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宋匪徒》第12章 釀酒
  現在局面有點尷尬,陳東一人滔滔不絕,除了沈長卿偶爾接上幾句外,其余的人都是傾聽者,王浩不知道這其中有沒有像他一樣的人,想著要逃離這裡。

  逃肯定是不可能的,王浩決定轉移大家的注意力:“我聽說除了朝廷的邸報之外,在民間還有一種小報存在,可有此事?”

  在北宋時,在京師已經出現了私人辦的報紙,當時統稱為小報或者朝報,而且“新聞”一詞也已經出現。

  “在京師的確有小報,隻是朝廷不太認可,而且鬧出過大事,所以刊印的時間並不確定,這種小報在京師也隻是在小范圍內傳播而已。”沈長卿回答道。

  “我倒是認為你們可以辦自己的小報,一是朝廷沒有明文禁止不準辦小報;二是你們都是太學生,所謂刑不上大夫;三是你們可以在小報上發表自己的政見。”王浩提議道。

  “二郎的提議值得考慮,你們如何看?”王浩的提議倒是說到陳東的心坎裡去了,他首先讚同道。

  “辦小報並不是不可以,隻是有幾個難處需要解決,第一,錢的問題如何解決?辦小報可是需要一大筆錢的;第二,朝廷雖沒有明文禁止民間的小報,但朝廷也不認可民間的小報;第三,說實話,辦小報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光憑我們幾個,沒有人支持肯定是辦不起來的。”沈長卿就要顯得理智得多。

  “但如果你們能將這份小報辦成與邸報相媲美的報紙,那絕對是一件名垂青史的事情。”王浩微笑著說。

  “難道二郎有辦法?”聽到王浩的話,陳東等人的眼中都冒出了綠光。

  “暫時還沒想到。”王浩微笑著搖搖頭。皇城司的耳目遍及整個京師,王浩可不敢亂說話。

  王浩的話讓陳東很失望,隻有沈長卿不這麽認為,他感覺王浩既然將這個事提出來,那很可能就有了解決的辦法,隻是王浩在這個場合不方便說而已,他決定私下裡去見見王浩。

  名垂青史這樣的事情,有誰不願意做了?

  王浩的這個話題成功地轉移了幾位太學生的注意力,陳東也沒有繼續評論朝政了,而是開始關心如何才能辦一份能影響朝政的小報。

  ……

  第二天上午,王浩趕到孫羊正店時才發現牛二昨天晚一晚上居然都留在作坊裡。

  “你先去休息會吧,這裡我看著。”

  “不困,昨夜我在谷堆上睡了一晚。”牛二憨憨地說。

  “那好,我們現在開始蒸高粱飯。”王浩拍了拍牛二的肩膀道。

  在作坊裡有專門用來蒸飯的蒸籠,孫老漢帶著人非常熟練地將高粱飯上籠。

  “高粱飯蒸好之後,要快速地進行冷卻,防止高粱飯太黏稠,在冷卻時,記得要將谷殼加入到高粱飯裡攪拌均勻。”王浩吩咐道。

  王浩說完,又對孫老漢說:“接下來就要麻煩你了。”

  “請王官人吩咐!”

  “高粱飯冷卻之後便要拌曲,此事你最拿手,就隻能辛苦你了。拌好曲之後,高粱飯便要送去發酵了,等到十天之後,我們再進行下一道工序。”王浩客氣地說。

  “王官人客氣了,孫掌櫃吩咐老漢要全力配合官人。”孫老漢也客氣地說。

  這三道工序的時間比較長,一直忙了兩天兩夜才忙完。王浩也是跟著兩天兩夜基本上沒合眼。

  王浩一回到家就聽說沈長卿來找過他,隻是沈長卿聽說他去釀酒了,便自行離開了。

  現在讓盧氏覺得最有面子的事情並不是王浩賺了許多錢,

而是家裡前後來的兩個太學生都對王浩表現得非常尊重。在這個重文輕武的年代,王浩能被太學的學生尊重,似乎讓盧氏看到了王浩美好的未來。  盧氏知道今天沈長卿要來。一大早,盧氏便帶著小蓮出門賣了一大堆的食材回來,她怕招待不周,又特意去豐樂樓前的李四家點了幾份外賣。在京師,北食以礬樓前李四家、段家n物、石逢巴子最為有名,而酒家送外賣的服務在宋朝也不是什麽稀罕事。

  王浩醒來的時候,已經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了。自從賺錢之後,他便將家裡一日兩餐改成了一日三餐,王家是這一片居民區少有一日三餐的人家。

  “文伯久等了,這兩日忙於釀酒之事,已經是兩天兩夜沒睡覺了,昨晚一沾床便睡到了現在。”

  “依二郎的才華進入太學絕無問題, 為何一心隻想著釀酒?”沈長卿再次疑惑地問起這個問題。

  “文伯謬讚了,我自己有幾斤幾兩,我心知肚明,何況我這人也並不適合官場。”

  “二郎謙虛了,我倒是不這麽認為。”沈長卿微笑著說。

  “不知文伯今日登門拜訪所為何事?”王浩不想再解釋這個問題了,在他心裡就算要當官也要去南方當官,而且還要直接跳過了太學去當官,他可不想留在京師見證那曠古爍今的恥辱。

  “今日尋你便是想請教辦小報之事。”

  “我們邊吃邊聊,如何?”看到盧氏準備的一桌子菜,王浩早就感覺餓了。

  “可以,隻是勞煩王媽媽了。”沈長卿客氣地說。

  “小蓮,你留在這伺候。”盧氏吩咐道。

  “是。”這個時代,女人是不能上桌的,就算是盧氏也不行,盧氏安排好一切便主動離開了。當然如果沒有客人在,一切倒是無所謂。

  ……

  宋朝軍民飲酒成風,請客吃飯必定有酒。大宋一年收的酒稅比鹽稅還多,最高峰的時候,酒稅達到一千七百萬貫。王浩與沈長卿兩人喝了幾杯之後,話題便進入了正題。

  “文伯上次說的幾個難處,我的確有辦法解決,隻是此事我絕不參與。”

  “在數年前,朝廷的確嚴厲禁止過小報,但這幾年朝廷對於小報的管控卻是松懈了許多。前幾年之所以嚴厲禁止小報,這跟蔡相有很大的關系。”沈長卿明白王浩擔憂的是什麽。

  “跟蔡相有關?”王浩疑惑地問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