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魏武神》第九百七十九章組建安西軍
第979章組建安西軍

 隔著一層窗戶紙,雙方都還有緩和的余地,一旦捅破了,那就是刀兵相加,血肉橫飛。

 蕭樂子這個時候已經開始密謀把司馬聃偷出鄴城的行動了,當然想偷出鄴城肯定不容易的,為了這個行動,蕭樂子想破了腦袋也沒有想到合適的辦法,不得已蕭樂子隻得采取最後一招,詐死脫身。蕭樂子開始命人在各地物色與司馬聃相像的人,采取偷梁換柱的辦法,把司馬聃偷出去。

 只是這個行動還沒有來得及實施,冉明的動作開始了。先是派出四支犒軍使,讓他們給四大方面軍犒軍,而且采取的犒軍使都是各大大將軍留在鄴城的“人質”。這樣以來肯定會打消四大大將軍的顧慮,最其碼,他們無法在大義上站住腳。

 哪怕是作戲也罷,真的虛若懷谷也好,這個時候,四大將軍再敢反,就是恩將仇報,就是忘恩負義,就是狼心狗肺。

 面對這樣一個幾乎無解的難題,冉明居然以如此不利之局面,還能轉眼扭轉過來,並且一舉成為奠定軍心國本的遠慮深謀。“漢高魏武,何能過哉!”

 一時之間,蕭樂子對魏國的未來充滿了自信。對司馬聃的充滿了絕望。司馬聃也算明主,只是既生瑜何生亮啊?更加可怕的是冉明做了一個讓全軍將士激動萬分的舉動。那就是高調宣布了笈多帝國威脅論,這就是明著告訴全軍將士,天下雖定,可是朕不會馬放南山,刀兵入庫,你們想要立功,機會多得是。

 蕭樂子更加絕望的是,他雖然年輕,卻看不到未來了。因為一個組織一旦失去目標,就會懈怠,一旦懈怠,那就完了。想當初晉武帝建立晉朝,晉軍面對天下三分,諸胡異動,也是每戰必先,區區一個正四品的武將,四萬郡國兵以及剛剛招募的青壯步騎,差點把鮮卑族打得族滅,吳國也像雪崩式的滅亡了。但是二十年後,晉軍就開始廢了,遇到禿發部叛亂,數年沒有平定,死了兩個刺史,四個大將。

 一旦魏國也開始懈怠了,墮落了,戰鬥力廢了,那麽司馬聃還有機會東山再起,只是現在,恐怕是遙遙無期了。

 和蕭樂子惶恐不安不同,海西公司馬聃經歷了大變之後,反而多了一絲膽魄和冷靜。對於晉國復國的事情,司馬聃早已不報任何希望了,佔據著天下大義,四方歸心的時候尚且不是冉閔父子的對手,更何況司馬聃此時只是一個孤家寡人?

 對於冉明這個曾經的師長,司馬聃多少還是有點了解的。冉明不是石虎那樣的暴主,也不是曹髦那樣的無道昏君,司馬氏是徹底沒有機會了。像劉禪那樣老老實實當個順民,倒可以安樂一生,若是他敢露出任何不滿或雄心壯志,絕對會死得不能再死了。

 蕭樂子就在這個時候,突然腦袋裡生出一道靈光,似乎大業還有希望。觀冉明行事風格,冉明對儒家似乎有所保留,什麽是正,什麽是邪?在蕭樂子看來,從聖賢書中讀到的道理就是正,依聖賢書作為治國最高準則就是正,依前面這兩條作為選才選官的標準就是正!所以不準備以道德文章、儒家經義作為取士標準的冉明,就是背離正道而有所偏斜了。

 或許這是最後的機會了。

 只是作為儒家子弟,蕭樂子顯然還沒有看出儒家的本質。草根出身的皇帝朱重八為了正身,冒任了一個理學宗師當祖宗,結果原本宋朝一個不顯山露水的理學學派成了天下文壇正宗,至於辮子朝,殺得人頭滾滾,殺得儒家害怕了,膽寒了,他們又湧上去毫無底線的為滿清粉飾太平。

 所以,在蕭樂子眼中看到的機會,在冉明眼中,那不過是一個笑話。儒家向來與時俱進,一旦統治者需要,他們的理論就會迎合統治者產生。在官本位的思想下,哪怕殺得人頭滾滾,魏國也會有無數人哭著喊著想要做官。

 古代官員的福利待遇是非常不錯的,從臘月二十三號封印,至上元節過後,也就是正月十六日正式開始上班。開朝就是弘始二年了,大朝會也在一片歡歡樂樂的氣氛中結束。謝安預料到弘始二年魏國肯定會有大動作,在大朝會結束之後,果然王簡、王寧、王猛、謝安、李賢、楊暉,石越、謝艾等二十余名文武大臣被內侍通知,冉明在瑤光殿設宴。

 等眾人抵達到瑤光殿時,宴會似乎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六頭羊西域風味的烤全羊被擺上餐桌,焦黃的外皮,還冒著熱氣,發出誘人的香味。這場宴會和冉明的平時習慣差不多,簡單而實惠,六頭羊算是主餐,另外每人四大盤新鮮蔬菜,還有果盤,另有美酒在側,當然由於王簡、王寧他們年紀都大了,冉明還特別準備了一盆肉糜——糜者稀飯也,這是照顧他們老人家的腸胃。

 隨著眾人落坐,內侍高唱道:“陛下駕到!”

