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證道小說世界》第6章 我想學......我也想學......
  王大路尚未到四歲,身高已經有四尺半,身體發育速度比正常小孩快了不少。

  幾個月前王大路開始練習前幾個世界獲得的各種功法,不出意外,類似《周流六虛功》《鯨息功》之類的高端功法,練習起來都沒有任何效果,倒是比較基礎的簡化太極拳,練習起來有一定的效果。

  經過幾個月的練習,王大路也擁有了微弱的內勁,一些比較高深的武技受限於身體,無法運用,王大路就主要練習暗器。

  平時有事沒事就在院子裡扔石子,梅香雖然驚訝他的準頭,但倒沒真覺得這石子能夠有什麽殺傷力。

  至於太極拳,即使以院子裡最強的梅香的武學造詣,也不過認為是孩子胡亂揮手踏步罷了。當然,這也有王大路身體還沒發育好,動作不標準的原因。

  這天,王大路正在院子裡扔石子,只見王大路前方大約十米處,有一顆隻有手臂大小的小樹,靠下方的的樹乾纏著棉布,棉布上有一個拇指大的紅點。

  一陣風吹來,小樹隨風而動,王大路手腕一翻,一顆石子向前射去,隻聽“蓬”的一聲,樹乾旁的一名侍女立刻高興道:“小少爺真厲害,正中紅心。”

  然後拾起的石子放在一邊的盤子裡。

  “晴兒姐姐,別站那裡了,等下打到你身上了。”

  王大路清脆的聲音傳來,侍女晴兒卻沒有回應,又自顧自地站在了樹旁。

  王大路見此也沒再說什麽,反正以自己的力道,石子打在身上也不會痛,又何辜負人家一片忠心呢。

  況且若不是自己要嘗試多種手法,以及控制石子離手後的軌跡,十米的距離,憑自己的水準,別說打那麽大的紅點了,打蚊子都沒什麽問題。

  王大路又練習了一會兒,忽見薑寧帶著兩人進入院子,便停下來給薑寧打了聲招呼,然後向一邊的侍女一招手,侍女立刻遞過來一張毛巾,王大路擦了擦手後,走到薑寧身前站好。

  薑寧摸了摸王大路腦袋,感歎了下王大路又長高了,然後帶著王大路及眾人進到屋裡。

  待得各自入座,薑寧向王大路介紹先前身後的兩人:“這兩位是我們王家藝館的主教,尹先生和齊先生。尹先生是音樂大家,尤其擅長琴藝,齊先生藝館中木雕技藝第一人,石雕、玉雕水平也不錯。”

  藝館是王家建立的集合各種非武學人才的機構,當然它的主要作用,是負責王家子弟除武學外的技藝傳授。

  藝館所屬按照各自技藝水平,授予從低到高五級稱號:教習、教授、主教、大師、宗師。

  主教已經是負責教學的人中,級別最高的了,一般是某一大類的教學總負責人,在王家地位接近一流武者。

  至於主教之上的大師和宗師,則是類似與客卿、供奉,如果願意完全投入王家,甚至可以享有一些珍貴天材地寶配額。

  這些人並不是薑寧可以隨意支使的,而且目前藝館並無宗師,大師也屈指可數。

  聽得薑寧的介紹,王大路就知道薑寧今天來做什麽了,這事還得追溯到前幾天。

  幾天前,負責王大路啟蒙的先生向薑寧匯報,王大路已經基本掌握了常用字的讀寫及解釋,薑寧起初是不信,但找王大路進行確認後,不得不相信:“我兒子真是個天才。”

  薑寧一高興,就決定抽出半天時間,帶王大路去卑凍喬湟還浣質小

  海龍城城東,習侗煌跫揖≌跡嵌罘被鬧行那馱誒卑恫輝洞Α

  王大路也是三年多以來第一次出王家,首次見得海龍城的城區,還是心中略感好奇。

  這海龍城沒有高樓大廈,但布局恢弘,街寬巷深,井然有序,氣勢上不輸於自己見過的明北京城、南京城,不愧是隱隱被稱為東海第一城。

  王大路一行人前呼後擁,走在街上,一看便非常人,所過之處,人人不自主地避讓,連喧鬧聲都小了不少。而薑寧及隨從人員顯然都已對此習以為常,唯有王大路的侍女晴兒先是不太習慣,但不久後便漸漸昂起了頭。

  薑寧牽著王大路一邊走,一邊給王大路介紹一路所見,還不時地叫人把一些王大路看上的東西買下來,王大路也是時而興高采烈,時而若有所思。

  當眾人路過一個賣木雕的小店時,王大路靈光一閃,看著店內的一件木雕,就一直站在那裡不動了,眼睛不眨地盯著木雕。

  薑寧以為王大路想要那個木雕,便問著:“大路,你想要這個木雕嗎?想要的話......”

  話還沒說完,卻見王大路抬手一指木雕,大聲道:“娘,我想學這個!”

  這下不光薑寧呆住了,就連小店老板和隨從護衛都被王大路的話驚住了,這是一個三歲小孩的正常邏輯?

