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明末好國舅》二百五十五、大國表現
  弘治朝關於朝貢的規定,其實已經說明大明怎麽賺錢了。

  畢竟,所謂“貨物,以十分為率,五分抽分入官司,五分給還價值”裡,五分抽入官司,用後世的話來講,那就是大明朝廷要收外來國家的“朝貢稅”。

  而且,這稅是強製性的,是天朝上面讓你朝貢的門檻,不交那就對不起了,你就沒資格朝貢。

  所以,大明朝廷作為天朝上國,真正要給外來番國還禮的,也就是以他們所上貢貢品的一半為基礎,用這一半價格的數倍回禮。

  當然,說到這裡,似乎明面上,大明朝廷還是虧,畢竟就算以貢品的一半為基礎,只要給番國三倍其貢品的貨物,那麽大明朝廷還是虧啊!

  其實不然,這裡面,明朝精明的文官,也在交易價值裡,玩起了花樣,畢竟,掌握計價權的是大明,可不是那些番邦小國。

  例如,一件物品,本來隻價值大明寶鈔十萬貫,可明朝官員卻說它價值二十萬貫,這肯定會讓那些朝貢的番國使者笑醒,因為這意味著他們收到的禮單要最起碼有數十萬貫的收入。

  然而,他們收到的禮單上,一件原本大明價值五千貫的瓷器,恐怕就會標準一萬貫甚至兩萬貫的價值,這麽一來一回增減雙方進貢物品的價值,大明成熟的朝貢制度,根本不會賠什麽錢。

  畢竟,有事先所抽取的五成“朝貢稅”在,哪怕大明在回禮中吃了些虧,可有“朝貢稅”相抵,那還是賺的。

  甚至於,很多時候,大明朝廷會用大明寶鈔去回賞那些進貢金銀的番邦,這無形又賺了一筆。

  畢竟大明的寶鈔價值幾許,了解的人知道,它到底在朱元璋爛發大明寶鈔後,貶值到什麽程度。

  那些進貢的番國拿了寶鈔基本沒用,去民間想用寶鈔買低廉貨物,都沒人會收,所以只能按照大明朝廷給的貨物清單,買那些高昂的大名定價貨物,這般看來,大明依舊會賺。

  至於番邦會不會對此有微辭,那明顯是有的,只是他們也不敢明說,畢竟大明寶鈔可是大明朝廷認可的正經貨幣,憑什麽大明朝廷不能賞?終究大明認可流通它,雖然貶值厲害!

  所以,在貢品回禮方面,莫看大明回禮多,但其實一般是賺了的,就像禦馬監送給張璟的這匹汗血寶馬,就是劉應坤當時用了幾件不錯的瓷器和絲綢偷偷從一個西域朝貢使者手裡換來的。

  當然,大明賺了,番國其實也賺,畢竟大明回饋的禮品,雖然換得的價值被大明朝廷各種操作縮水,可就算如此,這些他們本國稀有的大明禮品被他們帶回本國,依舊能讓他們大賺好幾倍。

  至於後世很多人說大明朝貢冤大頭另一個賠錢的理由——要負擔那些外邦使者的衣食住行,還要為了面子,即使那些外邦使者犯法,也要盡量不製裁他們,防止引起國家糾紛,同時,還要賞賜大量賞賜進貢使臣錢財物品。

  這就是很多人說的另一條大明虧掉底褲的理由,其實也只是不了解的人看了一些野史網文,就妄下定義,因為他們根本不懂大明朝廷賞賜那些朝貢使者的東西是什麽。

  明製,絕大多數朝貢的使臣,進入京師面見大明皇帝後,能得到的賞賜無非是鈔幣、襲衣、紗羅、文綺、彩幣、冠帶、彩絹、綺帛等物件。

  其中,鈔幣和彩幣都是紙鈔類,其他都屬於布料和衣服類。

  就這樣,一個使臣也才只能得一到兩種賞賜,還不能都發一遍,況且兩種以上賞賜,還是鈔布混合搭配著賞賜。

  明白了這些,那就該明白後世某些人舉例大明朝廷賞了某某使臣多少數倍於商品價值錢的背後,明朝無端賞賜的大筆錢到底是多給錢賠本,還是少給錢賺錢了。

  故而,想想看這些小邦使者一開始進貢的都是上好的藥材,金銀器,然後大明回贈一些無所大用的布料和一堆不知道在哪裡才能用出去,或者只能買那些價值嚴重高估的物品的大明紙鈔。

  這筆帳算下來,說朝貢是大明花錢買面子,做得是吃虧賠本的冤大頭生意,那就有點不客觀了。

  只有在對一些特殊情況,比如自願進貢或者是貢物價值大,亦或是番邦等地或者大明自己需要某些物資的情況下,大明朝廷才會做一點不同的處理,但也不會做得太過。

  “今諸夷所進貢方物,僅有其名耳,大都草率不堪。而朝廷所賜繒、帛、靴帽之屬尤極不堪。”

  這是張璟知道的因為朝貢,大明官員對於那些朝貢使者的真實記載。

  說起來,也許這些朝貢使者心裡也苦逼,帶著自己國家的特產寶物進貢,結果就收到大明朝廷回贈一些不值錢的紡織品,而這些紡織品,還質量堪憂,完全不能和大明朝廷回饋自己國家的紡織品媲美。

  這筆帳算下來,說朝貢是大明花錢買面子,做得是吃虧賠本的冤大頭生意,那就有點不客觀了。

  只有在對一些特殊情況,比如自願進貢或者是貢物價值大,亦或是番邦等地或者大明自己需要某些物資的情況下,大明朝廷才會做一點不同的處理,但也不會做得太過。

“今諸夷所進貢方物,僅有其名耳,大都草率不堪。而朝廷所賜繒、帛、靴帽之屬尤極不堪。”

  這是張璟知道的因為朝貢,大明官員對於那些朝貢使者的真實記載。

  說起來,也許這些朝貢使者心裡也苦逼,帶著自己國家的特產寶物進貢,結果就收到大明朝廷回贈一些不值錢的紡織品,而這些紡織品,還質量堪憂,完全不能和大明朝廷回饋自己國家的紡織品媲美。

  這筆帳算下來,說朝貢是大明花錢買面子,做得是吃虧賠本的冤大頭生意,那就有點不客觀了。

  只有在對一些特殊情況,比如自願進貢或者是貢物價值大,亦或是番邦等地或者大明自己需要某些物資的情況下,大明朝廷才會做一點不同的處理,但也不會做得太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