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蜀漢紀》第29章 荀令君
  荀彧?荀彧!

  這個人居然是荀彧!

  劉誕瞪大了雙眼仔細的看著面年這個隻比自己大幾歲的男人。他實在難以想象,眼前這個人居然是荀彧!他更難以想象,荀彧居然主動和他搭話。

  居然是荀彧,居然是踏馬的荀彧,居然踏馬的是荀彧,居然踏馬的是踏馬的荀彧。

  劉誕揉了揉眼睛,確認自己沒有眼花。掏了掏耳朵,確認並不是因為耳屎過多阻塞耳道導致自己聽錯。

  所以,眼前這個人應當就是劉誕夢寐以求的那個荀彧。

  荀彧,一個像風一樣的男人。

  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荀彧這個人都是濃墨重彩的人物。王佐之才是歷史送給他的定位,吾之子房是曹操對他的評價,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是司馬仲達的自愧不如。荀文若的品行,能力,風度,均是歷朝歷代的典范。

  二十多歲入仕,先在朝廷之中任職,後又前往冀州輔佐袁紹。最終歸附曹操,並就此成為了曹操一統北方的首席功臣。呂布攻兗時,為曹操穩定了兗州的內亂。獻帝出逃時,為曹操制定了“奉天子以討不臣”的核心戰略。曹操手下文臣不夠時,為曹操推薦了荀攸,郭嘉,戲志才,程昱,陳群等大批的人才。最重要的是,以一己之力為曹操穩定了大後方數十年,保障了曹操的後勤補給,創造了魏國的安定與富庶。

  就是這樣一個對曹操而言不可或缺的人物,卻在曹操意欲封王之時站了出來,最終因此,走到了人生的終點。

  遍觀荀彧一生,你看到的是一個遵從本心的英雄人物。一個三國時期的文天祥,一個生於漢末的林則徐,一個文弱版的鄭成功,一個不會武功的嶽鵬舉。荀彧一直以來忠誠的都是大漢,然而這個行將就木的王朝最後的一個忠臣,最終倒在了大漢傾倒的前夕。

  多少叫人心生感歎。

  當聽到那句“我是守宮令荀彧”的時刻,劉誕可以說是興奮到了極點!!!

  劉誕知道他未來的成就有多高,所以自然有一種見了明星偉人的感覺,但是這個偉人還表現出了很平易近人的態度……

  這就像是你暗戀的女神,帶著笑容向你走過來和你搭訕……

  緣!妙不可言!

  “右中郎?”

  如果我能將荀彧拿下的話……

  “右中郎?”

  那就再好不……

  “右中郎?”

  “你別吵!沒看見……”話說到一半,劉誕才意識到了自己的失言,這踏馬可是自己心心念念的荀彧在和自己說話!!!自己怎能這個態度?

  於是,劉誕的語氣瞬間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變,放低聲調親切的說道“荀兄,我確實被一些事情弄得有些苦惱,只是不知荀君可願意為我解惑?”

  上一秒還凶神惡煞,下一秒就變得和藹可親。這種態度的巨大轉變,弄得荀彧都有些摸不著頭腦。但他到底不是尋常人,臉上一直都是和煦的表情,彬彬有禮道

  “若右中郎願意分享,愚願淺言一二。”

  看看人家這態度!全天下數一數二聰明的人居然在自己面前自稱是愚。真是謙虛啊謙虛!

  劉誕一面想著,一面開口詢問道

  “益州近來事情不斷,家父又在那裡任職。我心裡有些拿捏不準益州到底是個什麽情況。只是我目光短淺,實在是看不透,隻望荀兄為我解惑。”

  他本來是想直接問;皇帝到底派我去詔諭是幾個意思,

這其中是否有詐?  但是仔細想來,總覺得這樣問出口有些欠妥當,所以換了這樣一種說法來問。

  哪知道荀彧聽完後眯了眯眼睛,似笑非笑的看著劉誕,仿佛看穿了他內心的真實。停頓片刻才緩緩回應道

  “前益州刺史郤儉在位時,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致使益州疲態盡顯,民怨載道。劉益州上任以來,滅郗儉,敗馬相,整飭吏治,遷治綿竹,安撫叛亂。一時間益州百廢重歸正途。

  但劉益州太狠,初到益州便打壓本地氏族,重用外遷來的名門。如此雖可以與本地氏族形成抗衡,不至於被當地的士子牽著鼻子走,但時間久了勢必會引起巨大反彈。若無法平衡各方利益,將來必然產生巨大問題。

  另外,陛下想法,愚在此也無可多言。愚只能和右中郎說一句:回家之後當可見分曉。右中郎也不必為此事太過憂心。”

  一番回答,乍聽來好像官話套話一樣。

  但如果你熟知這段歷史,那麽就知道荀彧的本事是何等的厲害,眼光又是何其毒辣!

