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錦香賦》第169章:追溯歷史
頭痛欲裂,迷迷瞪瞪睜眼,蓮子粥的清香在鼻尖縈繞。

低矮平房,整潔乾淨而不至於簡陋。起身時被心口處的傷牽動著,火辣刺疼。這種痛苦,不得不讓我再次躺回去。

視線一片清明,仔細打量著,愈發覺著熟悉,無論是從擺設還是屋子格局。於是才意識到自己當真又被臭老頭救了一次,我之前還以為在夢裡呢,不知道他上輩子結了什麽冤孽,回回碰上我這種倒霉精。

輕輕嘗試著側身,盡量避免扯動傷口,可能是被子摩擦的聲音驚動了屋外,紅袖掀開簾子,將蓮子粥放到一邊,遞給我一杯水道:“好些了?”

“不太好。”誰戳自己一剪刀還能舒服?我心裡免不了怨氣,雖然有點自作自受的意味。

這時候因早出而清露滿身的老頭也步履如飛般過來,二話不說就開始診脈。

“這剪刀真是不偏不倚,再往上一寸,明兒個恐怕就是你的頭七紙了。”

他說話一如既往地毒舌,只是讓人倍感親切。

從入獄到被囚禁的這幾個多月以來,好久都沒有接觸過其他人,尤其是他這樣的故人,總歸給我落寂的空白添上一筆色彩。

“再修養兩天就可以下地了,我倒是有些事要問問你。”他讓紅袖把粥遞給我,示意我喝下去。

當時心下一驚,悶頭趕緊把粥喝下去,薏米和蓮子都熬的滾爛,點點沁甜跳動舌尖,事實證明,紅袖的廚藝在我之上。

“丫頭,你是不是騙了我,為何你相公自稱本王?”

“他不是我相公。”聽到這一句,突然喝不下去了。“他是誰也與我無關。”

他沉默了一會,歎道:“真是世事難料,當年生死相依的兩個人,一個裝作什麽都沒發生過,一個極力與對方撇清關系......”

我不再搭話,側身躺下,閉上眼睛,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平靜一些。

時日一天天過去,我在這裡大概待了七天,自從昏迷清醒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北宇瑾辰,只有紅袖端茶送水靜心照顧。

按理說,我是北宇瑾辰的階下囚,紅袖對我應當是趾高氣揚百般刁難才對,她非但沒有刁難我,反而關心有加,委實令人費解。

傷口開始一天天痊愈,發癢發麻,時時刻刻提醒我不僅沒有手刃仇敵,而且將自己折磨的遍體凌傷。

老頭子的作息十分規律,日出而起,日落而歸,我跟著他,身體也慢慢好起來。

他第二次救我,我幾乎是視他為親人,畢竟,除了牢獄裡那兩位,我確實沒有什麽親人在世了。

“姑娘,你也好的差不多了,我們該回去了。”

我正靠在窗邊,窗沿上撒了一些小米,麻雀們嘰嘰喳喳圍成一團啄米吃。

轉頭看她時,她已經把包裹收拾好了。

我站起身,拍了拍手上多余的米渣,嚇跑了正吃食吃的兀自歡快地小麻雀們。

老頭子大發善心,裝了一大包醃菜,藥材,還有一些安神養心類的醫書給我。怎麽看,都像是要訣別一般,就差唱上那麽一段了。

“臭丫頭,下次來可別滿身是傷了,帶點好的行不行?”他的語氣裡包含著一些擔心,但是從嘴裡說出來又變了調。

我伸開胳膊抱了抱他,跟他說:“以後有空,我一定帶些好東西來拜謝您。”

他可能不習慣我正正經經不頂嘴地說話,忙擺了擺手像是趕人一樣:“趕緊走吧走吧,讓老頭子我清淨清淨。”

馬車依舊慢悠悠駛去回時的路,翻山越嶺,穿楊過林。

盛夏光年,我估摸著,自己即將又年長一歲,多多少少也算是多活了一年。

山裡頭已經沒有什麽花在開放,綠葉濃地如染布稠水,層層疊疊,連光線都透不過來,唯有淺淺交落在經脈上,將它們照的透亮。

這次回去,用了一個多時辰,可想而知,來時的快馬加鞭應當是極速了。

院子外頭,一塵不染,有兩個婦人在掃地,我還以為走錯了地方,紅袖解釋道:“人是王爺帶來的,除了她們,還有廚子和小廝,你傷未好全,也需要休息。”

“守門侍衛呢?”我更關心的顯然是這個問題。

紅袖沉吟半晌,道:“王爺說,從今天起,這就就沒有侍衛了,您想走還是不想走,全憑自主。”

好一個全憑自主,我的親人還關在牢獄之中,他當然是放心了。

不想多說,安置行李後,到靈堂點香。

這一個多月以來,每日給羅玉上香幾乎已經成為習慣。

無論我與北宇瑾辰的恩怨如何,無論我與宣親王妃的恩怨如何,都不關羅玉的事。她死在我手裡,白白一條性命,確實無辜。

那副畫像端端正正掛在正中央,用白紗輕輕半掩著,畫中人巧笑嫣然,不食煙火。

行了跪拜,準備例行往事——抄錄佛經,坐在案幾邊時,翻開書,映入眼簾地居然是兵法解說和一些史書。

所有的佛經都不見了。

“這是什麽意思?”

“哦對了,佛經不用抄錄了,這些書是按照姑娘的喜好尋來的,這些日子,看看書靜養就好。”

我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筆, 墨汁橫著一掃,在白宣上滲了半道水痕。

“他到底想幹什麽?不如明說好了,我可不認為,他是真的可憐我受傷。”

紅袖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什麽所以然,我也只能就此作罷。既來之則安之,以後便見招拆招罷。

紅袖出去時,將門合上,我也得以清淨。

兵書最下面是一本史書《長明歷代史》,仔細想了想,北燕曾經就叫做長明,攻打涼西之後才改國號為北燕。

隨手翻閱,這本書倒是十分精致,有圖有解說,內容詳盡。

直到我發現一段話:長明一十二年,安德皇子為質子換於涼西,除每年進貢,苛沉雜稅累累,民不聊生。一十四年,安德逝於涼西國都,草草了事。

再往下翻,我大概了解了,曾經長明的皇帝寵愛安德皇子的母妃,幾乎獨冠后宮,安德作為皇室血脈,卻成為質子去了涼西,然後死於涼西,間接導致了母妃鬱鬱而終。

而後,就是皇帝充盈六宮卻不立後的事了,直到他們攻打涼西,長明已經有了七位皇子和兩位公主。

難不成……這場戰爭,並非是追逐名利的野心而導致的?

(周三繼續更新,有高能,算補償大家)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