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布衣青雲》第42章 使我宰天下(下)
  “縣令使命令於我,如果沒有縣令同意,我不會讓你帶走一粒糧食。前車覆,後車戒,可不慎哉!”

  虞城司兵心有畏忌,但使命如此,他不得不硬著頭皮向高辰說道。

  同時,虞城司兵向身後數十名縣兵打手勢,讓他們戒備。

  數十名縣兵嚴陣以待,持刀槍擋住高辰等人。

  “魏絳整軍,先戮楊乾;穰苴出兵,必斬莊賈。”

  高辰“唰”的一下抽出劍,指著虞城司兵道:“自古救災就如用兵一樣,一定要有法度。太守施糧食三百車,資以大侯鄉民,盼明年秋。爾竟敢扣留二百余車,是想絕鄉民於冬季上,逼鄉民於汴水中。屆時天怒人怨,汝有幾個腦袋?”

  隨著高辰拔劍,一眾少年皆拔劍與數十名縣兵對峙,毫無懼色。

  數十名縣兵看高辰和眾少年氣勢洶洶,高辰盛氣凌人,皆忌憚,將步子輕輕往後挪。

  虞城司兵面色巨變。本以為這個職責能撈到好處,誰知竟成了燙手的山芋。

  高辰一向膽大妄為,又少年勇悍,這要是打起來,他絕對沒有好果子吃。

  “高辰,你就全然不顧同僚之誼嗎?你難道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嗎?”

  虞城司兵連聲發問,膽戰心驚。

  “就你這種人,還配和我大兄為同僚?連提鞋都不配。你快點閃開,免得髒了我大兄的劍。”

  秦伯盛扯著嗓門說道,好似高辰一聲令下,就會衝上去。

  “你們這些人,還敢助紂為虐?我大兄對太守有救命之恩,太守對我大兄亦稱兄道弟。司兵無知,難道你們無畏?”

  張抃向數十名縣兵呵斥道。

  聽到張抃的話,數十名縣兵左右相顧,畏葸不前。

  高辰等人年齡都不大,可都是狠人。

  特別是高辰,有恩於太守。那一日,刺客刺殺太守,高辰獨自“手刃數人”,虞城無人不知!

  高辰又佔據大義,以大義而斥利益,讓虞城司兵無言以對。

  “如果我讓開,恐君禍從此始!”

  虞城司兵咬牙,一字一頓的說道。

  “不勞你操心。”

  高辰收起劍,直直的從虞城司兵和眾縣兵叢中穿過。

  泰山壓頂,處境不變,舉重若輕。

  有過之後,高辰轉身,厲聲道:“爾等縣兵聽我命令。在沒有到大侯鄉之前,誰敢擅自離開,必重懲。”

  “遵命!”

  礙於高辰威勢,縣兵只能點頭領命。

  虞城司兵氣急敗壞,想要傳信給謝斐,但苦無辦法。

  而後,高辰給他們半個時辰的時間,埋鍋造飯。

  高辰讓張抃帶領幾個兄弟執劍盯著虞城司兵。

  然後率領一眾縣兵,去檢點車上的糧食和物資。

  確認無誤後,眾人已經吃好飯。

  高辰下令這二百車糧食物資和城西的一百車匯合。

  大侯鄉在虞城東面。

  當這些車隊迂回到虞城東面的時候,天才蒙蒙亮。

  高辰為了趕時間,身先士卒,親自推車,鼓勵民夫,使整個車隊的速度更快一籌。

  天漸漸破曉,大地朦朦朧朧,如同籠罩著一層輕紗。

  萬籟俱寂後,一聲鳥叫,劃破這寂靜。

  然後東方的地平線上,透出縷縷紅霞,一縷紫點緩緩升起。

  西門和北門城外的不同,守城小吏注意到了,官卑職小的他們,不以為然。

  辰時已經過了六刻,

謝斐一直沒有看到趙興和高辰向他辭行,心中納悶。  難道二人已在城外準備了?

  遂派人到城外打探,同時,謝斐也準備出城相送高辰和趙興。

  然而親信傳來消息,虞城西門外的糧食已經不在了,北門外的糧食物資也不翼而飛。

  謝斐聽後面如土色,暴跳如雷。

  這時,一身酒氣的趙興跌跌撞撞的來到謝斐面前,一臉茫然之色。

  “高辰呢?汝昨晚幹什麽了?”

