明朝沒這麽做。
因此,在有更好的機會的時候,明朝都沒有對朝鮮表露野心,自然的,朝鮮上下對於這支人數不多的明軍,自然也沒有太多警惕,甚至於他們對於明朝天兵的到來,都十分高興,漢城城內城外,都有不少百姓自發前來歡迎明軍的到來。
為了表示對明朝的尊重,李琿十分敬重的讓王化貞與他同坐朝鮮國主的車駕,這可是讓王化貞喜出望外,又覺得分外有面子。
一路進城,王化貞明顯得意非常,畢竟,任誰被一國之主如此禮遇,都會迷失一些。
只不過,有的人很快就會自我醒悟,控制自己的分寸;而有的人,卻永遠沉浸在那種感覺裡,比如,王化貞就是如此。
此時的王化貞,見李琿這麽對待自己,已經在暢想,日後指揮朝鮮之兵,大家眾志成城,從背後襲擊,大敗建奴,最好能直搗黃龍,以雪薩爾滸之恥,讓他名垂青史了。
自帶王化貞一行入城以來,王化貞這一副高興的春風滿面的樣子,一直沒逃過一直注視他的李琿的眼神,李琿其實是故意給王化貞這麽大的禮遇的。
李琿這麽做原因有二,一方面是為了麻痹王化貞等人,讓他們以為朝鮮依舊十分重視明朝,聽命於明朝,好讓王化貞傳回消息,麻痹明朝君臣,不讓他們起疑;另一方面,卻是為了觀察明朝派來的朝鮮經略,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物,好讓他準備好日後王化貞催促他配合明朝進軍時,該怎麽搪塞明朝。
反正,從一開始,李琿就沒打算全力支持明朝,他更願意在明朝和建奴之間來回搖擺,保持中立,除非到了萬不得的情況,李琿才會決定支持明朝,派朝鮮兵支援明白。
當然,之所以支持明朝,也是因為明朝對朝鮮有驅逐倭人的再造之恩,李琿明白現在支持建奴是根本不可能得到國人同意的,否則,他也會考慮支持建奴的。
如今,看著王化貞這一副沾沾自喜的樣子,李琿心裡對他也有了大概的認知了,明白了他不足為懼。
要是明朝再派一個類似當年救朝鮮的楊鎬的人物出來,甚至於把現在關押的楊鎬放出來到朝鮮經略,李琿都得頭疼該怎麽應付。
畢竟,當年薩爾滸之戰前,朝鮮出兵,除了因為萬歷皇帝下了宗主國的國書命令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楊鎬給朝鮮送去的谘文。
要知道,在朝鮮驅逐倭人後,對於楊鎬,朝鮮上下都感恩之極,甚至到了朝鮮國主動為楊鎬立碑、立生祠的地步,這也是當初萬歷帝信任楊鎬,讓他經略遼東的原因。
除了楊鎬本身戰功卓著外,就是他在遼東,可以讓朝鮮這個重要的盟友不動搖,雖然楊鎬的軍功有些汙點,
但是瑕不掩瑜,他的能力絕對是當時明朝頂尖的一波人。而當時楊鎬的谘文送到朝鮮,李琿就不得不調兵了,因為朝鮮上下都楊鎬的感恩在當時已經到了狂熱的地步,哪怕就是朝鮮跟著楊鎬大敗,朝鮮很多人失去了親屬,但他們依舊都不怨恨楊鎬,足可見楊鎬在朝鮮的威望。
因此,若是有類似楊鎬的人,或者是他本人來,李琿說不得就不敢動太多心思,依舊如他當初當朝鮮王次子,隱忍那麽多年一樣,任由大明施為了。
可是,王化貞的自大樣子,卻讓他安了心,不過,從明朝內部傳來的王化貞背後是大明首輔和如今執政大明的東林黨派後, 李琿心裡還是有些忌憚王化貞背後的這股勢力。
所以,想了想,李琿決定對待王化貞,還是采用今天的套路,表面上敬重禮遇,但暗地裡,絕對不會輕易答應什麽實際的東西。
反正,看王化貞的樣子,只需要好好恭維吹捧他,就能讓他迷得找不到北了吧!
“不成想朝鮮之地,竟有如此之多百姓,迎我大明天軍,真令本官想不到。”王化貞坐在李琿身邊,看著周圍迎接明軍的朝鮮百姓,有些詫異的感歎道。
“壬辰倭亂時,若非上國神宗顯皇帝,派大明天兵全力支援,我朝鮮小國,必有社稷傾覆,亡國之危。因此,朝鮮上下,皆感念上國恩德,今日天兵來此,百姓聞得消息,自然夾道歡迎。”李琿笑著恭維道。
“朝鮮國主說得極是!”王化貞聞言,點頭應道。
此時的王化貞,心裡面,其實我不知道該怎麽說了,實在是這種在異國他鄉受到隆重禮遇的規模氣氛,讓他震驚。
當然,其實也不只是王化貞,隨他一起乘船到來的一千明軍,也是被朝鮮臣民的歡迎色情震驚了,這種感覺,是他們在大明基本享受不到的,在如今武勳勢力卑微的大明,很明顯,考個進士,都要比明軍打了一場大勝仗,更能得到百姓的敬重。
正是因此,不少連日以來,因為沒有長時間坐船,而感到身體不適,上吐下瀉的明軍,心裡感覺他們這次來朝鮮,是真的值了,畢竟,在大明,恐怕一輩子也享受不到一次這種在千萬人眼裡敬重感激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