 這些參會大臣趕緊起身行禮。

 “眾卿免禮平身!”冉明擺擺手道:“開了整整兩個半時辰的朝會,朕的肚子早就餓了,咱們的國家越來越大了,事務繁多,眾人見面本就不易,偏偏各種繁瑣禮節也越來越多,這等聚餐就更難得了。嗯,羊烤得差不多了,咱們也別讓下人動手了,誰去割肉。”

 王猛和李賢二人幾乎同時起身,異口同聲的道:“我來!”

 看著王猛一步已經邁出,李賢隻好悻悻的道:“景略來割肉,賢來分!”

 禦史大夫王寧道:“這如何使得?”

 “這有何使不得的!”冉明道:“反正今天這裡沒有外人。冉明又道:“這司酒的活兒就有勞禦史大夫了!”

 王寧道:“某當仁不讓!”

 李賢分肉倒也沒有搞什麽好肉孬肉之分,他都是任有王猛切成的小片,然後各種肉片都裝一些,倒也沒有厚此薄彼。武將大都豪爽,他們大塊吃肉,大口喝酒,只是文臣方面倒有一些拘謹。

 謝安是食不厭精,他倒嫌棄這種烤羊肉粗鄙,幾乎沒有動筷子,而是拿著酒杯細品西域而來的葡萄釀。謝艾雖然是武將,只是此刻顯然有點心不在焉。

 不過二人雖然與眾不同,不過整體酒宴氣氛不錯,倒顯得非常熱鬧。冉明看著眾人吃得差不多了,就道:“有道是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新年伊始,咱們應該定下一個調子,確立一個方向,朕想聽聽諸位的想法!”

 尚書令王簡道:“陛下英明神武,遠見萬裡,陛下您讓臣怎麽做,臣就怎麽做!”

 禦史大夫王寧聽到王簡這話,眉頭一下子就皺起了,王簡啊,你怎麽能這樣,當著這麽多人的面,居然如此大拍皇帝的馬屁,臉還要不要了?

 要說大臣和皇帝的關系,中國封建時代除辮子一朝之外,其他時期都是像後世的公司,皇帝就是董事長,丞相就是首席執行官,雖然從曹操之後,歷朝就都廢除了丞相的制度,雖然有叫中書侍中,也有叫尚書令,也有叫中書令,這都無所謂,反正都是沒有名義的丞相。作為一個丞相,首先要表現自己的風骨,可是王簡這樣簡直就像一個弄臣,如果今天王簡的表現傳出去,王簡的名聲就完了。

 只不過,王簡這番話說出來,場面就冷了下來。許遠倒是大吃特喝,滿嘴流油,似乎是沒有聽到。而謝安則是優哉遊哉的喝著酒,其他人反應倒也各異。作為冉明的頭號心腹,王猛也不能讓冉明太過尷尬,畢竟面子上要過得去。

 就起身道“陛下,諸位大臣,咱們魏國財政收入過半都是依靠南洋那一塊,這麽大的利益,想來笈多帝國也不會說放棄就放棄,財帛動人心,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必不死不休,想來笈多帝國也會抓緊時間備戰,或許是一年,或許是兩年,最多不會超過五年,南洋戰事必會重啟!我們魏國必須早做準備。”

 王猛開了一個話頭,這個場面就打開了。雖然說太平是武將最大的褒獎,可是哪個武將願意庸碌無為?要知道魏國開國才十數年,第一代武將雖然年紀大了,倒不是打不動仗,而且他們也不甘心這麽離開軍隊。

 更何況南洋有著軍中非常大的利益,

 眾武將都開始向冉明請戰,二話沒有都是要打他丫的。許遠直接了當的說:“陛下,您也不用讓海軍出動了,臣就率領四個騎兵營,從河西走廊穿過蔥嶺,馬踏華氏城!”

 聽到這話,冉明隻當是笑談了。萬莫說四個騎兵營沒有用,事實上就算有用,一路西行萬裡,恐怕非戰鬥減員也一多半,笈多帝國也是農耕文明,雖然沒有漢人在城牆防禦這方面這麽厲害,但是他們的城池也不算少騎兵就算再厲害,也攻不了城。

 這個時候,冉明讓人扯開後面的布幔,露出一個長約四丈,寬約兩丈的大地圖。這個地圖是從冉明就藩秦王的時候,開始組織中亞開發公司,命細作繪製的,盡管一部分地形不太準確,但是卻詳細的得多了。事實上玉門關以東的地圖倒根本不用費力,關鍵部分還是玉門以西地區,雖然這些地方從西漢時期開始納入中原王朝的統治,但是詳細的情況知道的人並不多。好在這個時候不像後世,河西走廊這兩千多公裡內的沙漠綠洲也非常多,能適合作為大軍補給地點的綠洲足足有四百多個。

