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唐嶺南王》第二百六十六章年終
  既然已經說了,馮戴文托起李承乾邊走邊說道:“手下之人,用其能力,無能之輩,留之無益,不若另外安排。

  溜須拍馬之人除了帶壞上官,沒有一點用處,而且太子作為儲君,重要的不是如何帶領人,而是學習各種知識,只有學得多,見得多,自然內心通透,看人看事直達本質,是好是壞一眼心中有數。”

  “嗯!姐夫的話承乾銘記於心,回去自當好好思量。”李承乾認真聽著,點頭說道。

  “其實不用考慮太多,順其自然就好,人活一世重要就是開心,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這才能做好,比如愛木工的,你讓他去打鐵,恐怕成就始終有限。”馮戴文並不想繼續討論,反而從另外方面引導。

  畢竟李承乾還要做很久的太子,如果沒有一顆樂觀,開朗的心可不行。

  兩人又閑談一會,李承乾去看望廣安之後就離開了。

  接下來馮戴文就明白為何昨日屈突詮會說有得忙,長安城雖然大,但是對於勳貴世家來說,想打探一個消息還是很容易的。

  馮戴文不過剛回來一個晚上,今天就收到許多請帖,拜貼,接待了眾多朋友,熟人。

  李承乾剛走,大哥馮戴智就來了,同樣的要求,同樣的配方;馮戴智還沒走,丈人尉遲恭又來了,也是有求於人,所以態度略算溫和。

  其他認識的人也接連登門,最後馮戴文隻得放出消息全部排隊等貨,隨後關閉府門不見客人,自己躲在屋裡陪大小老婆可勁造人去了。

  …………

  朝廷每年底都有一個大會議,這是三省六部官員統計一年大事,收入,開支匯報給皇帝;然後就是對於第二年國家的規劃,以及皇帝自己對於新一年的要求。

  所有的事情分出一個主次,在年前列出計劃,年後就開始有計劃的執行。

  “貞觀三年收入錢8500萬余貫,糧食,絹布,絲綢等計9200余萬貫,其中商稅2000多萬貫,朝廷官坊收入4500萬貫,剩下來至倭島繳獲。

  糧食收入江南道…………”

  除了三省六部,還有回京述職的地方主政之人,馮戴文自然也在此列,正傾聽戶部尚書長孫無忌的年終匯報。

  “貞觀三年錢糧是去年三倍,是武德八年的十倍有多,臣為聖上賀!”長孫無忌用抑揚頓挫的聲音念著手裡的報表,念完後大聲向李世民恭賀著把表遞上去。

  李世民臉上並無多大喜色,接過報表放在一邊說道:“這份表昨日朕看了一整夜,起初確實高興,但是仔細閱讀後,發現問題甚多。”

  “恭請聖訓!”長孫無忌以為自己那裡做錯,不由得臉色一變,低頭說道。

  “輔機不用自責,這也不怪你,朕仔細看了幾遍,進行對比,發現許多地方無論是糧食還是其他,收入並沒有多大增長,尤其是偏遠一些地方,相差甚遠。”李世民沉著臉說道。

  “此事臣也有思量,原因很二,其一偏遠地方人口不足,地方貧瘠,其二官員對於新的耕種方式,不了解,推廣不力,百姓自然也就不清楚了。”長孫老狐狸一聽送了一口氣,直接把責任推個二五六,顯然早有考慮。

  “哼!推廣不力,查!著吏部,禦史台巡查各地,不但要查地方貪腐,還要查看其能力是否合格,看是地方官員還是工部問題,沒有能力就讓出來,朕不需要屍位素餐之輩!一經發現全部貶去教蒙童識字。”李世民當然對這個回答不滿意,冷哼一聲說道。

  “臣遵旨!”禦史大夫魏征,吏部尚書戴胄立即起身領旨。

  發火一通,李世民平複心情問道:“除了嚴查,諸位愛卿還有何建議。”

  “臣以為無論是否有能力,朝廷都應該加派官員前往各地指導,宣傳,讓百姓明白怎麽做,有多少好處。”房玄齡起身拱手道。

  “臣附議,並且可以把人員集中起來,太過貧瘠之地沒有必要浪費人力,而且無論是朔方,還是遼西,都能看出集中起來運作的優點。”簫瑀起身附和道。

  “臣等附議!”其他人對視一下,齊聲說道。

  “善!既然都同意,就如此安排。”李世民掃視一下點頭說道。

  李靖見其他人都不在說話,李世民也看著自己,知道該他出場了,同樣從身上掏出一本冊子打開念道:“經過兩年整改,現大唐擁有精兵四十五萬,其中有契丹族人四萬,突厥族六萬,回紇一萬五,蜀中,南召,嶺南等地各族兵五萬,其中鎮守…………

  各地府兵40萬可以隨時征召, 能調動兵力現只有6萬。”

  “也就是說現在大唐並無兵力出征,關於兵力調整,兵部有何規劃。”李世民接過李靖遞過的冊子放在一邊,皺著眉頭問道。

  “聖上英明,兵部年後計劃新練十萬精兵,且遼西鐵礦開采,有一年時間能夠裝備大量士卒。”李靖拱手道。

  “臣附議!遼西大型鐵礦需要時間開采,鍛造,如果有一年時間,足夠裝備數萬重甲士卒。”馮戴文出聲讚同道。

  李世民久經沙場,自然明白數萬重甲是何概念,他的玄甲軍就屬於重甲騎兵,當初三千人就能在十萬大軍中殺個幾進幾出,擾亂敵陣,只要有兩萬重騎,李世民敢說自己不懼任何敵人。

  那怕就算全是步軍,那也是一群鐵疙瘩,以現在大唐敵人來看,只需要有幾萬就能橫推,野戰在無敵手。

  “好!朕且在等一年,在抽調十萬倭奴,全力開采,盡量多製作武器盔甲。”李世民眼露精光,用力的說道。

  “臣以為不妥,要保證百姓耕種,鐵器必不可少,且修建宮殿,市坊,船隻,都需要大量鋼鐵,不能因為軍事而不顧民生,畢竟大唐目前不是急於征戰。”簫瑀起身反對道。

  “簫公言之有理,臣附議!”房玄齡對於正確意見一向都非常支持,而且大唐日新月異,在他看來發展民生才是重點,至於軍事,並不急於一時。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