  劉焉入蜀直到他死時,一直打壓本地豪族。初到益州,便任命了大批隨自己入蜀的世族擔任要職,後來董卓亂漢遷都長安時,一大批司隸地區的流民入蜀,劉焉更借助這批流民組建了著名的“東州兵”,將本地豪族壓的喘不過氣來。

  俗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隨著劉焉的打壓,激起了益州豪族巨大的反抗。就連迎奉他入蜀的賈龍都起義攻他,名士趙謙等更是紛紛逃離益州。一系列的事情都說明了,劉焉對待大族的手段過於激烈。

  當然這都是後話,而且這些都是以後世的角度分析出來的。生於這個時代,並成長與這個時代的荀彧卻一針見血看到這些,眼光之毒辣可見一斑。

  不愧為王佐之才!

  當然,一陣見血點明的不僅僅是益州的局勢,還有劉誕隱藏的真正意思。

  他被這次詔令所擾,自然非常想知道劉宏的真正意思,在詢問荀彧的話語中已經是極力的隱藏自己這方面的意思了。沒想到依舊被荀彧看了出來。

  劉誕再次打量了一下面前的荀彧。

  荀彧乃氏族子弟。而且還是根深蒂固的名門望族的氏族子弟。

  東漢末年,看起來是皇權至上,但是這些個名門望族卻也並不像後世的世家大族那樣,對皇族絕對的恭敬。

  這個時代可沒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說法。此時的普遍想法皆是“君擇臣,臣亦擇君”。任何人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家族,然後是自己效命的主公,最後才是皇帝以及國家。君不見荀彧先投袁紹轉投曹操,君不見諸葛家三脈侍於曹劉孫三家。為何?隻為保全家族耳。

  不知為何,劉誕總覺得荀彧這番話是在敲打他。

  畢竟,荀家也是名門望族。而且還是名望極其高的大族!

  身位荀家的子弟,如今卻和他點出了劉焉打壓本地氏族重用外族的事情。話裡所隱藏的話,寓意深刻啊!只是劉誕“愚鈍”,不能全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王佐之才!

  劉誕又想起了這句最經典也最中肯的評價。

  這是南陽何顒在荀彧年少時就給出的評價!一個還沒有成年的小屁孩,卻被以識人出名的何顒如此肯定……

  不得不說,這才是天資卓越。

  一個如此卓越之人,一個如此聰慧之人,一個如此牛批之人給出的建議和意見,劉誕確實需要細細思考一下。

  劉誕沉吟了片刻,以師長禮拜荀彧。

  自然是被荀彧迅速的攙起,並連道:受不起他這般大禮。

  劉誕卻嚴肅的回答:

  “荀君受的我這般大禮, 今日聽君一席話,誕茅塞頓開,解了困擾我多時的問題。誕隻望以後可以多得荀君的幫助。還望到時請教上門,荀君可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哈哈哈,好一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早知右中郎文采卓越,今日一見果真如此,隨口一句便如此……好!彧盡量不辜負右中郎的看重。”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出自蘇洵的著書《衡論》,乃是幾百年後出世的名句。

  劉誕只是順口一說,他怎麽知道,居然又剽竊了一位名人的名句。

  想從棺材裡鑽出來打他的,又多了一個蘇洵。

  荀彧如此之言,倒搞的劉誕有些不好意思了呢。

  他真想開口說:沒有沒有!什麽看重不看重的,認識你才是我的榮幸。你要知道你以後可牛批了。要是能給我當總經理,那就再好不過了……

  但他不能如此失言,隻好繼續像個學生一樣恭恭敬敬的和荀彧告辭。

  不能太膩歪!不能太膩歪!不然會讓荀彧煩的,那樣可就得不償失了。得顯得自然一點,不能太刻意!

  劉誕此時的狀態,就像是一個追女神的小直男。太熱烈怕女神跑了,太冷淡又怕女神注意不到自己。

  所幸以後還會有再見的機會。如此想來,才釋然許多。

  看著劉誕離去背影的荀彧,面帶微笑的點了點頭,不知在想些什麽。

  片刻之後,才閑庭信步般回轉過頭,朝身後的宮殿走去。

  隻留下一道淡淡的熏香,在此處經久不散,沁人心脾。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