 漢朝的西域都護府只是一個名義的區域,大部分地區都是掛著一個名號,西漢王朝可以直接統治的地方,也僅僅是天山腳下、北庭這麽一小塊地方。此時冉明重點是對兩河流域的測繪。冉明心中一直有一個夢想,如果中國此時還擁有著唐朝安西都護府的領地,中國既沒有人口壓力,更沒有資源壓力,這麽龐大的地方,而且都是擁有著巨量的資源,留給外人實在浪費。

 要知道在唐太宗時期,唐朝已經統治到了哈薩克斯坦東部和東南部、吉爾吉斯斯坦全部、塔吉克斯坦東部、阿富汗大部、伊朗東北部、土庫曼斯坦東半部、烏茲別克斯坦大部等地。

 冉明並不認為唐朝軍隊戰鬥力比現在的魏軍強,更何況此時魏國不用像唐朝一樣遇到綠教那群瘋子,此時綠教還沒有成立,很容易拿下這些地方,百姓需要宗教信仰,那麽道教何嘗不能成為世界性的宗教?

 只是因為歷朝歷代的皇帝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有了太多的局限性,現在魏國已經統一了,一旦讓軍隊停止戰爭,失去了奮鬥目標的軍隊戰鬥力會下降得非常快,有可能不用二十年,軍隊就廢掉了。

 隻不通過不斷的戰爭,讓軍隊保持著充沛的活力,這樣的軍隊戰鬥力才能持久,才能所向無敵。

 冉明道:“今年計劃在安北軍和鎮西軍抽調部分精銳,組建安西軍,並同時成立安西都護府。先期安西軍組建,采取新軍軍製,首先建制為三個騎兵師,四個步兵師。(前文已經寫到了魏軍新製,采取三三製,每師為三團,每團三營,每營三連,每連轄三個戰兵排,每排七十人,一個五十人的輜重排,一個火力支援排,包括五輛九聯裝火箭彈(或三門火炮),十人的炊事班,一個通訊警衛班,共兵力三百九十二人。)

 在魏國新建步兵師中,擁有一個炮兵營,一個騎兵營,這樣的一個師,就可以獨擋戰役規模的戰事。而在騎兵師中,也包括輕裝騎兵和重甲騎兵,輕裝騎兵為每人兩匹戰馬,重裝騎兵則為三匹,騎兵編制要比步兵編制要小得多。一個騎兵營只有九百戰兵,加上獸醫和醫護、文職人員總數只有九百七十一人,這樣的編制,每個騎兵師,只有九千余人。

 三個騎兵師共有兩萬八千余人,加上步兵六萬。算是四大方面軍中規模最小的一個。

 在削弱安北軍和鎮西軍新建安西軍之後,冉明又命令征南軍和鎮南軍抽調精銳,組建安南軍,正式攻略中南半島。安南軍因為戰略性質不同,而且中南半島又沒有太強的敵人,那些土著猴子根本不是武裝到牙魏軍的對手。所以安南軍編制更小。

 全軍一個騎兵師,三個步兵師。

 聽到冉明要向南方和西域開疆擴土的時候,尚書令王簡猶豫了再三,終於鼓足勇氣站了起來道:“陛下,若是組建安南軍開拓南疆,臣沒有意見。”

 魏國文武大臣此時對中南半島的了解遠多於歷史上的那些大臣,佔城的稻子,大量取之不盡的木材,香料,各種寶石和黃金,都是魏國稀缺的資源,為了這些資源,值得魏國動武。 在古代,中國對中南半島太過關注,就是因為這裡瘴氣橫行,漢人無法在這裡立足。對於中原王朝來說,佔領這裡最大的難題不是當地的土著頑強抵抗,而是因為氣候和瘴氣。

 所謂的瘴氣,不太了解的話會感覺非常恐怖,可是一旦真正了解了,反而沒有什麽可怕的。由於中南半島雨量充沛,氣候炎熱,容易產出大量蚊蟲,這些蚊蟲帶有大量病毒,汙染了大部分水源。一旦喝了當地的生水,非常容易患上瘧疾。在這個時代瘧疾,幾乎是不治之症。當然,要改變這個問題其實並不複雜,首先是進入南方雨林,不能喝生水,其次是不要把皮膚裸露在外面。現在魏國生產了一種薄如蟬翼的絲綢,可以避免蚊蟲叮咬,所以漢人此時深入南方,非戰爭傷亡率大為降低,雖然無法完全杜絕意外傷亡,可是中南雨林已經無法嚇倒漢人了。

 王簡接著道:“可是西域都是一片蠻荒地帶,適合耕種的土地有限,況且河西走廊補給困難,依靠秦涼恐怕無法滿足十萬大軍的給養,如果從富足的地方調撥糧草,這樣以來沿途消耗就會非常巨大。十石糧食運到長安,沿途就需要消耗三四石,如果運輸到玉門之西,消耗就會多達八九石,雖然西域諸國皆國小民寡,力量有限,難以給安西大軍製造什麽麻煩,我們廢了如此大的精力和資源,得到一塊貧瘠之地,會不會得不償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