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布衣青雲》第43章 木已成舟
  假使我高辰有機會治理天下,成為宰相,我也能如這次分救災糧食一樣,稱職、公平。

  一個人的心有多大,他的舞台就有多大。

  這一刻,高辰看開了。

  或許,州縣根本不適合他。

  與其在這裡等待機會,還不如出去找機會。

  高辰前世就是一個很有志向的人。

  上天又給了他一次機會,難道甘於平庸嗎?

  更何況大唐歌舞升平之下,是暗流湧動。

  威震歐亞的大唐帝國,還在扶搖直上,也即將面臨崩塌。

  華夏文化正在同化中亞諸族,如果能給大唐五十年,不,只需要三十年。

  當華夏文化徹底進入中亞,同化中亞。那將真正的是豐功偉績。

  恆羅斯戰役的失敗,對大唐只是皮毛之癢。真正讓大唐退出中亞的是安史之亂。

  從那以後,華夏歷朝歷代,再也沒有進入中亞。取而代之的是*文明。

  所以,高辰要傾盡全力,阻止安史之亂。

  想要阻止安史之亂,就必須除掉安祿山和史思明。

  此時的安祿山不僅是平盧節度使(掌精兵三萬七千五百人)。還兼任范陽節度使(掌精兵九萬一千四百人)。共掌兵十二萬八千九百人。

  要知道,大唐的“府兵製”早已變為“募兵製”,邊境兵馬不需要務農,加之唐玄宗晚年喜好武功,邊將求功,常征伐。邊境的兵馬都訓練有素、能征善戰。

  須知盛世之中,良家子都能吃飽飯。自願參軍者,都有些強烈的建功立業之心,在武風極盛的唐代,許多參軍者都有一技之長。

  所以,邊境的兵馬都是精兵。

  另外,此時的安祿山還兼任河北道采訪使,可謂是位高權重,深得皇帝恩寵。

  想要將安祿山除去,就需要有比安祿山更大的權勢。

  封侯拜相,執宰天下!

  即便是做不了伊尹、呂尚,他也願學諸葛亮。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這時高辰的志向。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這是高辰的政治抱負。

  威猛的志向超越四海,猶如大鳥展翅高飛,翱翔長空。

  一切都塵埃落定,但高辰自己的事,還沒有結束。

  趙興率領數十名衙役,終於來到了大侯鄉,一個個氣喘如牛,滿頭大汗。但是他們來晚了一步。

  高辰也沒有回避,邁步迎了上去,坦坦蕩蕩。

  “今日醒來,見縣尉還在酣睡,所以沒有打擾,先行一步。賑災的物資全部都已經發放給大侯鄉民,縣尉可查!”

  高辰將虞城縣尉的印綬遞給趙興,開口說道。

  “你小子好算計,將我灌醉,日曬三竿才醒,可把我害苦了。”

  深吸了一口氣,趙興面色一沉,說道。

  “救災之物,源於郡中,皆為百姓。難道我做得不對?”

  高辰淡然一笑,反問。

  “今日豈是笑時?你就不考慮一下你的將來嗎?”

  趙興話鋒一轉,說道。

  本來趙興奔向大侯鄉時,怒氣衝衝。

  事已至此,木已成舟,他也沒有那麽生氣了。他總不能將百姓的糧食再奪回來?

  即便是謝斐前來,也不會用此爛招。如果引起民變,他們萬死難辭其咎。

  “蓋聞‘千裡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隙,以突室之煙焚’,帝國如摩天,萬吏為支柱。我身為其一,

自當正身。”  高辰義正言辭的向趙興回復。

  趙興聽到高辰的話後緘默不語。

  若是以往,趙興會認為高辰是個黃口小兒,是個愣頭青。

  現在,他不這麽認為。

  趙興知道高辰少年時,好勇,任輕俠。

  但是高辰除了武藝高強之外,看不到一點遊俠的特征。

  他對人有禮,說話規規矩矩。他有自己的節操和信念。

  為小事可以委屈自己,遇大事不會屈就於人。

  良久,趙興才開口問道:“我有一事不明。”

  “縣尉請言。”

  高辰示意其言。

  “太守巡虞城,最於欣賞你。虞城人都認為你將一飛衝天,前途不可限量。如果把握好機遇,可以有權有勢,但你為何自討苦吃?”

  趙興緊接著又向高辰問道。

  “百姓飽受天災摧殘。然而世家大族又要兼並百姓根本,行豪強的舉動。人言兵災可怕,戰後留下許多孤兒、寡婦。土地兼並才是帝國第一大患,百姓連戶籍都沒有了,失去人身自由,子女只能為奴為婢,低人一等。他們本是良家,他們變為奴隸的罪魁禍首,竟然是帝國之中這些自詡‘棟梁’的人。”

  高辰的話語很輕,包含著濃濃的傷感,說完高辰轉身又道了一句:“有一句話叫做‘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縱然今日我因此而獲罪,我實所甘心,縣尉縣中執法,可以定奪了。如果不捉我下獄,我的辭呈明日會與官服一起送往縣衙。”

  土地兼並。

  這種不被當權者重視的事情,卻能使一個國家滅亡。這一點都不誇張。

  而開元末年,天寶年間正是大唐土地兼並最為盛行的時候。

  運用西漢大儒董仲舒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富者田連阡陌,窮者無立錐之地”。

  唐末宰相李紳作過一首膾炙人口詩: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普天之下,所有的田地沒有一塊是空閑的,耕地的農夫卻要面臨被餓死的局面。

  這就是土地兼並造成的。

  天寶年間戶籍上千萬戶,人口五千多萬。但是不知道還有多少“農奴”不在戶籍之上。

  這個數字可能是兩千萬,也可能是三千萬。

  沒有親身經歷過,根本不知道盛唐之下土地兼並有多嚴重。

  當趙興再看高辰的時候,高辰已經走遠了。

  孤傲嗎?

  不是,是孤單。

  德不孤,必有鄰。

  或許,是高辰還沒有遇見真正的知己。

  “縣尉,該怎麽辦?”

  虞城司兵向趙興征求意見。

  “你們說高辰有罪嗎?”

  趙興向虞城司兵和隨從問道。

  “這……”

  眾人吞吞吐吐,說不出話來。

  “唉!高辰無罪啊!就算是加罪,也是雎陽大族的事情。高辰對太守有救命之恩。太守在雎陽,我等哪裡敢行欲加之罪?”

  趙興深深的歎了一口氣。

  他心中開始敬佩這個年僅十六歲的少年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