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布衣青雲》第52章 武廟10哲
  高辰和李潭在堂兄促膝長談。

  堂外依舊是急雪舞回風。

  大雪覆蓋了房屋,壓彎了樹枝。瑞雪兆豐年的氣象顯現。

  李潭不自命清高,交朋友不計較身份,他和高辰共定杵臼之交。

  隱士,乃隱居不仕之士。

  一個“士”字,就代表他們是學識淵博者,不然就沒有必要隱居了。

  他們的才華都能夠做官,但不去做官。也不願為此而努力。

  皆用宇宙而成心,借風雲以為氣。這是《南史》中讚美隱士的一句話。

  其中隱士中最讓人耳熟能詳的就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

  隱士,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窮”。他們躬耕田野,自食其力,往往窮困潦倒,不願意依附權貴。

  而李潭為李靖後人,李靖戰功赫赫,深受太宗賞識,即便是李靖晚年病重,太宗出師遠征時也問其軍事,他得到的賞賜,後代只要不揮金如土,數代之內,足以衣食無憂。

  李潭自父輩起,搬至偃師荒野,開墾田地,過著半隱的生活。

  從李潭屋中車載鬥量的書籍就能看出,李潭並不窮。

  院落雖然大氣、有情調,但是卻非常簡樸,李潭也非錦衣玉食。

  他雖然隱居,但是他有唐代文人的那種文雅和謙遜。

  在與高辰討論的時候,李潭多次提到祖宗家廟,對貴戚楊氏的肆無忌憚,深痛惡疾。

  即便是長安武廟之上,李靖位列十哲之一,受香火供奉。但功臣宗廟,成為馬廄,依舊令人心寒。

  開元十九年,泰山封禪已過數年,國力強盛,唐玄宗粉飾太平,妝點盛世,心滿意足的同時,覺得武功方面有些欠缺。

  遂始置武廟,即“太公尚父廟”。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製如文宣。出師命將,發日引辭於廟。

  武廟主祭周朝開國丞相、軍師呂尚。以漢代開國功臣,留侯張良配享。並以歷代名將,十人從之。是為“武廟十哲”。

  十哲分別為:

  春秋齊國大司馬田穰苴。

  春秋吳國大將軍孫武。

  戰國魏國西河太守吳起。

  戰國燕國大將昌國君樂毅。

  戰國秦國武安君白起。

  漢初三傑之一淮陰侯韓信。

  漢初三傑之一留侯張良。

  蜀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

  大唐尚書右仆射衛公國李靖。

  大唐司空英國公李績。

  其中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績列於左。

  張良、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列於右。

  排名以問世時間,不分名次。歷朝歷代還有一些軍事能力不亞於武廟十哲的軍事家。但是多為君主,故而入太廟。

  這是大唐尚武,以軍事能力、以及對後世影響評定,比較正統的武廟。所以白起、吳起能入十哲。

  如果放在宋代,白起會因為殺戮過重,被趕下十哲;吳起也會因為“殺妻求將”,品德有缺,被趕下十哲。

  高辰也向李潭講述是為何背井離鄉。

  如何一路從宋州來到此地,李潭聽後,更加感歎。

  年紀輕輕,就能不畏權貴,以百姓利益為重。朝堂之上,那些隨波逐流的官吏,難道不羞愧?

  這是宰天下的不二人選。

  可是李潭也深刻的了解了高辰的性格。

  如高辰這種性格,放在開元初期、中期,一定會和宋璟、張九齡一樣,

受到皇帝和百官的青睞。  現在權臣當道,他根本接近不了皇帝。

  就算拜入宰相李適之門下,也會被冷落在朝廷一角,永無出頭之日。

  “郎君遊俠出身,擒拿過殺人凶徒,又在保護雎陽太守時手刃數人。可見郎君文中含有濃濃的尚武之風。不知郎君是否有從軍的想法?”

  李潭坐在席上,伸手烤了一下身旁的燎爐,開口問道。

  “從軍?”

  被李潭陡然一問,高辰愣神了。

  前世的他,也在軍隊待了兩年。

  不過,大唐的軍隊和他前世的軍隊完全是兩種概念。

  冷兵器時代和熱兵器時代。不可同日而語。

  以至於高辰來到這個世上,從來沒有想過從軍。

  他不是權勢子弟,在這個時代從軍,只能從卒伍做起。功勞是一刀一槍殺出來的,他能走幾步?

  “不錯,躍馬揚刀,馳騁沙場。和曾祖父一樣,開疆擴土,鷹揚國危,譜寫出將入相的英雄傳奇。”

  李潭神秘一笑,開口說道。

  “我有自己的政治主張,帶兵打仗也是我的夢想,但那是我實現政治抱負之後,才有的打算。”

  高辰呐呐的回道。

  “你的志向是先相後將,但先將後相或許更適合你。你看門外那條路上,每一年不知道有多少東方和南方的學子從這裡經過,進京趕考。真正能平步青雲的,又有幾個?”

  李潭意有所指的向高辰說道。

  “可是?”

  高辰面色頗為猶豫。

  “我知道你心中顧慮,郎君不看我曾祖父是何官職?再想想本朝張嘉貞、張說、蕭嵩、王晙等人,是因何而相?”

  李潭向高辰說道,笑意盎然。

  李靖,官至尚書右仆射,乃唐初首席宰相。

  張嘉貞、張說、牛仙客等人,皆以軍功入相。

  高辰幡然醒悟,請問道:“我若從軍,應該拜在哪位將軍麾下?”

  “河東節度采訪使王忠嗣,此人乃當今天下第一將,其用兵不比我曾祖父差。最重要的是此人治軍有方,善於發掘部下才能。如今北塞安寧,乃是自名將張仁亶之後,頭一次出現的事情。昔日張仁亶在北部邊境築三受降城,王忠嗣亦北驅胡人數百裡,在要塞築城,完全繼承了張仁亶的功業。”

  李潭沉吟一下,向高辰建議道。

  王忠嗣高辰有所耳聞,但不熟悉!

  可張仁亶可是如雷貫耳啊!

  方銷塞北祲,還靖漠南塵!那是後突厥的掘墓人,一個出為將,入為相的千古人物。

  高辰記得在天寶年間,天下戰將如雲,最有名的就是郭子儀、李光弼、哥舒翰、李晟。

  但是高辰不知道的是,這四人,此時都是王忠嗣的部將。

  既然李潭說王忠嗣是當今天下第一將,那自有道理。

  “我要立功,必要征戰。公說如今北塞安寧,我如何建立功勳?”

  這又是一個疑問。

  “天子雄心勃勃,大有邁步漢武之意!”

  李潭意味深長的向高辰回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