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魏武神》第九百章那1箭的風情
第900章那一箭的風情

 “主人!”就在這時無聲無息,甲板上出現一個穿著明光鎧甲的將領,不過這個將領的身材卻不高大,威武的明光鎧甲穿在他的身上,仿佛有點沐猴而冠的感覺。這是冉智麾下的倭奴國的首領,原本雄霸紗海道的北條大能。北條大能已經學會說漢語了,這個時期的漢語,可比後世的英語有影響力多了。在倭國都是以說漢語為榮的。

 作為最早投靠冉智的大名,冉智對北條大能還算不錯。至少給了他非常大的自主權。不過北條大能就和他們後世的子孫很像,是典型的軟的欺硬的怕。在劫掠倭國本土的時候,冉智用了不少火藥武器,這讓還處於原始社會,特別是生產力低下的東海道一時間恐懼到了骨子裡,擁有三十余萬人口的東海道,絲毫生不出反抗的意志。

 在北條大能看來,一聲聲的炸雷在不斷的回響,震徹綿綿的群山,身邊的人不斷地被雷劈死,誰也不知道下一個會不會是自己,於是他們開始抱頭鼠竄。可是,這個時候,那個魔王開始降下神火,這種火怎麽也熄不滅,哪怕跳進水裡,仍然繼續燃燒。直到把人燒成黑炭。當冉智高喝降者不殺聲,通過翻譯,北條大能就像聽到了天籟之音。

 冉智就是天上降臨人間的魔神,他投靠魔神,當魔神的使徒,也是一種莫大的榮耀。魔神給他一身精鋼打造的甲胄,這讓北條大能更加欣喜若狂。倭國不是沒有鐵器,雖然有這卻非常稀少。北條大能支向刑馬台朝供的時候,曾見過這種東西,不過女王手中好像也就不足十套。但是魔神不同,他身邊數萬甲士,居然人人都是這種裝備。這讓北條大能非常震撼。

 在冉智面前,這個北條大能都顯得非常恭敬。

 冉智道:“北條,你這個姓氏太過繞口,不如就跟著本王,改成姓冉吧!大哉乾元,能者乾傑也。以後你就叫冉元傑吧!”

 聽到這話,這讓北條大能激烈的親吻著冉智的靴子。被賜姓是作為臣屬的莫大榮耀,特別是跟隨主公的姓氏,在倭奴國,這是上位者對待心腹的常見拉攏手段。如果北條大能,不現在的冉元傑若是不懂這個,他可以買塊豆腐撞牆自殺了。

 事實上冉智有他的考慮,冉智不是不清楚冉明的實力,而是太清楚了。哪怕明明知道鄴城此時空虛,他仍沒有分兵,直接進攻鄴城。而是打算用已經暴露出來的冉裕那三個營,和這三四萬仆從軍吸引魏國各地援軍的注意,他的嫡系漢家兵馬,才是最厲害的殺招。

 冉智道:“冉烽是本王皇父的養兄,也算兄弟一場。他雖然經過小敗,卻也不能小視。如今他又重整兵馬,尾隨而擊。如果我們能一鼓作氣攻下鄴城還好,就怕攻城受挫,難免有腹背受敵的危險。所以本王讓你率領你的部曲,在此登陸,進擊黃河南岸的樂昌城。攻下樂昌城,在樂昌守住至少七天,為本王贏得時間。若本王成功奪回皇位,當上魏國皇帝,本王到時候就冊封你為倭國國王!”

 “哈伊。臣,絕不辱命!”冉元傑大聲道。

 “很好!”冉智道:“船隻準備靠岸,登陸。”

 樂昌就是後世的南樂,樂昌位於河南省東北隅,冀魯豫三省交界處。漢置樂昌縣,北魏改昌樂縣,五代後唐改為南樂,後南樂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在這個時空,拓跋氏沒有機會再建立北魏了,所以樂昌仍然沿用漢朝的名字。南樂雖然是一個平原城池,但是由於鄴城在後越時期成為了政治中心,這個扼守著黃河水道,交通非常便利,所以也成為南北貨物交易之地。

 別看區區一座原本不足七千人口的小城,短短十幾年的時間,人口增加了十倍,成為了擁有近八萬余人口的上縣。此時冉元傑率領仆從軍上岸,直接渡口西南十八公裡的縣城。此時這裡屬於兗州樂昌郡,是縣和郡同垣,因為郡治所在地,所以城牆防衛規模不算太小。

 早在渡口那五十名余鄉勇點燃狼煙,樂昌就進入了緊急戰備狀態,經過緊急擴充,這個原本擁有不到一千名郡國兵的城池,短短時間內擴充到了三千余兵馬。當然這些兵馬,都是沒有怎麽訓練過的百姓,戰鬥力非常低。

 說實話,作為內陸城池。樂昌城的城牆也不算高大,周圍全是兩丈八尺高的城牆,最大規模防衛建築,也不過是三座箭樓。

 可是倭國人哪裡見過什麽城池,哪怕冉智在夷州建立的都城修武城,在倭人眼中,這已經驚為奇跡了。不過在冉智眼中,這不過是偏遠下縣縣城的規模,遠遠談不上巍峨。而樂昌再怎麽不濟,也是郡縣。

