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天要代隋》第66章 藝成
  公元604年,湘州。

  一晃兩年多過去了,楊頔從一個十二、三歲的總角少年,變成了一個十五歲的束發男子。

  楊頔身高已經七尺開外,臉型也完全長開,瓜子臉,劍眉星目,唇似朱玉,全身線條勻稱,肌肉緊繃,雙手、雙腿都遠比常人來的修長,整個人看起來,唯有氣宇軒昂、玉樹臨風,八字描述。

  自從鄭伊被鄭善果帶回滎陽,薛胄正式和蕭銑開展合作以來,楊頔每日就沉浸在學習和練武當中,一是只有每天讓自己忙得精疲力盡,才能掩飾住生活上的失意;二來楊頔也想明白了,只有絕對的權力才是永恆的,沒有權力,所有的一切不過是空中樓閣,隨時可能失去,所以,楊頔要變強,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變強!

  這兩年多來,薛胄傾盡所囊的教授楊頔戰策之法,講解歷史上重要的經典戰役,通過排兵布陣的棋盤演練和對州郡兵的實地布陣訓練,讓楊頔的理論水平大有長進。

  而且楊頔對歷史傳奇、經典戰役有著超常的興趣和理解,時常能舉一反三,甚至有些問題薛胄自己都沒有注意的,楊頔卻是發現了,並分析的頭頭是道。

  並且楊頔有超乎其年齡的見識,對人性的識別更是令薛胄刮目相看。

  每當薛胄讓周頔分析歷史人物的時候,薛胄就感覺坐在自己對面的不是一個不喑世事的少年,而是一個經歷多年沉浮的中年人。

  那雙平日裡閃爍著狡黠、精光的眼睛,此時卻是分為深邃、睿智,表情也由輕浮、張狂變成了沉穩而自信。

  對人性的敏銳把握,加上穿越前後近四十年的沉澱,讓楊頔對人性、對生活、對所處的時代有了一個更清楚的認識。

  除了這些,楊頔進步的武藝也是突飛猛進。

  在劉仁恩這個名師的指導下,楊頔的騎術、槊法也趨於大成,缺的只是戰場的磨礪和鮮血的洗刷了。

  劉仁恩時常感歎,此子在槊法上的天賦哪怕是在關隴世家子中也是上上乘,而且在騎術上的天賦簡直是無人能出其右者。

  漢家的軍隊,騎兵在其中顯得格外稀少和珍貴,其中,不光是打造一支騎兵費用高昂,遠不如步兵來的實在,還有就是漢人大多從小就沒騎過馬,在軍旅中匆匆學習,無法與坐騎達到心意相通的境界,騎術比從小就在馬背上生活的胡人也就遠遠不如,所以,漢人流行以步可騎的說法,騎兵只會用在突擊的時候使用。

  而楊頔卻好似天生就會騎馬,以超乎常人、不可想象的速度熟悉馬匹、與戰馬互相配合、達到了人馬合一的境界。

  在槊法上,楊頔也有如開了掛一般變態。

  劉家代代相傳的家傳槊法,加上劉仁恩戰場上侵淫、磨煉了數十年的招數,被楊頔僅僅花了兩年多時間便全部學會,雖然招式尚顯稚嫩、缺乏一種凌厲的氣勢和殺氣,但能將那麽多招式融會貫通、做到真正的無招勝有招,當真是難得一見的天才中的天才。

  雖然楊頔的基本功得益於劉文進三人,出招的招式得益於劉仁恩,但卻脫胎於固定的招式,自成一體。

  楊頔天生有一股狠勁,出招招招狠辣、刁鑽,加上出色的柔韌性和坐騎配合的程度,往往能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令人防不勝防。

  劉仁恩經常教導周頔,槊是死的,人是活的。如何出招,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

  武藝的最高境界便是無招勝有招。要做到心中無招,通過戰鬥的本能去戰鬥。

  在一次與釋守信的對練中,楊頔知道自己比不過在從小就對武藝如癡如醉,在上面侵淫了十幾年的釋守信,所以對練中,楊頔先是履出奇招,將釋守信逼得手忙腳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釋守信的武藝畢竟達到“萬人敵”的水準,待熟悉了楊頔的套路後,釋守信馬上就佔據了上風。

  此時,如無意外,對練的結果顯而易見,但楊頔突然發狠,轉換風格,用全是以命換命的打法,再次將釋守信逼得手忙腳亂,甚至險些就造成了兩敗俱傷的局面。

  最後還是釋守信靠著體力和經驗的優勢取勝,楊頔雖然勝在爆發力,但耐力欠佳,不過在一旁一直觀戰的劉仁恩卻感覺到了楊頔身上一股無形的力量,也許,只有真正面臨絕境,這股力量才會釋放出來吧。

  那,是一種瘋勁!

  此瘋,不是真瘋,而是真正忘我的沉浸在殺戮中,招招致命、不知疲倦。

  “楊頔簡直是個天生的騎將!”劉仁恩私下常對人讚賞道。

  可惜就是生在商人家庭,八歲才開始習武,浪費了築基的最好時機。

  要是此子生在關隴世家,三歲就騎狗習武,加上名師教導,恐怕同齡人中幾乎無人能出其右吧!劉仁恩臆想道。

  對於楊頔的啟蒙師傅劉元進三人,劉仁恩對他們是嗤之以鼻的。

  這三人不過是個半路出家的江湖俠客,根本不懂槊法, 使的全是野路子,而不會使槊,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一名騎將,而且他們對武術的理解也是一通半解,楊頔的優勢明顯就是驚人的爆發力和出奇的柔韌性,但耐力欠佳,這是身體原因,是天生決定的,但劉元進三人過於重視彌補楊頔的不足,花了太多的時間去訓練楊頔的耐力。

  武道上,勤奮固然重要,但天賦更為關鍵。

  這就好比一個杯子,你通過加水,可以注滿一個杯子,但你永遠也改變不了它的體積。

  當然,這是劉仁恩的理解,是相對的而言。

  人的潛力是無窮的,萬一打通了傳說中的“任督二脈”呢!?

  所以,他們根本不適合當楊頔的老師。

  不過好在他們也給楊頔打下了較為憨實的基礎,讓楊頔在劉仁恩這裡學起來是事半功倍。

  在劉仁恩看來,楊頔是騎將,不是步將,不需要捉對刺殺,拚個一兩百個回合,直到一方倒下。

  在騎兵戰中,因為馬速,兩馬交錯,雙方交手最多不過三、四招,交錯而過後,不管結果如何,楊頔都需要面對下一個敵人。

  所以,劉仁恩把訓練重點放在了對楊頔爆發力與柔韌性相結合上,教他如何在短短的三個回合內,利用速度、技巧和衝擊力出其不意的擊殺對手。

  至於耐力,到了戰場上,為了生存,為了榮耀,楊頔自然會拚命想辦法活下去,優勝劣汰,這是自古的生存法則。

  此時的楊頔所缺的就是戰火的熏陶和鮮血的洗禮,只要楊頔從“死人堆”裡能爬出來,武藝必將更上一層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