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魏武神》第二百零一章桓氏鷹揚
  第201章桓氏鷹揚

  鄴城大將軍董潤的府邸,董潤交割了兵權,清閑了下來。

  此時,董潤脫掉了常年在身的鎧甲,穿上了一身黑色的峨冠儒袍。

  四十余歲的董潤,須發都有些花白,加上他身材高大,猛然穿著儒袍,倒有幾分仙風道骨之感。

  身為悍將,猛然清閑下來,讓董潤感覺有點不舒服。他沒有像其他將領一樣選擇飲酒作樂,享受生活。

  而是讓家丁在書房內整理出了一個三丈方圓的巨型沙盤。

  沙盤上清晰的標注了燕國、代國、晉國、秦國、魏國、涼國的勢力范圍和兵力部署。

  看著燕國代表慕容恪和慕容評勢力的交錯局勢,董潤臉上露出惋惜之色,嘴裡遺憾的道:“可惜啊,可惜!”

  在董潤身邊侍候的是董潤的家臣楊仁惠、楊仁願兄弟。

  “主上,其實這並不可惜!”楊仁惠笑道:“贖卑下直言,燕國內亂其實勝負已分,恐怕不久慕容恪將獨霸燕國朝政,燕國皇帝慕容曄,將成為慕容恪的傀儡!”

  “哦!”董潤很有興趣的看著楊仁惠道:“仁惠的意思是?”

  “卑職就鬥膽了!”楊仁惠拿著指揮棒,指著三面青色的小旗道:“主上請看,慕容恪大軍分成為柳城、龍城、昌黎三部,這樣以來,慕容恪實際上就擺出了一個銀蛇亂舞之陣。攻柳城,則面臨尾龍城與柳城前後夾擊之勢,攻龍城,則面臨被柳城和昌黎合圍之危險。若攻擊昌黎,就是舍近求遠,而且面臨後路被斷的危險。慕容評想破慕容恪的銀蛇亂舞,必須有背水一戰的決心,拋棄所有的領地,集結所有的兵馬,不必顧忌柳城和昌黎的慕容恪大軍,直搗龍城。

  如果這樣,慕容評會損失慘重,但是他可以贏得最後的勝利。但是至今為止,慕容評並沒有直接進攻龍城的打算,看他的架勢,應該是準備先破柳城,再進攻龍城,徐徐圖之。但是,內亂最忌諱的就是持久戰,這樣以來,無論最終誰勝,燕國都是實力俱損,元氣大傷。還有,慕容恪雖然采取了守勢,卻把慕容評的大軍分成了首尾不相連,彼此不能相顧的三部分。若奴猜測不錯的話,明年開春,就是慕容恪出手之機!”

  董潤笑道:“慕容恪會攻哪裡?”

  楊仁惠則道:“黑虎掏心,直攻平州安東郡,這樣以來,慕容評將失去高句麗這個幫凶。”

  楊仁願奇怪的道:“何以見得?”

  楊仁惠面對弟弟的質疑,不以為然的笑道:“就憑慕容垂在昌黎,這頭猛虎四個月窩在昌黎沒有動彈,這不符合慕容垂的性格,他要麽不動,要動就是驚天動地。”

  董潤剛剛準備點評,突然門外的管家道:“阿郎,天使到了,有聖旨來了!”

  冉閔出兵的聖旨發出,整個鄴城的將士都激動了。

  這一次按照軍功兌現土地,立功多的將士多得,沒有戰功的就沒有土地,有人得了數千上萬畝,也有人隻有區區幾百畝。

  這樣以來,將士們心中都憋著勁,準備再立新功,將來為子孫後代置辦些家產。

  其實任何朝代改朝換代都是一新舊貴族的重牌過程,

  原本,他們都以為,冉閔無意與晉朝對抗,所以,他們非常遺憾,沒有了建功立業的機會。現在好了,他們可以正大光明的收拾晉軍了。

  隨著冉閔的守衛討賊檄文發出,整個鄴城的百姓,並沒有因為戰爭來臨而擔憂。相反,初償到戰爭給他們帶來的紅利,人人都期待,這場戰……軍士們想的是,這場戰爭打下來,他們能得到什麽賞賜。百姓則是想的是,土盤大了,田地又可以多分一點了。而商人們想的是,市場擴大了,他們需要早做圖謀。

  而那些大臣們則開始思索,族中的子弟又有做官的機會了。

  此時,鄴城又一次沸騰了。

  身在洛陽的冉明,得到了張溫將從壺關出發,董潤率領魏國三萬人馬向梁郡進發的消息,他再也沒有後顧之憂。冉明興奮的道:“吾終於可以大乾一場了!”

  彭婆鎮的桓溫卻臉上露出了苦悶之色。他是擔心冉明會看了司馬興男,給他戴一頂綠油油的帽子。失神之下,居然喝多了,結果頭疼欲裂。

  或許是水土不服,又或許是酒後的後遺症。

  桓溫現在是吃什麽吐什麽,幾乎把自己的膽汁也要吐出來了。休息了三天,身體絲毫沒有好轉。

  短短三天的時間內,桓溫人都瘦了一大圈。

  此時得到魏國車騎將軍張溫自壺關南下,有南渡黃河的態勢,桓溫的臉色就難看了。

  接著,又得到了董潤自鄴城出發,聲稱要討伐譙郡。

  譙郡那是桓溫的祖籍之地,桓氏也是譙郡的世代豪族。又一層擔憂出現在桓溫的心頭:“魏軍會不會也像蠻夷一樣,毀他們祖墳?”

