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回明當庶子》第67章 楊家第2號人物
  楊恆再次遇襲這件事引起了楊廷和的極大重視,吃過晚飯之後,他先派楊墩去請楊廷儀,自己則帶著楊慎和楊恆弟兄進了書房——男主外女主內,這樣的大事,女人是沒有插話的權利的。

  “恆兒,你再把詳細經過給為父說說。”楊廷和回來的晚,晚飯間並沒有細問,只是聽喻氏跟楊慎說了幾嘴。

  “是,父親,事情是這樣的……”楊恆肅立在楊廷和面前,從去賈府開始說起,一直講到他和青雲觀靈虛道長“並肩作戰”,嚇退那些死士為止。

  隨著他的講述,楊廷和的臉色越來越嚴肅,直到楊恆閉嘴,他才緩緩開口:“果然是我大明的軍士麽?”

  “錯不了,三弟說他們有弩,而且訓練有素。”

  楊廷和冷戰道:“京師附近的衛所哪個是訓練有素的?打架鬥毆尋釁滋事卻少不得他們!”

  他說的都是實情,京營原本確實都是大明武裝的精銳,不過那要追溯到明成祖時期了,那時候神機營,五軍營,三千營戰鬥力強橫,追隨朱棣深入大漠,攆的元軍狼狽逃命,為大明立下了赫赫戰功。可惜這種情況僅僅維持到了宣德年間,由於軍製敗壞,加上衛所制度也漸漸無法適應形式漸漸敗壞,京營戰鬥力下滑十分嚴重。

  根據《明宣宗實錄》卷一記載,“宣德九年二月壬申,行在兵部右侍郎王驥言:內外都司衛所官,唯故肥己,征差則賣富差貧,征辦則以一科十。或佔納月錢,或私役買賣,或以科需扣其月錢,或指操備減其布絮,衣食即窖,遂致逃亡”,由此可見,宣德後期衛所軍製就出現了很多問題,土木堡之變,刨除文官陰謀論這種猜測,京營戰鬥力下滑應該也佔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

  此役,英宗被俘,大明國祚險些斷絕,三大營在戰爭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據《明史-於謙傳》記載:“時京師勁甲精騎皆陷沒,所余疲卒不及十萬。人心恐慌,上下無固志”,幸好這時候於謙挺身而出,打退了瓦刺,挽救了大明。

  但京營戰鬥力強橫的時代已經是一去不複返了。

  成化末年,京軍缺伍高達七萬五千,到武宗繼位,十二營團銳卒才六萬余人,總共才十四萬人。朱厚熜更慘,繼位之初額兵十萬,但實際上只有一半。俺達打到京師的時候,兵部尚書核營伍不足五六萬,驅出都門,皆涕不敢前。

  指望他們欺負欺負老百姓還成,至於悍不畏死,當了俘虜立馬自殺,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

  可惜靈虛道長不問世事,對此種情況知之不詳,不過是憑借經驗判斷,這才認為那些死士應該是大明的軍士。

  “父親的意思……難道那些人是誰的私兵?”楊恆很快就明白了楊廷和的意思。

  楊廷和輕輕的點了點頭:“我大明衛所糜爛,軍製敗壞,缺額嚴重,正規的軍士是萬萬也做不到你所敘述的那般悍不畏死的,只有那些世家或者廠衛的校尉們,各有效忠的對象,才有可能做到為了不泄露身份而自殺這種地步。”

  不知為何,楊恆忽然想到了後世看過的一部電影——《血滴子》,雖然他知道這部電影講述的並不是明朝的事情。

  我是不是也該開宗立派收徒弟了?

  經過兩次襲擊之後,楊恆忍不住冒出了這個念頭。

  “如此說來,那些死士表面是針對孩兒,其根本目的應該還是父親您吧?”

  “應該就是如此了……為父走到今日政敵頗多,四周群狼環飼,

一時間居然猜不到誰是幕後黑手。等等你叔父吧,他對各方勢力了如指掌,也許能夠猜到什麽眉目。”  楊廷儀是楊廷和的親兄弟,現任吏部左侍郎,前段時間吏部尚書王瓊彈劾楊廷和時便提到過他。

  他的眉眼長的和楊廷和有些相似,不過卻瘦的多,也黑的多,薄薄的嘴唇緊緊抿著,給人一種十分刻薄的感覺。

   楊恆穿越回大明也有段時間了,卻還是頭一回見到這個楊氏家族的二號人物,不免多看了兩眼。

  “聽說恆兒又出事兒了?”不等寒暄,楊廷儀進門就問,顯得有點急迫,說著他掃了楊恆一眼,關切的問道:“恆兒,你沒事兒吧?過來讓叔叔看看,有沒有傷到哪兒?”

  真的,第一印象特別重要,只是這麽一句話,楊恆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個素未謀面的叔叔。

  “多謝七叔關心,小侄有師尊護佑,沒有傷到分毫。”

  楊廷儀行七,所以楊恆稱他為七叔。

  “你小子不說我倒忘了,如今你可是太上老君的弟子呢。 ”說罷楊廷儀哈哈一笑,狀甚愉悅。

  “行了老七,別說這些有的沒的了,你也知道,一般事兒為兄也不叫你,實在是此事太過惡劣,得借你的腦子好好參謀參謀。”楊廷和笑著在旁邊插話,外間素來傳言他與楊廷儀不和,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之所以能有今日之地位,完全拜自己這個兄弟忍辱負重所賜。當初若非楊廷儀不顧名聲向劉瑾行賄,自己這輩子恐怕就要在南京終老了。

  聞聽楊廷和此言,楊廷儀的神色頓時嚴肅下來,接過楊惇端過來的茶水輕啜了幾口,發出“滋溜滋溜”的聲音,良久才語氣肯定的說道:“王瓊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至於梁儲就更不可能了,那家夥膽小怕事,沒這份魄力。”

  “為什麽不可能是王瓊?”楊慎問道,王瓊乃是堂堂的吏部天官,總掌天下官員任命之事,乃是楊廷和最大的政敵——明朝中後期內閣首輔總理朝政,權利之大幾乎等同於丞相,而唯一可以與之抗衡的便是掌握著人事大權的吏部尚書,基於此,有名一代以吏部尚書職位入閣者寥寥無幾,當然了,吏部尚書作為大學士加官者不算其內。

  “有兩個原因,第一,高層的政治鬥爭極少涉及到暗殺之事,不然人人自危,天子也絕對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楊廷儀伸出一根手指頭。

  楊廷和點頭,楊慎追問道:“第二個原因呢,七叔?”

  楊廷儀緩緩伸出第二根手指頭,一字一頓的說道:“因為我相信他的人品!”

  PS:楊廷儀相信不相信王瓊的人品我不知道,反正我是相信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