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魏武神》第二百章利益至上
  第200章利益至上

  三人各懷心思的來到禦書房。

  “臣劉群(條攸、鍾申)參見陛下!”

  “愛卿免禮平身!”冉閔臉眉眼間有一股難以掩飾的喜悅。

  劉群起身道:“陛下,看樣子心情不錯,不知道喜從何來?”

  冉閔把張平送來的密信遞給了劉群,劉群看完之後露出思付之色,而又隨手遞給了鍾申。

  冉閔看到三個全部把密信看完,笑著問道“三位愛卿以為朕應該當如何應對?”

  太尉條攸不假思索的道:“陛下,此時不亦降晉!臣反對!陛下乃真龍天子,大魏百萬軍已之共主,豈可屈居人下!”

  鍾申道:“臣附議!”

  冉閔又看了看沉默的劉群“你也反對嗎?”

  劉群道:“若晉朝三年前許陛下此位,臣定讚同。可是事隔三年,陛下連最艱苦的時刻都熬過來了。此時我大魏兵強馬壯,北面燕國陷入內亂,慕容恪與慕容評大打出手,無暇南下。正巧秦國亦陷入內亂,此時,正是我大魏休養生息,勵精圖治,等我大魏攢足糧草,陛下可率領大魏軍隊,橫掃燕、秦、涼、代晉。一統天下!我等願輔佐明主,開創漢景之治,大漢複興有望啊!”

  冉閔道:“條太尉、鍾司空以為如何?”

  “老臣願意輔佐陛下一統天下!”

  冉閔道:“可是我們和晉朝都是漢人,漢人流了太多不應該流的血!”

  條攸道:“陛下,一將功成萬骨枯,大丈夫有所謂,有所不為!”

  鍾申則道:“自古以來,天下乃有德者居之。自八王之毛,連續十六年內亂,耗盡了大漢民族最後一點元氣,司馬氏已失德天下,無掌握國柞之能,陛下。此時應當斷則斷,快刀斬亂麻!”

  劉群道:“長痛為如短痛,一勞永逸,結束戰亂,還天下黎民百姓祥和太平!”

  冉閔內心裡依舊很掙扎,苦笑道:“可是晉使已經出發”

  “此乃真是天賜良機,我大魏得天之助也!”劉群道:“陛下,可趁此機會,與晉朝談判,迫使晉朝承認我大魏乃北方正統。”

  “不錯!”鍾申興奮的道:“桓溫對晉朝的威脅,遠勝我們大魏。陛下可同意晉朝夾擊桓溫之求。但是前提是必須支付戰爭期間的所有開支!”

  條攸也是一臉奸笑道:“陛下,可趁此機會,向晉朝交割,我們大魏與晉朝商談晉魏邊界問題,豫州現在百姓稀少,田地荒蕪,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我們可以當人情,送給晉朝。”

  劉群卻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道:“陛下,亦可以晉朝言明,以我們大魏國將士的戰鬥力,消滅桓溫也不是不可能,隻要代價足夠,我們可以幫助晉朝徹底消滅桓溫這個權臣!”

  冉閔望著三個陷入魔怔一般的大臣,反問道:“如此晉朝朝廷豈會同意?”

  “按照楚王殿下的說法,這叫漫天叫價,落地還錢,不同意,他們可以慢慢談!”條攸道:“如果晉朝不同意,我們就可以聯合桓溫,一起出兵攻打晉朝,並與桓溫劃地而治,淮河之南屬桓溫,淮河之北屬我們大魏!”

  冉閔一拍腦袋,喃喃的道:“你們都瘋了?”

  劉群道:“陛下,臣沒有瘋。晉朝皇帝年幼失德,此番作為,也無可厚非。這天下胡賊劉淵坐得,劉粲做得,為何陛下做不得?王候將相寧有種呼?”

  冉閔臉上露出糾結的表情。

  冉閔心中異常矛盾,要說以前,他登基稱帝號,沒有償到掌握權力的妙處,冉閔肯定會否定三人的意見,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一個晉臣。

  最多來一個奉詔不奉宣,當一個名義上的晉臣,實際上的藩鎮。

  作為魏國皇帝,指揮千軍萬馬,大旗一揮,千個人頭落地!已經品嘗過醒掌殺人劍,醉臥美人膝的滋味以後,又豈能會甘心屈居人下?

  別的不說,就是殺胡令一出,數十羯人一朝之間煙消去散,這是何等風光。想想自己,但憑手中矛、掌中戟,跨下的朱龍戰馬,橫行天下,提起他冉閔,誰人不豎起大拇指?

  況且,自己也不是一個可以忍氣吞聲,寄人籬下的人。

  就憑自己當了三年的魏國皇帝,晉朝朝廷就會視自己為眼中釘,肉中刺,除之而後快。

  自己已經選擇了一條無法回頭的路,自古以來,投降的皇帝就沒有好下場的。如今曹操的子孫何在?贏氏子孫何在?不想讓讓冉氏一門來臨滅門之災,自己隻有一路走到黑了!