 可是倭人也不善長攻城,沒有辦法在這個時期,倭國自己都沒有什麽像樣的城池,就連國都,也不過是漢人村鎮級別的建築。冉元傑倒是無知無畏,還和在倭國劫掠時那樣,數萬人馬,一聲怒吼潮水一樣蜂擁而來。

 這讓樂昌太守驚訝壞了,樂昌太守、都尉非常不解,樂昌城牆雖然不算高大,也不夠堅固,卻不是人可以徒手就是攀登上來的。他們這麽做除了送死,還能做什麽?

 雖然不解,還是下令反擊。如果這個時候,魏國製式裝備仍是弓箭,那麽下場肯定可憐,因為剛剛摸到弓箭的人,能射到哪裡,只有天知道了(本人試過蒙古弓,三十米靶子,十箭中三,命中不到十環。)可是弩機是傻瓜式的射擊方向,標尺、望山、目標三點一線,就可以命中目標。

 但是到底是新手,一千多隻弩箭射下去,只有不到百人被射中。讓樂昌都尉甚至感覺臉上發燙。

 樂昌都尉吼道:“都沒吃飯,瞄準了再射,箭不要錢啊!”

 就在這時,倭人也用倭國長弓開始射擊,倭國長弓弓展幾乎接近一米二,拉力大部分在一石以下,采取竹製,張力有限,威力也小。不過卻射中城牆上數十人,差點讓城牆上的守軍不戰自潰。

 好在樂昌都尉也是打過仗的老鳥,派出親兵充當督戰隊,連續砍翻了七八名潰逃的青壯,這才穩住了陣勢。不過看到城牆上的倭人居然在搭人梯,什麽灰瓶、擂石滾木,一股腦的往下扔,砸得攻城部隊狼狽不堪。

 這個時候,樂昌守軍發現這些倭人叫得雖凶,聲勢也非常駭人,卻沒有什麽可怕的。慢慢守住穩住了恐慌的情續,慢慢的把訓練時的水平發揮了出來。弩箭再攢射,同樣一千余人的箭雨,居然可以射中二百余敵人了。

 這場甚至連流寇都算不上的攻城方式,讓籍破虜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流寇攻城,縱然沒有攻城武器,至少也準備點簡易雲梯啊,可是這個冉元傑,簡直就是一個腦殘,把自己的部曲就不當人看,這麽消耗,他這個外人都看不下去了。

 攻城作戰有兩種方式,一是破強。即以精銳破精銳,若是冉明在他肯定就會乾這樣的事情。以魏國精銳在遠程武器的壓製下,迅速接近敵人的城牆,把迎戰的敵人的精銳打敗,造成敵軍一望見魏軍就害怕緊張的有利局面;二是破弱。那是在沒有把握正面擊敗敵軍主力時候,也要派遣精銳找準時機攻擊敵軍的弱點,破弱造成的效應雖然沒有破強來的震撼,但同樣是破城的辦法。

 籍破虜道:“這些倭奴真是不堪大用,四殿下,要不末將上吧!”

 冉裕道:“這都是我們魏國臣民,不要枉殺無辜。”

 籍破虜道:“末將明白!”

 接著籍羆直接來到快要發狂的冉元傑面前,毫不客氣的道:“冉將軍,讓你的人撤下來。看看什麽叫攻城!”

 冉元傑可不敢得罪冉智身邊的漢人,因為他知道冉智再怎麽信任自己,也不會讓自己指揮漢軍。非常不滿,卻隻得聽令而行。

 隨著如同潮水一般的倭人撤退,這時安北軍的三個精銳步兵營開始出動了。事實上冉裕所部的三個步兵營,也沒有重型攻城武器,但是雲梯卻非常容易打造。作為一個以商業為重的城池,樂昌沒有護城河,甚至為了方便貨物進出,城門也像巨城一樣高大。這樣就增加了防守難度。

 有道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籍破虜到底是將門子弟,他的攻城之法就是選擇了破強。一個部的軍隊踩著鼓點舉著盾牌緩緩前進,而其他四部則如同扇形一樣,緩緩跟進,四個部,四千弩機,向城牆上傾泄著箭雨,讓沒有危機意識的守軍,瞬間倒下一大片。

 其他守軍也被壓製得無法抬頭,這個時候,剛剛打造出來,甚至連樹皮都沒有剝掉的一百余雲梯,就順利的靠在了城牆上。

 籍破虜道:“進攻,先登者賞萬錢,官進一階。”

 盡管這個時候,魏國百姓收入都非常高了,可是萬錢仍不是小數目。一萬錢可以買到十六石糧食,足夠一家五口人吃上一年。這個誘惑還是不小的。

 樂昌都尉知道拚命的時候到了,他一發狠站起來道:“反擊!”

