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布衣青雲》第48章 軍功入相
  高辰站在食肆二樓窗前,目送著張九皋離去。

  他手裡拿著的是張九皋寫給李適之的舉薦信。

  李適之,貞觀廢太子李承乾的孫子,天寶元年代牛仙客為侍中,以皇室貴胄拜相。

  李林甫雖然也是皇室宗親,但他的身份遠得多,他是唐高祖李淵叔伯兄弟的後代。剛出道時只是一個千牛衛小頭目,沒有爵位,可以說和平民百姓沒太大差別。

  侍中為左相,李適之又兼兵部尚書,所以李適之的權利僅次於右相李林甫。李林甫卻是公認的首席宰相。

  在唐代,宰相機構就是一個擂台。中書令理論上是首席宰相,但不一定是首席宰相。因為有打擂者。

  宰相,便是打擂者。比如姚崇在開元初年拜相,用“腹心之疾”暗示唐玄宗,將中書令張說打下擂台。那時姚崇是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再比如開元十三年張說複居宰相,當時宰相除了首席宰相張嘉貞之外,還有左相源乾曜。排名第三的張說硬生生的將張嘉貞打下擂台,榮升中書令,成為首席宰相。

  還有如開元中後期的韓休和蕭嵩,這兩個人爭著爭著一起被唐玄宗趕下擂台。

  並不是二人是無能之輩,其中蕭嵩是唐代名將,以軍功拜相,威名赫赫。只是治國之能欠缺一點,面對皇帝缺少魏征的風度。

  韓休更是一個狠角色,雖然只是第二宰相,但他性格耿直,不會和蕭嵩一樣,應奉上意,唐玄宗在朝堂上經常爭不過他。連開元名相宋璟都讚歎韓休有“仁者之勇”。唐玄宗在韓休任宰相期間,一直提心吊膽,每一次打獵遊玩的時候都要偷偷摸摸,生怕韓休一紙諫書過來。果然,沒過多久,必有韓休的諫書。

  韓休任宰相不到一年,唐玄宗整個人瘦了一圈。須知這已經是開元後期了,唐玄宗在治國明顯有些頹廢。高力士心疼唐玄宗,就勸說唐玄宗:“自韓休入朝,陛下無一日歡,何自戚戚,不逐去之?”

  但是這個時候的唐玄宗並不昏庸,他回應道:“吾雖瘠,天下肥矣。且蕭嵩每啟事,必順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寢。韓休敷陳治道,多訐直,我退而思天下,寢必安。吾用休,社稷計耳。”

  吾貌雖瘦,天下必肥!用韓休的策略晚上睡覺很踏實,用蕭嵩的策略我晚上睡不著。

  這怎麽看都是一個千古明君才能說出的話。

  然而韓休和蕭嵩因為政見不同,爭執太厲害!唐玄宗只能一起罷相。

  李林甫當初拜相,居張九齡之下。李林甫亦是運用權謀,將張九齡打下擂台。

  這就是唐代的宰相,只要你強勢,手腕硬。就能做到首席宰相的位置。

  從開元二十三年,李林甫被授予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時至今日,李林甫任宰相已經十二年了。李林甫雖無才學,但是工於權術,會機變,善鑽營。具備了一個頂級政客的條件。

  唐玄宗讓他舉薦第二宰相的時候,都會舉薦溫和柔易,便於控制的人。如李適之前的牛仙客,以及後來的陳希烈,雖貴為侍中,但都以李林甫馬首是瞻。

  今明主在上,群臣將順之不暇,無用多言!諸君不見立仗馬乎?食三品料,一鳴輒斥去,悔之何及!

  是啊!如果沉默不言,就能吃到三品的飼料。李林甫說到做到。

  對於忤逆他的人,都會想方設法驅逐到地方。

  他將百官的悠悠之口堵住,絕了上諫之路。

  凡才能在他之上的人,

有可能拜相的人,都會想方設法把他調走。如當時有拜相苗頭的盧絢、嚴挺之等人。  軍隊之中的將領,凡是有可能以“軍功拜相”者,他都施展權策。

  唐代對胡人將領有節製,蕃將功勞再大,也“不為上將”,即便是唐初深受李世民重視的胡人大將契苾何力、阿史那社爾也沒有做到上將。但李林甫卻以“蕃將不畏死”之由,上奏唐玄宗重用蕃將。蕃將為上將自此始。

  天寶年間,多名節度使都為胡人,安祿山就是其中之一。

  以胡將守漢地,如倒拿乾戈,授柄於人。安史之亂的爆發,李林甫難辭其咎。

  李林甫這一團黑雲,將唐玄宗蒙的死死的,使唐玄宗看不見天日。

  世人將他和武則天時期的“李貓”做比較。

  李義府是笑裡藏刀,而李林甫是口蜜腹劍。

  但是李林甫更為可怕,李林甫不僅有口蜜腹劍,而且還有“羅鉗吉網”。

  而天寶元年,李適之拜相非李林甫舉薦,乃大勢所趨。

  很明顯,李適之不是軟柿子,任李林甫隨意拿捏。他也想站在擂台上和李林甫打一場。

  這個在地方上以“務實”和“強乾”著稱的宰相,對李林甫專權極為不滿,這幾年間,屢屢和李林甫叫板。看起來很強硬的樣子。

  這次李林甫變為擂主的捍衛者,李適之為打擂者。

  但是……

  目送著張九皋離去,高辰看著手中的推薦信。面色苦笑。

  如果高辰沒有記錯的話,李適之根本不是李林甫的對手。今年,李適之一下逮捕兵部六十多名官員。李適之兼兵部尚書,他因此焦頭爛額。

  可以說這時李適之的宰相地位岌岌可危。

  最多明年,李適之便會被迫辭相。

  他是一個挑戰失敗者。

  李林甫接下來需要面對的對手,是楊國忠。一個靠堂妹上天的角色。

  “何去何從?先到長安再說。即便是李適之罷相, 也可另作機會。”

  高辰自顧自的說了一聲。然後將信件放在包裹之中。同時還多買了幾個餅,準備在路上食用。

  此去長安甚遠,高辰又不熟悉道路,他不可能每一夜都有投宿的機會,風餐露宿,乃尋常。

  雎陽城西門城樓上,張九皋看到高辰的孤獨的背影。

  驀然,高辰回頭看了一眼城樓,看到了站在城樓上的張九皋。

  他長揖一禮,無奈離去。

  “鳳凰飛西北,何時歸?”

  張九皋自問一句。

  “終有歸時!”

  幕僚笑道。

  “你覺得他如何?”這一次,張九皋問幕僚。

  “他的性格,如果從下往上爬,一定爬不上去。即便是進士登第、銓選合格也不行。他沉著勇悍,如果從軍,至上將,累軍功入相,方可成!他若為宰相,社稷大幸!”

  幕僚中肯的回答道。

  宰,為主宰;相,為相禮。宰相,為輔佐之意。

  怎麽看,一個武夫成為宰相都覺得不合理。

  但是在唐代之前,華夏的政治舞台上活躍著一批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的複合型人才。

  他們上馬殺敵,下馬治國。在朝堂和沙場之間縱橫捭闔,遊刃有余。

  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隋唐,歷朝歷代,這種人物不勝枚舉。

  僅開元年間,張嘉貞、張說、王晙、杜暹、蕭嵩、牛仙客,他們都是因為建立邊功,榮登宰輔。

  這就是軍功拜相。

  張九皋聽到幕僚的話,也認可的點了點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