  帶著王大路離開小店時,薑寧還在思考王大路的話,“我想要”和“我想學”這不是僅僅是一個字的差別,而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特別是對於一個思想簡單的三歲小孩來說,這裡面區別可不小,能看出很多東西。

  當然所有人都沒想到,王大路還真不是三歲小孩,幾個世界活了近兩百年時間,雖然情感被蒙蔽,但兩百年的見識總是不假的。

  而王大路這麽做的目的,當然是為了提前進入“高效學習階段”,再就是以一個比較符合邏輯的方式,為將來展現過人的雕刻水平埋下伏筆。

  這個世界,小孩子無論學什麽比較複雜的東西,基本都是六歲開始的,這是因為大部分小孩,身體、思維都要六歲左右才能完全成型。當然這隻是大概,發育快的三四歲就成型也是有的,而且不同環境下,這個過程的時間也是不同的。

  而對於練武而言,這個世界普遍的功法模式,是先將重要經脈中的雜質運去不重要的經脈中,然後運轉功法的主要經脈暢通,以此運轉功法,吸收天地靈力再轉化成內勁,匯聚丹田直到丹田達到極限,便是後天巔峰。

  六歲之前很多細小經脈都沒有完全成型,在搬運雜質的過程中,可能因為堵死一條經脈就導致其後正在成型的經脈完全荒廢,從而減少能打通的經脈數量。

  若是有好的功法還好,反正還能修煉的經脈那麽多,堵塞部分影響不大,若是有背景也好,能打通經脈的天材地寶也不少。

  若是沒有背景又隻有低級功法,本來能修煉的經脈就沒幾條,再把其中的一些經脈給堵了,那後果自不必多說。

  對於學習比較複雜的東西而言,六歲之前並不是好的選擇,小孩六歲前思維並不成熟,屬於前運算狀態,接受能力強,但缺乏邏輯及應變能力。

  比如即使告訴他甲等同乙,乙等同丙,但他仍不能理解甲等同丙是怎麽來的。

  所以小孩六歲前,學的東西基本都是比較死板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這種。

  也是因為這樣,薑寧等人才會對王大路因喜歡而說出“我想學”而感到驚訝,這說明王大路的思維已經形成稍微複雜的邏輯鏈。如果王大路不是偶然說出這句話,那他大腦發育多半已經趨於成熟,而王大路目前,還不到四歲。

  薑寧也有些自責,開來自己平時對孩子的關心還是不夠。

  王大路和薑寧離開木雕店後,不久後又路過一家琴行,後面的事自是不必多表,又是一句“我也想學......”

  於是有了今天薑寧帶兩大主教來王大路這裡的事。

  ――

  王大路看著眼前的兩位先生,心裡並沒有太多想法,自己並不在乎先生的水平,反正自己隻是想要有一個合理的“學習過程”。

  無論是琴藝還是雕刻,估計在這個世界上,水平比自己高的都不是那麽好找的,眼前二人,真要說有水平能教得了自己什麽,可能性並不大。

  王大路打量尹先生和齊先生的時候,兩位先生也在打量著王大路。

  聽說要從基礎起教一個三歲小孩,還是放下其它專職教一個人,這一教甚至可能是十幾年,二人都是內心抗拒。

  二人都是各自領域頂尖人物,在藝館地位崇高,對內大權在握,對外聞名遐邇,海龍城甚至東海各大勢力都對自己禮遇有加,不少勢力奉為座上賓。

  而一旦成為王大路的專職先生,正如藝館某人在藝館南望,感歎道:“庭院深深深幾許。”哪還有以往自在。

  至於和王大路有師徒關系自己能水漲船高?王大路是王家家主長孫,他的主要精力隻可能是在練武上,也唯有教他練武才可能和他是師徒。

  而作為教他琴藝和雕刻的人,稱“先生”那都是抬舉,說透了不過是仆人罷了,這個世界終究是強者的世界。

  而報酬方面,雖然是在藝館時的十倍以上,但二人一次演奏、一件小作就抵得上尋常武者刀口舔血一年,豈會缺錢,而錢買不到的東西,得不到仍是得不到。

  兩位先生情緒隱藏得很好,薑寧也沒有察覺到,但王大路感應靈敏,還是有所察覺。

  但他並不知道這裡面的原因,畢竟王大路對藝館的情況根本不清楚,以為就是兩個普通先生。

  薑寧倒是知道藝館主教大概地位,不過她並不知道裡面的彎彎道道,只知道水平高就找來教兒子,至於對先生本身的影響,給你十倍奉銀了還不滿意?

  ――

  王大路聽了薑寧介紹後,站起身來,整理了一下衣服,一板一眼地拱手,微微躬身道:“兩位先生好。”

  兩人從進院起,就發現王大路表現比較成熟,現在又見他態度恭謹,行事頗有氣度,內心的不快也淡去了不少,也回禮道:“小少爺好。”

  待三人相互見禮後,薑寧便宣布以後就由兩位先生教王大路學習“琴藝”和“木雕”,順便也教王大路一些世界常識。

  又吩咐下人收拾兩個小院給兩位先生常住,並各派下人數名聽候兩人吩咐,各種配給參考承正院二管事,這待遇已經是差不多是薑寧權限的極限了,比普通一流武者還好上不少。

  兩位先生聽得這些館主沒和自己說過的待遇,內心的不快基本已經消失的差不多了,再看王大路,又覺得順眼了不少,感覺應該是個可造之材。

  王大路感覺到兩位先生聽到薑寧的安排後,明顯的放開了很多,也大概知道之前的不滿情緒何處而來了。不由對二人印象大減,給他們貼上了“容易收買”“毫無氣節”等標簽。

  當然,作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這些想法王大路是不會表現出來的。而且王大路也不會因為一個第一印象完全否定一個人,還是得看以後的表現,如果二人表現尚可,王大路也不介意拉二人一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