  謝斐沉聲說道。

  “昨夜高司戶請我飲酒,我一時興起,大醉。耽誤了時辰,請明府恕罪。”

  趙興自知理虧,請罪道。

  “何止是耽誤了時辰,現虞城外的三百車糧食物資全部不見。”

  謝斐怒目相視。

  “啊……”趙興大驚,忽感腰間空空的,一摸,印綬不在,道:“我的印綬不見了。”

  至此,謝斐如何不明白發生了什麽?

  他們都被高辰這小子擺了一道。

  “高辰這個田舍漢,我一定要殺了他。”

  謝斐七竅生煙,惱羞成怒的道。

  高辰在打他的臉,而且打得“啪啪”響。

  這何止是面色無光,把謝斐先前的話襯托成大言不慚。最關鍵的是他因此得罪了雎陽的那些士紳大族。

  在下一瞬,謝斐就向趙興下令,讓他一定要將高辰追回來。

  可是,此時已經離高辰出發,將近兩個時辰了。

  縣中有駑馬,但沒有騎兵。

  ……

  巳時,兩刻。大侯鄉。

  高辰來了,攜帶三百車的糧食和物資來了。

  這些糧食、種子、耕牛、夏布、農具等可以支撐大侯鄉百姓渡過這個冬天。

  可以讓大侯鄉百姓等到明年豐收。

  高辰拚盡一切,給了他們機會。

  大侯鄉百姓望著三百輛大車,眼淚奪眶而出,舉鄉若狂。

  蒼天終於開眼,往昔的場景又有盼頭了。

  高辰拿出籍帳。

  列出每一家每一戶男女老少。

  列出每一家每一戶的人數。

  列出寡、鰥、孤、獨的戶家。

  寡(喪夫者)、鰥(喪妻者)、孤(年幼喪父母者)、獨(老而喪子女者),這類百姓高辰特殊照顧,糧食多分。

  其余分配不論戶,按男女老幼人口。

  耕牛以鄰分配,鄰裡共用。

  大侯鄉伊尹祠。

  伊尹,姓伊,名摯。“尹”是右相之意,後人為了尊敬他,稱呼他為伊尹。

  相傳伊尹辭世於虞城,這是宋人為了紀念商代丞相伊尹,建造的一所祠堂。

  大洪衝來,伊尹祠也沒有幸免於難。但是大侯鄉百姓在泥土中找到伊尹的雕像,重新擺在石台上。

  成百上千的百姓會聚在此,有挑著荊筐的壯漢,背著竹簍的婦人,拿著笸籮的老人,抱著瓦罐的孩童。

  每個人臉上都興奮潮紅,每個人都步履匆匆。

  他們分到東西,感恩戴德,手舞足蹈。

  高辰分配糧食非常均勻。

  同樣是壯漢,糧食相差不會過一升。

  同樣是婦女,布匹不會少一寸。

  即便高辰的父親高遠德拿糧,高辰也不會絲毫偏袒。

  因之,受到鄉親父老大讚。

  “高家好二郎,生子當如此。”

  “遠德家二郎終於長大了,遠德有福分了。 ”

  “二郎這孩子分糧食太稱職了,分得真好啊!”

  “二郎年前還是無賴,才半年多時間,變得真英武!”

  “有二郎,我大侯鄉之幸。”

  諸如此類對高辰的讚美不斷。

  所有大侯鄉百姓都用“二郎”,來親切稱呼高辰。

  他們都知道,這樣分糧,是高辰的意思。

  高辰會心的一笑,沒有什麽結局,是比這更完美的了。

  他來到伊尹雕像前,看著這個從一個奴隸成為千古名相的聖人。

  他有至高無上的德行,他的清廉“正天下”。

  “喳喳……”

  這是鵲的叫聲,高辰目光又被其吸引。

  只見一隻鵲停在不遠處的枯木枝上。

  嘰嘰喳喳的叫著,歡歡樂樂的跳著。

  鳳棲梧桐。

  誰說棲息在梧桐上的,一定是鳳凰?

  他們只是生來鳳凰血脈!

  鵲落枯枝。

  誰說鵲沒有資格棲息梧桐?

  它還沒有練習出有力的翅膀,沒有學會更遠的翱翔。

  它飛得更高,飛得更遠,也許能找到梧桐樹。

  如此,誰又能說?棲息在梧桐上鳳凰比落在枯枝上的鵲更尊貴?

  誰又能說?鵲天生卑賤?

  高辰回神,對著元聖深深一拜。

  深秋的陽光本無力,但這一刻,格外刺目。

  他轉身再望大侯鄉百姓,盡是心悅誠服。

  “使我宰天下,亦如此也!”

  高辰目光深邃,發出了和當年陳平分肉時一樣的感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