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布衣青雲》第5章 李杜
  高辰明白父親為何歎氣,不再多說。

  高辰在高遠德的配合下,用一根粗一點的麻繩將劉三綁在院中的槐樹上。

  但是劉三很不配合,大吼大叫,直言肚子餓,要吃東西。

  高辰對劉三的叫聲置若罔聞。吃飽了就有力氣了,少吃一頓飯,難道還能將他餓死不成?

  捉拿劉三可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高辰要對自己的話和行為負責。

  隻是張三的吼叫難免驚動鄰居,街坊四鄰頓時家家掌燈,以為高遠德家發生了什麽大事情。

  原本高辰大哥的房屋之中也走出了兩個人。

  其中一個人手上持著燈盞,他面頰清瘦。抿著嘴,長須有些凌亂,目光凝重的望著院子。

  另一人長五尺七寸,身穿白袍,眸子炯炯有神,充滿靈氣。人注意他,一定會先注意他的眼睛,有機智、靈動;也有憂鬱、高傲,仿佛世間有的,都在他這雙眼睛上。

  “家主人,發生了何事?”

  手持燈盞的男子向高遠德問道。

  “驚擾貴客了,此宋城殺人凶徒,被我兒抓捕。明日便送往官府問罪。”

  高遠德來到男子面前,向他回道。

  “宋城現有一十惡不赦的殺人凶徒,傳的沸沸揚揚,已過旬日,也沒有緝拿歸案,令四方恐慌。可是他?”

  持燈盞的男子發出疑問。

  “聽我兒的意思,應該是。”

  高遠德點頭說道。

  “據說郡縣長官都給了很高的賞錢,若真如此,汝兒要富貴了。”

  男子說話的語氣頗為讚歎。

  “不能衣紫腰金,算是什麽富貴?”

  正在院子之中喝粥啃餅的高辰。隨口說道。

  高辰話語一落,兩名男子同時驚詫。

  特別是另一名白袍男子,眸光照亮人。

  是的,在高辰看來,如果不能身穿象征著三品大官的紫袍,腰上掛著象征天子寵信的紫金魚袋,就不算真正的富貴。

  “好兒郎,當今宰相李林甫,出入京畿,隨從千百,流光華麗,那是真的風光。”

  白袍男子開口說道,語氣捉摸不定。

  “那隻是風光一時。開元初年,姚元之身為宰相,卻居於寺廟。盧懷慎身為宰相,病逝卻無錢財置棺槨。這才是風光萬世。”

  高辰看了二人一眼,有些不快的說道。

  “原來小友也有見地。方才我所言,非我之意。李林甫我深惡之,沒想到鄉野之中,也有志同道合之人。”

  白袍男子來到高辰面前,很灑脫的向高辰一作揖。

  高辰抬頭起身,在燈光之下看到此人真容。

  他隻覺得此人氣質獨特,明明是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但看起來卻是一個英姿勃勃的年輕人。

  “足下風采,生平僅見。傳聞宰相張九齡風采氣度冠絕開元,我想也不過如此吧!”

  出於禮儀,高辰放下飯餅,向他回禮。

  心中猜測白袍男子的身份,難道是這個時代的名人嗎?

  “張公故後,天下不敢再有風度。”

  白袍男子悲痛的說道。

  開元末期,張九齡和李林甫同為宰相。

  身為首席宰相的張九齡,敗給了工於權術的李林甫。張九齡罷相,李林甫成為首席宰相。

  “古今嶺南第一人”的張九齡於開元末年病逝。死敵李林甫打擊張九齡親信朋黨。

  但是玄宗對於這名“寧折不彎”的宰相異常思念,宰相每推薦賢士,

他都會問:“風度得如九齡否?”  自此,一旦有風度的人出現,李林甫總會想方設法的排擠。如盧絢、嚴挺之等人,身具才智,卻不得重用。

  這也是白袍男子所言“天下不敢再有風度”的原因。

  是悲哀,也是無奈!

  “咚咚咚……”

  高辰家的門被敲響。

  高遠德將門打開,是街坊四鄰來看高辰家中到底發生了什麽情況。

  高遠德向街坊四鄰解釋,並致以歉意。

  街坊四鄰紛紛誇讚“遠德家二郎有出息了”。

  又是一名男子進入高辰家中,男子四十余歲,長相英武,身披綿衣。

  他來到劉三面前,端詳片刻,道:“他正是張太守欽點的要犯劉三。”

  此人話過,白袍男子更奇之。

  “惡徒歸網,少年英雄!”

  英武男子轉而向高辰讚歎道。

  “我與朋友合力擒之,主功不在我!”

  高辰謙虛的回答道。

  “惡徒能在你家,一切已有定論。”

  英武男子說道,然後對白袍男子說道:“太白早些休息,明日太白和子美還要要雲遊單父。”

  白袍男子對英武男子拱了拱手。

  然後,英武男子和街坊四鄰一起退出院子。

  高遠德重新將門關上。

  這一刻,高辰呆若木雞。

  太白?子美?

  李太白?杜子美?

  看著神遊天外的高辰, 白袍男子不明所以的問道:“小友在想什麽?”

  “二位可是大詩人李白、杜甫?”

  高辰聲音顫顫巍巍的說道,語氣難掩激動。

  “太白兄聞名天下,然杜甫隻是默默無聞之人,小友竟也知曉。”

  持燈盞之人,正是杜甫。他對高辰說道,語氣頗為意外。

  “二位至此,我仿佛看到了老子和孔子相遇。”

  高辰抓住杜甫手,面紅耳赤。

  這是兩座矗立在華夏文壇上的高峰。

  後人,無一人能與這李白、杜甫比肩。

  前人,或許隻有屈子而已。

  能同時目睹李白、杜甫,如何不激動?

  李白、杜甫的相遇,一直被視為千古佳話,這是文學史最激動人心的一刻,是太陽與月亮的碰撞。

  去年初春,李白因得罪權貴,結束仕途,被天子“賜金放還”。時李白詩篇點綴著盛唐,文人誦讀,歌伎傳唱,天下無人不識君。那年,李白四十四歲,大鵬折翼,斯人憔悴。

  是年夏,那時的杜甫剛作好《望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一抒心中抱負,滿腔熱血。

  這時的杜甫還不是現實主義的“詩史”,滿腦子的理想主義。

  東都城門口,護城河邊,桃紅柳綠,蝶舞鶯啼,三十歲出頭的杜甫與李白相遇。

  他們從詩詞文章,談到國家大事。從唐玄宗的窮兵黷武,談到太平盛世背後的危機。

  兩人一拍即合,成為忘年之交,約定同遊宋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