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布衣青雲》第26章 刑法
  “職下等常聞您的風采,滿城相迎,表您敬意。”

  謝斐再次拱手向張九皋說道。

  “不用恭維我了。當今天下承平,主上英明。中州千裡無豺狼虎豹當道,集市坊間亦無犬吠之盜橫行。綾羅綢緞,縣邑琳琅;五谷豐登,鄉裡大昌。官民和善,各司其職,丁役共處,各盡其能。如此盛況,前推三千年不曾有之。某來看看虞城和所聽聞的,有何兩樣?”

  張九皋一擺手,道盡了江山如畫。

  他將天下看的很美,也很樂觀。

  “縣邑雖小,累為國家。我虞城官吏同心戮力,品官吏員,不曾有玩忽職守。太守至,請察!”

  謝斐對張九皋說道。

  “善!謝縣令執縣,吾心甚慰。”

  張九皋撫掌一讚,隨謝斐一起步入虞城。

  街道兩旁,虞城百姓錯落而立,呼天搶地的迎接張九皋。

  對於這種場面,張九皋司空見慣,笑而回禮。

  此次來虞城,除了張九皋,還有雎陽長史,雎陽別駕等官吏。他們都隨在張九皋身邊。

  “百姓聽聞太守要來,都出門來感恩父母官。”

  謝斐與張九皋一邊走,一邊張他說道。

  “謝縣令也是一縣父母官,官吏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張縣令一定要做到克己奉公。”

  張九皋不動聲色的向謝斐說道。

  “百姓何嘗不是我衣食父母?尊聽太守的諄諄教誨。”

  謝斐察言觀色,說道。

  他入州之後,還要多多仰仗張九皋,話語恭謹,不敢有絲毫不敬。

  官大一級都能把人壓死,這不知道大了多少級。

  “我查舊案,虞城已經一連三年無死刑犯,這多虧謝縣令嚴治,這一方面,為諸郡之表。只是不知今年監獄罪犯幾何?大罪多少?小罪多少?”

  話鋒一轉,張九皋向謝斐問道。

  從初唐到盛唐,縣令判除人死刑後,死刑犯還需要經過地方太守重新審理,確認無誤。由太守上報刑部和大理寺,才能秋後問斬。

  縣令,沒有資格處置死刑犯。在盛唐時監斬死刑犯的,一般都是州刺史。

  甚至在唐初之時,凡死刑犯,經過縣令、刺史審查之後,再押送京城,由皇帝親自拍案,刑部、大理寺行刑。

  在唐初之時,每年最少的時候全國死刑犯只有二十多人。這就是“寬仁慎刑”。

  李世民的貞觀之治,遠遠沒有開元盛世繁華。但是其中的“治”字,可以讓李隆基望塵莫及。

  得其原因,在於百姓知法,唐代法嚴。

  冷漠旁觀是犯罪,見死不救會判刑。這就是唐代的法律。

  弘善抑惡,見義勇為在唐代不是美德,而是義務。

  《唐律疏儀·賊盜律》規定:發生強盜及殺人案件時,被害之家及鄰舍,“同伍”及“比伍”(鄰近的五戶)都必須立即向官府報告,“當告而不告,一日杖六十”。

  若是盜竊罪,則比照這一刑罰,減刑二等。當罪犯劫持人質時,“部司及鄰伍知見,避質不格者,徒二年”。意思是說,當看見有犯罪者劫持人質時,衙役及鄰居不衝上前去搏鬥捉拿犯罪者,判刑兩年。

  衙役在追捕罪犯時,求助路人,路人必須相助。看見哪家失火,行人必須相幫。否則都會判刑。

  所以那些心懷惡意者,很難在這種體系下趁虛而入。使唐代犯罪率極低。

  “大罪七起,小罪不過三十人,

更不曾有無頭之案,也沒有人喊冤。百姓之幸也。”  謝斐頗得神色的說道。

  “謝縣令治縣有方,虞城之情我在隔壁已然聽聞。雎陽郡中,除了雎陽縣,虞城為表率。這是你的政績,年末我必如實上報朝廷。”

  張九皋滿意的點了點頭。

  寬仁慎刑,是每一個地方長官都非常重視的。

  一個國家是否強大,必須先看它的刑法。一個國家是否文明,必先看它的死刑。

  文明的法制,可以締造為盛世。正如“貞觀之治”是大唐開的花,“開元盛世”才是大唐結的果。

  如果一個地方政府每一年上報的死刑犯和普通罪犯遠多於其他諸州。

  那麽宰相和皇帝肯定會質疑這個地方長官的能力。

  這也是張九皋開口就問罪犯的原因。

  “謝太守。”

  謝斐連忙拜謝。

  提到罪犯,忽然間張九皋想到了什麽,遂開口向謝斐問道:“半年前一名叫做劉三的雎陽逃犯,讓我焦頭爛額。聽聞被虞城鄉勇抓獲住這窮凶極惡之徒。梁、宋多猛士,讓我看看這個人。”

  “此人現為我虞城司戶,就在身後。”

  其實謝斐不想讓張九皋和高辰見面,但是張九皋想起這茬,他也沒有辦法。

  整個虞城,是謝斐的一言之堂。他不允許一個人的光環超過自己。

  這幾個月,謝斐多次和高辰座而論史。

  上至三代,下至當代。他所問,高辰少有不能答。

  高辰所提之史,他也有答不出的時候。

  取長補短,高辰在學習的時候,不避尊賤。學無先後,達者為師,在求學的態度上,高辰令謝斐怎舌。

  一個懂歷史的人,不一定有大智慧。

  一個有大智慧的人,必定懂歷史。

  因為其古鏡今照,在史書上找到自己長短。古人成功,他可以借鑒;古人失敗,他更加謹慎。一個個的歷史典故,讓人三思而後行。

  李世民曾說過,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一個只有十六歲的少年,在謝斐看來,是懂得有點多了。

  “司戶之職可不好做啊!”

  張九皋有些意外。

  “高辰精通算術,足以擔任司戶!”

  這時,雎陽長史謝雄接話道。高辰任司戶,正是司戶參軍事稟告,他批準的。

  謝雄,謝斐之兄。固始謝氏,河南大族。

  “難得,可讓他上前使我一見。”

  張九皋更為驚訝,向謝斐吩咐道。

  謝斐聽後,立馬來到隊伍後面,不一會,就將高辰帶到張九皋面前。

  “虞城司戶高辰,拜見張太守。”

  高辰心中暗暗激動,始末他已經聽謝斐說了。

  他等了半年,就是為了這一天。

  昔日張九齡門生無數,張九皋在朝廷一定有話語權。

  “好英俊!”

  見高辰身高近六尺,少年面容果毅,眼神煥發。忍不住驚歎一聲。

  英俊,並不是形容高辰長得帥。是誇他有勇有謀,英姿颯爽,氣質獨特。跟青年才俊意思相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