  冉閔很躊躇,真的和晉朝翻臉嗎?

  突然,冉閔腦代中回想起冉明的話:

  “父皇你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但是孩兒卻不希望你是英雄,而是一個梟雄。因為給英雄一百次機會,英雄仍打不過梟雄。大丈夫當快意恩仇,要麽轟轟烈烈,要麽無聲無息!”

  冉閔突然道:“來人擬旨!車騎將軍張溫,自接旨立即發兵,出壺關,南渡黃河,與楚王殿下匯合。”

  “詔命大將軍董潤,大魏領土,犯之必誅。晉國無義,犯我大魏,將軍逐之!”

  劉群目瞪口呆半響後,高呼:“吾皇聖明!”

  鍾申明顯松了口氣。大魏這一下有希望了。

  條攸道:“陛下英明!”

  冉閔臉上沉靜如水,大袖一甩,轉身負手而去。

  魏國的軍製和晉朝不同,采取的是強乾弱枝。

  鄴城東西南北四座大營,就聚集了冉閔超過近半的大軍!屯騎(重裝騎兵)、越騎(輕裝騎兵)、射聲營、步營共計五萬余大軍就駐扎在鄴城。

  此時,魏國最興奮的並不是得到了冉閔賞賜的百姓,而是魏軍將士!

  冉閔接受了冉明的建議,加強對將士們的物質獎勵。

  冉閔誅滅了獨立的崔通、把並州除代郡、雲中兩郡、冀州全部、幽州的漁陽、右北平兩郡也納入魏國的統治。

  此時的魏國領土就包括了並州大部、冀、兗、青三州全部,幽州小部、洛州大部。

  領土擴張了,冉閔也兌現了他的承諾。

  對這三年以來跟隨他東征西戰流汗流血的將士,都不吝賞賜。其中財物賞賜都是其次,最重要的還是把田地分發下去了。

  此時十數萬魏軍將士,分別分到了數百至數千畝不等的土地。十數萬魏軍將士,就是十數萬戶新的地主。

  魏國中因為戰功產生了四十八公爵,四千三百七十七位侯爵(其中四千多都是關內候)。一百三十七個侯爵。無論文武,盡兌現了食邑封地。不過關內候則沒有封國,隻是一個榮譽稱號,多領一份俸祿而已。

  如今,他們都成了魏國新的權貴階層。

  劉群、鍾申、條攸三人不同意冉閔投降晉朝,因為隻要冉閔投靠晉朝,他們都會和冉閔一樣,在爵位上降掉一個等級。

  他們將會從公爵降為候爵。爵位被降這還是小事,關鍵是權力的分配,鍾申是太尉,總管魏軍兵馬。

  劉群則是尚書令兼度支尚書,度支部相當於後世的財政部長。

  而條攸則是司空。

  他們三個是魏國的三公,可是若魏國降晉,他們的權力只會比現在小,而不會比現在大。有句話說,寧為雞頭莫為牛後。為了自己的貼身利益,他們當然不會同意冉閔降晉。再說,投降的大臣也是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往往投靠敵國的大臣,都是混得不如意,才會生出異心。就像汪精衛,如果不是老蔣背棄了國父政務汪精衛,軍事蔣介石的的遺志,把汪大漢奸壓製得死死的,最終他才走上了投敵叛國的道路!

  況且,這三位在平行的歷史上,都是寧死不降的主,對冉閔忠心耿耿,就算沒有利益衝突, 他們也不會接受晉朝的高官厚祿。

  此時因為冉明的出現,因為廉台之戰的轉折,魏國起死回升,不僅沒有像歷史上那樣只剩一座鄴城,反而把領土恢幾乎恢復到全盛時期。

  打敗了強敵燕國,讓魏軍軍民信心倍增,在這個情況下,他們更不會選擇投降。

  就算他們三個願意降,可是那十數萬魏國將士也不會同意啊。他們現在都是士族階層了。如果降了晉朝,肯定財產被剝奪,將同樣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

  再說,冉明把唐朝的府兵製和明代的軍戶制度柔和在一起,可謂是天下間最先進,對士卒本身和國家利益最大化的制度。魏國將士都償到了這個制度的好處,他們自然不願意執行晉朝的落後屯兵製。

  就降晉這一件事上,可以說整個魏國無論官員還是百姓,都出奇的一致,就連北方士族也不同意降晉。

  五胡亂華,為了保存家族的力量。所有的士族都南遷。留在北方的都是家族中的一些旁枝和不受待見的子弟,他們也害怕投降晉朝,隻要降晉,南遷的士族就會回返。

  到時候,他們留北支的權力就受到極大的削弱,這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

  在魏國渡過最難熬的時期之後,魏國百姓和士紳對於降晉的心思就已經淡了。從實際利益角度出發,自己鍋裡的肉,沒有人願意給別人,更沒有人願意降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