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布衣青雲》第50章 李靖後代
  院子開闊,裡面種有十幾株桃李梨樹。

  耀人的光澤早已褪去,此時這三種樹的樹枝光禿禿的,北風呼嘯,大雪紛飛,桃李梨好似因為怕冷,瑟瑟發抖。

  牆角處還開著白色的梅花,花瓣嬌小玲瓏,在這雪中繽紛怒放。

  雪落梅枝上,相融一色。

  除此之外,院中還有一片青翠的竹子和一顆粗壯的青松。

  它們皆抖擻精神,和桃李判若兩物。

  歲寒三友,一樣不少,足矣證明此院主人的情懷。

  來到正堂之中,中年男子喚妻子為客人溫酒。然後示意高辰入座。

  堂中至燎爐,燎爐中燒著火炭。

  高辰初踏入此時,頓時被一股暖氣包裹,使高辰心曠神怡。

  剛才還是在冰天雪地,現又在暖洋洋的房間之中,這種無異於乾枯的沙漠之中,遇到綠洲。

  “在下姓李,名潭。不知郎君姓名?”

  入座之後,中年男子自我介紹,然後向高辰問道。

  “宋州虞城人,高辰!謝家主人收留款待。”

  高辰拱手向李潭回道。

  “宋州離此也有千裡遠,郎君獨自來此,也不容易啊!郎君背囊挎劍,是要去往何地?欲去洛陽否?”

  李潭又向高辰問道。

  他細細的觀察了高辰一番,見高辰沒有胡須,面目俊秀,看起來只有十六七歲。

  在這個年齡出來的,不是遊俠,就是頗有家世的人。

  然高辰身披夏布,看起來不像出自富貴之家。

  雖然挎劍,但言行舉止,也不像遊俠。著實讓李潭不解。

  “非去洛陽,而去長安。行途剛一半而已。”

  高辰回答道。

  “看來郎君也是有志者,是去長安謀求富貴了。”

  李潭呵呵一笑。

  “也算是吧!”

  高辰如是回答道。

  “富貴何貴?到頭來也不過是黃粱一夢罷了?盛世之中,就應該如我逍遙,這是何等快活?”

  只聽李潭幽幽的說了一句,極為灑脫。

  “自古盛世哪有恆古長存的?物極必反,盛極必衰,此為天道之也。我也想如足下一般,隱於野外。可心懷國家,談何入眠?”

  高辰詫異的看了李潭一眼。這正堂書籍琳琅滿目,李潭的氣質,一看就是飽讀詩書之人。

  如他這般,竟然能說出榮華富貴,猶如黃粱一夢。可見李潭沒有一點入仕之心,乃是以一個“視富貴如浮雲”真隱士。

  為什麽說“真隱士”?因為唐代有不少“假隱士”,以歸隱山林作為升官發財的投機者,他們投機取巧,不自信科舉。借用“隱士”的名頭,博取權貴的敬重。如開元時向宰相宋璟獻上《良宰論》的隱士范知睿,其間盡為諂媚、阿諛之辭。

  “郎君不過弱冠之年,竟能悟大道。某佩服!”

  李潭神色驚奇,問道:“不過當今歌舞升平,四海承平,猶如畫錦,天下之盛,我未能在古代史書中找到類似。郎君憂愁何在?”

  “土地兼並日益嚴重,豪強貪得無厭,越來越多的百姓失去田地,怕這樣重蹈漢末覆轍。皇帝喜好邊功,置天寶十節度,邊境精銳近五十萬,而內地兵馬不到二十萬。如果出現董卓,那就晚了。此太平盛世之危機也。”

  高辰思著了一下,向李潭回道。

  他沒有悟出大道的能力,但卻有“先知”的本領。

  節度使之職,權利太大。即便是任節度使的“上將”離開長安之時,

要留下一名子嗣在長安。但依然不能遏製住某些人的野心。  “郎君能說出這番話,假以時日,必位極人臣,封侯拜相!希望社稷因你而幸。”

  李潭聽候,過了良久,才開口說道。卻是語出驚人。

  寥寥幾句的談吐,李潭就下此定論,自有他的道理。

  “足下之言,宛如登天一般。不過我倒是希望今日我遇足下,猶如昔日張良遇黃石公,王猛嵩山遇老翁。”

  高辰莞爾一笑,舉重若輕的說了一句話。

  “哈哈,好志氣,但我可不是仙人!”

  聽到高辰有意思的話,李潭亦撫摸著美須髯,哈哈一笑,道:“既然如此,那我贈送一些禮物給你。”

  “莫用,我雪中投宿,已經是勞煩了足下,收足下禮物,受之有愧。”

  就欲起身的李潭被高辰阻止。一臉愧意。

  “非貴物,為祖宗所留下的撥亂反正之術。或許對你沒有一點用處。看看再說,用與不用,全取決與你。”

  李潭一臉無所謂的樣子。

  有句話叫做話不投機半句多。也有個詞叫做一見如故。

  一個智者,能從一個言談中大概了解這個人的品性。

  只見李潭來到書櫃前,取下三本書,放在高辰面前。

  李衛公兵法!

  李靖六軍鏡!

  李靖韜鈐秘書!

  高辰看到這三本書後,面色動容。

  李靖是誰?

  經文緯武,謀勇雙全,縱橫千裡,出將入相!

  唐之善用兵者,無若李靖。他攻必可、戰必勝,乃是號稱“戰神”的人物。

  並且能在晚年急流勇退,善始善終。

  李靖晚年夙興夜寐,思其一生,參孫子、吳子兵法而大用,以太公、尉繚子而善其術,又結合諸葛亮嚴謹的用兵之道、剛正的為將之道,著成兵書。

  李靖的兵法,在後世大部分失傳。高辰也曾仰慕這個大唐英雄,讀過《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管中窺豹,高辰依稀能想象李靖躍馬揚刀,馳騁疆場的風采。

  “足下竟然是景武公的後人!”

  高辰驚訝的說道。剛才李潭說這些兵書是他祖宗留下的,他的身份呼之欲出。

  “吾祖父為李德獎,李靖乃我曾祖父。”

  李潭向高辰回道。

  李靖有二子,長子李德譽,次子李德獎。

  其中李德譽繼承李靖的爵位,為衛國公。官至從四品的將作少監。因與李承乾友善,李承乾謀反,李德譽被貶官嶺南。

  次子李德獎卻沒有踏上仕途,不得不說,這是凌煙閣功臣子孫中的一個另類。

  唐初開國功臣的子孫遲早都會被授予官職。如果兒子不當官,身為國公的父親都會感覺沒有面子。但是瀟灑的李靖就沒有這麽做,他的次子就繼承了他這一點。

  至於李德獎的兒子輩、孫子輩,更是不曾入仕,和塵同光,成為大唐芸芸百姓中的一員。

  隴西李氏李靖這一支,淡出了權貴的視野之中。

  這種不追逐功名利祿的做法,使李靖的後代成功的避開了永徽初年那場涉及廣泛的“謀反案”。

  長孫無忌握著權術之刃,多少開國功臣子孫喋血?

  房玄齡的兒子房遺直、房遺愛;杜如晦的兒子杜構、杜荷;柴紹的兒子柴哲威、柴令武……那一次串串驚心怵目的名字。

  大臣,名將,公主,駙馬,親王!沒有一個人能逃過長孫無忌布置的大網。

  這是政治,血腥的政治!

  急流勇退,謙退隱忍,何嘗不是大智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