  有道是禍不單行,屋漏偏逢連天雨,他又接到一個讓他更心堵心的事情。荊州另駕習鑿齒傳來消息,聲稱:“陛下任命郗曇為荊州刺史,郗曇到任後,立即命令荊州各郡縣盤點府庫!而且嚴令沒有他的手令,鹽、鐵、糧、木等戰略物資不得動用!”

  郗超臉上露出沉思之色。

  郗曇是郗超的祖父太尉郗鑒的次子,一路官運享通,而立之年就做到了散騎侍郎。在歷史上郗曇更與他的姐夫王羲之關系親密。就連王羲之成名之作《蘭亭序集》真跡都作為陪葬品,放在他的墓中。

  作為世家子弟的郗曇,心高氣傲,向來不聽人勸諫。

  而且此人還有一個缺點,吃硬不吃軟。

  用句不好聽的話說就是,欺軟怕硬,驕橫縱狂之輩。郗超也在為難,如果他好言相勸,他的二叔肯定不自己的帳。若是惡言相向,恐怕就會讓自己的名譽受損。

  看著郗超遲遲沒有表態。帳中一個長相如猛張飛一樣的虎將,粗聲粗氣的道:“明公,周楚不才,願率領本部人馬,返回襄陽催討糧草。如若糧草不能按照運抵洛陽,楚甘願受大將軍軍法處置!”

  周楚也是東晉歷史上的一員虎將。

  在平行的歷史上,司馬勳反,周楚與朱序二人內外夾擊,以弱勢兵力,平定了司馬勳的叛亂。而且在後期平定巴蜀之亂,立下赫赫戰功,最終死在任上!在桓溫的陣營中,他同毛虎生、鄧遐並稱桓溫的三虎大將!

  聽到周楚的話,桓溫臉上露出苦笑不得的表情。雖然郗曇在士族中名聲響亮,不過,桓溫卻沒有把郗曇放在眼中。

  以桓溫的智慧,豈能看不出郗曇的弱點。他甚至可以猜測出周楚將會使用的辦法,他肯定是回到襄陽,派兵將郗曇擒下,逼其就范。若郗曇不從,周楚必殺之。

  殺一個郗曇並沒有什麽難度。

  不過桓溫要顧忌郗超的感受。

  必竟郗超是桓溫用得最順手,對其心思猜測得最透徹。桓溫沒有答應周楚的請求,他轉而向孟嘉問道:“以萬年之見?應該如休處置?”

  孟嘉微微一笑道:“以元孫(周楚的表字)將軍之能,萬年深信,元孫將軍肯會萬到功成。不過,此時,正值大將軍與魏軍對戰關鍵時機,而且也正是大將軍用人之際。有道是好鋼當然要用在刀刃上,元孫將軍在此處之能,明顯更大於返回襄陽!萬年以為,鷹揚將軍有勇有謀,而且身份頗為顯赫,料郗重熙也會給鷹揚將軍一個面子!”

  孟嘉的話一說出,就連周楚也心服口服。

  孟嘉口中的鷹揚將軍名叫桓衝,乃桓溫之弟。東晉歷史上有名的將領,軍事家。桓氏與謝氏有劇烈的衝突。但他仍以國家為首, 犧牲宗族利益,將原本桓溫時取得的揚州刺史職位讓了給謝安,反倒自願出鎮外地。

  後又與謝氏於東西兩邊協力防禦前秦的進攻,助東晉於淝水之戰中獲勝。在平行的歷史上,他更是桓溫臨終之際托付之人。如果桓衝有異心,他完全有機會,有實力顛覆晉朝朝廷。可是在前奏攻晉,淝水大戰之際,桓衝舍棄了小我,成全了大義!

  而且,他還是一個善於把守戰機的軍事家,戰略眼光敏銳。依靠戰功,漸漸升到了車騎將軍之職。

  桓溫想了想,自古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

  他同時也想到,荊州才是自己的根基,必須有一個身份足夠重,才智足夠應付各種突發事件的心腹坐陣。

  而桓衝是桓溫的親弟弟,忠心問題根本不需要考慮,自己的弟弟才能絕對不在自己之下,他只需要一個機會。有桓衝坐陣荊州,朝廷將對荊州無計可施。隻要荊州九郡在手,桓溫自己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桓溫沉吟一下,方點頭道:“如此甚好,這樣就由鷹揚將軍桓衝率領三千兵士返回襄陽催討糧草!”

  桓衝躬身領命,欣然同意。

  桓溫做事倒很果斷乾脆,隨即便讓孟嘉寫了軍令,交由他簽字畫押之後,交給了桓衝,讓他立刻就率軍出發。桓溫總解決了後顧之憂,臉上和顏悅色的道:“諸位,糧草之急縱然已解,我們面對魏軍,應該何去何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