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龍騰明末》第64章 根本之爭
  “此無異於飲鴆止渴!”陳子龍豪不退讓,“天啟五年時,兩淮鹽課七十萬兩。老百姓生活也只是勉強度日。崇禎三年,加銀一百二十一萬兩。崇禎四年,加一百三十萬兩。崇禎六年,加一百五十六萬兩。田課更是增加到了每畝一分二厘。如今楊大人還要增兵十二萬,二百八十萬軍餉,更加征練餉七百三十萬兩?這難道還壓不倒這隻早已搖搖欲墜的駱駝嗎?”

  楊嗣昌無言以對。只是呐呐的說著:“書生之見!書生之見。”

  夏允彝連忙打圓場,道:“今日我等本來只是詩會,中正兄提議議論時政,我們終究尚不在朝堂,很多事情也不能了解更多。楊大人也是今日才回京師,這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之策,我看確實高瞻遠矚。至於征派,也還是楊大人計算所得,或許不需要這麽多的。”

  楊嗣昌卻一點也不領情,道:“賊要剿,餉必須加。我明日早朝就會向皇上上奏疏。”

  “那我就聯絡舉子上疏反對!”陳子龍也立刻反駁。

  一時之間,原本應當隻談風月的詩會,變得劍拔弩張起來。

  “楊大人征兵加餉,也是為了早日剿滅流民賊,只是如今國庫空虛。在我看來,征兵沒問題,還可以給那些沒飯吃的流民一條活路。至於加餉,如果有其他的經濟來源,則是最好。”李洛道。

  “那裡還有其他經濟來源?難道中正世兄是希望從天上掉銀子不成?”楊嗣昌搖頭道。

  “有一筆銀子,數目龐大,只是卻不知藏在何處?”

  “哦?哪一筆銀子?能有多少?”

  “天啟七年,先皇駕崩,皇上即位後一舉摧毀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命抄沒魏忠賢家產。東林黨查抄時上奏:魏忠賢私吞內府服禦珍寶,遞匿私室,堆積如山,難以枚舉。又說,魏忠賢奉旨遷鳳陽守靈時:滿載金珠奇玩四十輛,騾馬數百騎。可是抄家卻沒有抄出一兩銀子?這銀子都去哪兒了?”

  “那還用說,都被那幫抄家的給私分了唄。”陳鼎說道。

  “是啊,所以我大明朝廷有的是錢,只是在某些貪官手裡。軍費問題在我看並非解決不了,我有一招,名為:追贓助餉!”李洛道。

  其實這追贓助餉也不是李洛想出來的,其實是李自成玩的最拿手的絕招。在李自成攻陷北京後,對明朝的官員們追贓助餉,短短幾日,搜刮了七千萬兩白銀。

  “這……”楊嗣昌一愣,沉吟了一下道:“茲事體大,牽連頗廣,恐怕沒有辦法施行。”

  “追贓貪官,楊大人倒是害怕牽連太廣,搜刮百姓,楊大人怎麽就不怕激起民變了?”陳子龍道。

  “放肆!朝堂之中不是世家勳戚,就是兩榜功名出身。刑尚且不上大夫,何況抄家?這豈不是要讓士大夫寒心!”

  “楊大人怕寒了士大夫之心,怎麽就不怕寒了天下百姓之心?”陳子龍再道。

  “自古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才是天下根本!你等苦讀聖賢書多年,難道連這些還要我再教教你們嗎?”楊嗣昌已經惱怒異常。

  “百姓流離失所,易子而食,士大夫又怎麽安撫百姓不要造反呢?”陳子龍依然強硬。

  “反了!反了!你這是替流民賊張目嗎?”楊嗣昌大怒道。

  夏允彝趕緊拉住陳子龍,陪笑道:“楊大人勿怒,臥子並無此意。只是看到百姓艱苦心生同情,說話一時激動,豈敢替流民賊張目。”

  陳子龍也意識到,

楊嗣昌壓下的這頂大帽子不好帶,也是閉上了嘴巴。  “哼!看你等皆是舉人身份,當知忠君愛國!如今天下紛亂,你等更應該多讀聖賢之書,聽從聖賢道理。以聖賢之法救國圖強!不可墮於魔道。”

  “是,多些楊大人教誨。”夏允彝連聲答道。

  李洛、陳子龍等也隻得躬身聽教。

  “中正,你之見解頗為不凡,未來或可為朝廷股肱。切莫為他人所累!至於追贓助餉實為外道,有害士大夫之權,有違聖人之意。以後不可再想!”

  “是,多些大人教誨。”李洛也隻得答應道。

  “今日此來本為結識一下後學才俊,沒想到你們這些舉子思想卻走了偏路,幸好我及時發現。”楊嗣昌看著陳子龍、陳鼎等人,道:“回去把朱子的書再好好看看,當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好了,今天說了也不少了,我也該回去了。中正,你送送我吧。”

  說完也不在與陳子龍等多做交流,轉身就走。李洛隻好單身送出。此時的李洛聽了楊嗣昌的一堆君臣父子的鬼話,也就知道了,為什麽後來楊嗣昌會是一個悲劇結局了。他對大明絕對忠心,可是卻缺少變通。被稱為大明最後一位戰略大師,最後還是要被那些軍閥害死。

  “呸!”陳子龍狠狠啐了一口!“動不動就拿大帽子壓人,說什麽士大夫是天下根本。怎麽不見這些士大夫操戈持戟上陣殺敵啊?”

  夏允彝笑道:“這天下讀書人不是都像臥子兄一樣, 自幼家貧,深知百姓疾苦。更多的都是士族巨宦之家。沒錢的百姓,又有多少能像臥子兄一樣,一心求學呢。”

  陳鼎道:“我如有一日飛黃騰達,必定讓天下窮人都去讀書!”

  “陳兄大志啊!”

  眾人都像陳鼎拱手。

  這個陳鼎,歷史上成為明末福建的教授,一生都在為教育事業奉獻著熱血。當然他在歷史上更出名的是有一個好兒子:大明延平郡王鄭氏手下,第一軍師,陳永華,也就是創建天地會的陳近南。此時小陳近南才剛剛三歲。

  “中正啊,你與那些舉子不同。能夠想出與我的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之策相似之策,未來絕對不可限量!”

  “多些大人誇獎。”

  “你今年多大了?”

  “在下今年十六歲。”

  “哦,這麽年輕啊!”楊嗣昌再仔細的看了看李洛,越看越喜歡。道:“不知中正家世如何?”

  “在下高祖做過南京戶部尚書,諱:上三下才。”

  “哦,原來是東林點將錄第六位的道公!”

  李三才字道輔,後輩和下屬往往尊稱他為:“道公”。

  “正是先祖。”

  “好,家父在世時,也多承蒙道公照拂,今日也是緣分。我今年五十三歲,但家父曾呼道公為叔父,算來我也剛好是你叔父輩。”

  “楊伯父。”李洛打蛇隨棍上。現在靠上楊嗣昌這棵大樹,可不是壞事。

  “呵呵呵,老夫還有一事,我有一幼女,今年十五歲了,正打算給他尋一門親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