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明末好國舅》三百九十、崇禎265年
“敢問上使,前遼東經略楊鎬,現今如何?”和王化貞聊了一會兒,李琿想到了什麽,突然問了一句道。

對於楊鎬,雖然他害得朝鮮萬余精銳慘敗,但是拋出其他因素,在私人感情上,李琿也和其他朝鮮臣民一樣,十分關心楊鎬的。

畢竟,若是沒有楊鎬,當初李琿也就不能在壬辰倭亂中,積累聲望,贏得不少臣民支持,這才能讓他以次子的身份,在朝鮮王位的爭奪戰中,脫穎而出的。

因此,在知道楊鎬因薩爾滸戰敗下獄後,李琿也和其他朝鮮臣民一樣,十分關心楊鎬的處境的。

聞言,王化貞明顯帶著不滿,終究現在正是他享受被朝鮮國崇拜的時候,自然不想被人打擾,更何況,對方還是用其他的大明儒將的名字打擾他,這怎麽能讓小肚雞腸的王化貞滿意呢?

只是,念及對方的身份,王化貞還是如實回道:“薩爾滸戰敗,楊鎬身為主將,難辭其咎,如今為我大明皇帝陛下問罪,收押在詔獄之中,至今未放出。”

“可惜了!可惜了!楊公如此英雄,卻因為薩爾滸一戰,而英明掃地,甚至連他自己也下了詔獄,真是可惜啊!”李琿聞言,連忙搖頭道。

這一番言語動作,明顯讓王化貞見了有些羨慕嫉妒恨,可卻因為李琿的身份,又不好說些什麽。

當然,李琿似乎沒看到王化貞臉上的表情,一直在聊著自從楊鎬被人陷害罷免後,朝鮮上下感念楊鎬恩得的事情,這一點,足可見楊鎬在朝鮮的威望有多高。

“自聞楊公下獄,我朝鮮上下,每日都有人去宣武祠,拜楊公,為楊公祈福,希望楊公脫險。”李琿又故意如此歎息道,說話的同時,他卻是在暗暗觀察著王化貞。

“宣武祠?拜楊公?”聽到李琿言語,王化貞驚訝道,第一次聽到這些東西,王化貞明顯吃驚更甚。

而後,王化貞像是想到了什麽,連忙問道:“敢問國主,難道你們是主動給楊鎬建了生祠嗎?”

“差不多吧!”李琿回道。

“嗯?差不多?這是何意?”王化貞疑惑道。

“雖然我朝鮮暫時還沒有為楊公專門建生祠,但是在大明萬歷二十七年七月時,我朝宣祖,為了紀念壬辰倭亂時,為了驅除倭人而犧牲的大明和朝鮮的功臣,特建宣武祠於漢城南,讓朝鮮臣民拜祭,配享大明和朝鮮的功臣。”

李琿慢慢說道:“當時,我朝宣祖首先提出應以楊公配享,我朝鮮臣子並不反對,於是楊公雖未死,但入了我朝宣武祠,宣祖更是親書‘再造藩邦’的匾額,揭於宜武祠,令朝鮮臣民拜祭。”

“原來如此!”王化貞聞言,有些羨慕的點了點頭道:“楊京甫這一輩子倒是值了,就算薩爾滸敗了,如今生死難料,但配享了這宣武祠,就要讓不知道多少人羨慕了。”

語氣裡,王化貞的酸意很濃,明顯羨慕嫉妒恨極了。

這一幕,可是被一直注意他的李琿看了,盡收他的眼底,而他的嘴角,也是跟著露出一抹笑意。

至於王化貞口中的“楊京甫”,其實就是楊鎬,其字京甫,號風筠,河南商丘人。

而剛才李琿口中,直接以大明皇帝年號稱呼時間,也是有原因的。

畢竟,大明是朝鮮的宗主國,一直受明朝統治,按理自然應該是要用大明的年號紀年。

而且,自從壬辰倭亂驅逐倭人以來,因為大明對朝鮮有再造之恩,整個朝鮮又一直都保持著親明的風氣,自然的,完全用大明皇帝的年號,之後漸漸深入人心了。

這一點,真實歷史上,

哪怕明朝日後滅亡,朝鮮被迫臣事蟎清,但是朝鮮君臣一直“身在曹營心在漢”,因為感恩,堅守著心底裡對故明的懷念。說來,朝鮮如此作為,也是因為蟎清對朝鮮所執行完全不同的政策。

先前,蟎清不但兩度大規模入侵朝鮮,朝鮮史書上稱為“丁卯胡

亂”和“丙子胡亂”,之後,蟎清還強迫朝鮮世子入北京扣為人質。

後來,蟎清得了天下,直接就把朝鮮當成天經地義的蕃屬,二等國和濫施淫威、索拿卡要的對象,並且多次直接乾預朝鮮內政,所以自然激起朝鮮對蟎清的不滿。

他們視蟎清為“犬羊”、“夷狄”,私下稱蟎清皇帝為“胡皇”,稱清使為“虜使”。

朝鮮孝宗帝甚至以光複大明為己任,倡議北伐,他曾對大臣們說:“故欲養精兵十萬,愛恤如子,皆為敢死之卒,然後待其有釁,出其不意,直抵關外,則中原義士豪傑,豈無響應者!”

只是,由於朝鮮財政困難,軍備薄弱,北伐計劃一直沒有實施。

按說,受蟎清統治,使用什麽年號紀年,是一個非常敏感而又現實的問題。

對此, 不忘故主的朝鮮王室表現的有些陽奉陰違,除了對蟎清的公文賀表使用蟎清皇帝年號外,其他一切內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廟、文廟祭享祝文,仍用崇禎年號,地方官上的疏章、箋文也如此。

除了繼續使用崇禎年號外,李朝國王對明朝皇帝年號的尊崇也達到了極點。

無論是文書、古印,還是馬牌、禦畫,只要有明朝年號,一律收集整理,予以珍藏。

同時,朝鮮李氏王室對於明朝的各種追思活動也與日俱增。

仁祖時,每逢重要節日,宮中都要行“焚香望闕之禮”;肅宗時,自宜春門詣“禁苑壇”,以太牢祭祀崇禎皇帝,之後又在後苑春塘台設“大報壇”,祭祀神宗皇帝。

蟎清乾隆十四年時,李朝王室又以明朝太祖、神宗、毅宗並享“大報壇”,並於三帝即位、忌辰日行望拜禮,而這種祭祀活動,之後每年都會進行,一直延續到李朝末年。

而朝鮮王室如此,朝鮮民間更是思明,在朝鮮的私人著述,其刻書所用年號則標以“崇禎後年”,甚至直到清末,仍有人書寫崇禎年號,以至於竟然有“崇禎二百六十五年”的紀年。

後來,朝鮮方面不再使用“崇禎”年號也是有原因的。

因為朝鮮反清派期望的漢民族武裝反抗、蟎清統治土崩瓦解局面一直沒有實現,而直到甲午戰爭的爆發,朝鮮走向亡國,自然不可能再思故明。

當然,那些如今是遙不可及的,但有一點,即使有李琿這個立場不明的君主在,但在大事上,李琿也絲毫改變不了朝鮮上下對大明的忠誠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