 然而擊字甚至余音未落,一隻勁矢像閃電一樣,灌入了他的左眼,然而勁道不減,直接貫穿了後腦……主將陣亡,哪怕是精銳部隊士氣也會受到打擊,更何況只是一群汙合之眾。

 看到主將陣亡,樂昌太守頓時嚇得身抖如篩糠。就在這時,那些如狼似虎的安北軍精銳步兵咬著橫刀,飛快的攀登者。剛剛接替指揮的樂昌副尉,甚至連一個命令都沒有發出,又在剛剛拿到令旗的瞬間被一箭封喉。

 狹路相逢勇者勝,兩軍對壘智者贏。籍破虜再怎麽說也是將門子弟,長期與北漢國對峙,積累了與他年紀不相符的經驗。籍羆也是一通百通,他雖然不像冉明擁有後世的經驗,但是在長期與諸胡戰鬥過程中,積累了一定克敵製勝的經驗。

 像這種把神射手集中起來使用的戰術,專門狙擊敵人的將領,就是和後世的斬首戰術如出一轍。無論是匈奴人也好,羯人、鮮卑人也罷,他們都是一群野蠻人,雖然生性凶悍,但是卻沒有組織紀律,如果失去指揮就是一盤散沙。籍羆本人弓馬嫻熟,自然可以如臂指使。

 可是籍破虜雖然身手不弱,但是僅僅比一般小兵稍強一些,比起一流武將,差得太多了。善戰善智,籍破虜自知武力不行,就在安北軍十數萬大軍挑選出了一批神射手,這些神射手每人都可以拉開三石強弓,一石是一百二十斤,三石就是三百六十斤,這些神射手專門對付城牆上魏軍的指揮官,從都尉、副尉、司馬、別部司馬,甚至連曲候都接任了,誰接替了指揮的位子,全都無一例外,被一劍封喉。看到這種情況,就是一般精銳部隊也是士氣受挫,更何況是那些剛剛還拿著鋤頭和工具的百姓?

 戰鬥進行不到一刻鍾,樂昌城守軍就士氣潰散了,籍破虜順利的攻入了樂昌城。

 事實上證明,人民戰爭也不是無敵般存在的,特別是在局部戰爭中,樂昌被叛軍攻克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傳播開來。一時間魏國朝堂就像油鍋裡倒入一瓢水,一下子整個沸騰了。

 樂昌雖然不是兵家戰略要地,但是在鄴城面前,卻是扼守水路交通要道的戰略要點,佔領了樂昌就等於把兗州、青州甚至豫州東部地區的兵馬堵在樂昌以東的地區。要想入援鄴城,不是沒有辦法,那就需要走陸路了。可是走陸路困難也是非常客觀存在,那就是運輸效率太差了。佔領樂昌之後,籍破虜與冉元傑所部又開始分兵,籍破虜親自率領一個營的兵力搶佔了倉陵。倉陵原本也不是什麽重要的位置,可是自從魏國不其至鄴城的高速公路修通之後,這個倉陵就是一個重要的驛站了,關鍵是這個驛站有一座漳水大橋,佔領了這裡,高速公路就完全阻斷了。

 同時冉元傑分兵三萬余人馬,向西攻佔魏郡的魏縣,這等於進入了鄴城核心地帶。這個時候,籍破虜和冉元傑所部的選擇就非常多了。第一可以通過高速公路或水路直取鄴城這個魏國大首腦。第二就是劫掠豫州、洛州,此時豫州和洛州,不論是軍隊還是百姓都大量調抽南征,此時腹心地帶就是想組織龐大的護軍力量, 顯然也不是一時半會可以做到的。第三就是東進,利用小部分軍隊吸引冉烽率領青州、兗州部隊,然後攻入魏國最繁華的青州地帶。

 無論是怎麽選擇,最關鍵的是時間。現在籍破虜和冉元傑二人所部,加在一起近五萬人馬,出其不意一口氣打到鄴城城下!如果運氣好,攻破敵人首都甚至俘虜魏國群臣,乃至把謝道韞、皇子都變成階下囚也大有可能,那時候天下震動,所有對魏國不滿的潛在敵人都將群起響應,魏國的就有可能因此而分崩離析!

 鄴城此時差不多擁有七十八萬人口,其中大半都是軍臣眷屬,一旦驚聞鄴城之變。無論是征南軍還是鎮南軍,恐怕都會軍心動搖。晉國兵馬再順勢北進、漠北諸部呼應,蜀國桓溫相機而動,把整個天下搗成一鍋亂粥!得到那時,就算冉明有天大本事,恐怕也無力回天了。

 籍破虜深知冉烽厲害,縱然上次有點小挫,但是卻有非常多的客觀因素。首先是冉明急令冉烽南下,他的幽燕騎兵長途轉戰,異常疲憊。其次是安北軍擁有太豐富的以兵克騎的作戰經驗了,拿騎兵對付安北軍步兵,本來就是失策的。況且還有冉元傑這麽一群不要命的瘋子攪局,可是現在冉烽重拾兵馬,收攏了青州護軍開始發力西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