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魏武神》第五百四十一章功大莫過於滅國擒王
第541章功大莫過於滅國擒王

 謝艾滿臉苦笑道:“若他們在城中突然動手,雖然不能陷城,但是打開城門,側應城外的敵軍入城還是可以辦到的。弄不好,我們的姑臧已經易手了!”

 正如謝艾預測的那樣,謝安到底還是技高一籌。

 姑臧城,謝安對於這座聞名天下的名城,實在是興趣缺乏。這裡沒有江南的那種精細的園林,也沒有山山水水,根本沒有什麽可圈可點的地方。

 謝安隨著商隊悄悄潛入姑臧城,目的就是奪了這座,滅掉涼國。

 自從冉明在魏國興商重商,關中士族也跟著這道有利的政策沾上了光。

 關中長安,也是絲綢之路的關內最後一站物資集散地。關中士族也不嫌錢咬手,他們也是嘴上鄙視商賈,暗地裡派心腹上下齊手。

 可是,隨著大量的錢財從絲綢之路上賺回,讓關中士族異常滿意。可是慢慢的,他們就發現了涼國居然卡在他們喉嚨上的一根刺,讓他們非常難受。無論是張祚時期,還是謝艾當正,涼國的經濟已經大不如從前張重華時期。他們的財稅收入越來越少。

 特別是張祚離開姑臧,對姑臧又大規模洗掠了一番,這讓謝艾接手姑臧時,就是一個爛攤子。可是謝艾也會點石成金,也不會憑空變物,無奈之下,他需要養軍,需要給涼國官吏發放俸祿,這些錢從哪裡來,還不是從百姓身上盤剝?

 可是謝艾不忍心盤剝百姓,他就從商賈的商隊上打注意。從最開始的二成過關稅,到最後饑不擇食,居然增加到了三成半。

 這下關中士族和華夏商盟的商賈們不願意了,涼國收過關稅,這就等於在他們身上割肉。割了少了,他們倒不在乎,可是多了他們卻受不了。

 這些魏國商賈和關中士族一合計,這個涼國必須鏟除,隻要魏國吞並涼國,他們就可以像在魏國境內物資流通一樣,隻要繳納二成稅以後,拿著繳稅證明,可以全國免征二次稅,這樣他們就會省下一大筆錢,積少成多,將是一個海量數字。

 奪人錢財如同殺人父母,此仇不共戴天。

 要知道涼國可是自東向西,地跨涼、沙、河三州,(沙州既現在敦煌,河州則在現在的臨夏。)最西端則是蔥嶺(既帕米爾高原),五千裡的路程不需要交納二次稅,最多在路上打擊一二。

 這些商賈開始露出了他們貪婪的面目,這個世界隻要有利可圖,沒有他們不乾的事情。就這樣,這些商賈開始私下裡與涼國官員接觸,經過一番談判。他們最終與涼國丞相張灌達成共識。

 要說張灌也算與謝艾是同盟關系,他和謝艾在共鬥張祚時,是一個戰壕裡的弟兄。可是有些人呢,隻能共甘苦,不能共富貴。謝艾擁立張耀靈,雖然沒有當曹操的想法,時常以諸葛亮自居,其實是一個權臣。謝艾不允許在涼國內有異樣的聲音出現,隨即就架空了張灌。

 張灌那是什麽樣啊,他本是馮翊郡大族。他的弟弟叫張琚,原本後趙的車騎司馬,後據長安自立為秦王,為苻健所滅。其實這個張灌和弟弟張琚一樣,都是不甘人下的主。

 他與商賈達成初步合作意向,以涼州牧的代價,向魏國輸誠。不過前提條件,就是讓魏國一個有份量的人在姑臧與他面談。

 到了這一步,這些商賈不能做主了,隻好把問題交給謝安。別看謝安一副儒雅高貴大方的樣子,其實內心裡他還是一個外儒內法的強勢人物。謝安自然知道謝艾與冉閔的糾葛。在魏國這個以武立國,武風大勝的國度裡,文臣想出頭太難了。武將立功則簡單多了,若是他再滅掉涼國,他謝安至少可以混一個三公或九卿的職位,將來也能照拂自己的外孫。

 就這樣,謝安把自己滅涼國的戰略思路告訴了冉閔,冉閔一聽,感覺大有可為,就拍板同意,並且派出了“天聾地啞”的張平帶著三百余“天聾地啞”好手前來幫助謝安。

 可是在謝安行動之後,正巧謝艾帶著涼軍主力部隊前來進攻大散關了,這時謝安手裡沒有足夠的兵力防守大散關,他手中雖然有四萬多鎮西軍,可是為了支援董潤,他派出了三萬余人,剩下的一萬八千人馬,他帶走了一萬余騎兵,八千人馬要防守關中,力量太過薄弱了。謝安無奈之下隻好擺了一個空城計,遲滯一下謝艾的行軍速度。只剩八千兵馬防守長安。

 其實當謝艾想到謝安可能會在姑臧時,謝安已經得手了。在張灌這個領路黨的幫助下,謝艾留下在姑臧心腹武將,以及天眼、死士隊成員,皆被“天聾地啞”偷襲,這些忠於謝艾的人馬,不是被殺,就是被擒。

 就在這裡,張灌前來稟告道:“安石公已經成了,我們大魏的兵馬已經攻入王宮,擒獲了涼國偽王張耀靈!”

 謝安不動聲色的道:“走吧,我們進宮,見見這個小涼王!”

 雖然在平定姑臧城的過程中,作為涼國丞相的張灌出力不小,如果沒有他的出力,謝安根本進不了姑臧城。可是對於這個出力頗大的“功臣”,謝安是打心裡看不起的。

 作為涼國的張駿、張重華、耀靈三朝老臣,張灌的姿態放得非常低。哪怕是跟在謝安身後,他也不敢與謝安並行,而是落後其半個肩膀。可是他不低調也不成啊,誰叫張灌此時手中沒有本錢了?

 謝安故意晚了一刻鍾進城,恰恰正是這微不足道的一刻鍾,讓張灌費盡心思拉攏的死士以及涼州士紳家仆組成的兵丁,八百余人死傷殆盡,就連其子張嵩也死於亂兵之中。此時不僅張灌是孤家寡人,就連涼州眾士紳也幾乎損失慘重。

 謝艾不是冉明,他從來沒有產生過要分化士族的心思,所以他在當政時,延用當地有才乾士紳共同治理涼州,課農桑、立學校。按說謝艾此舉應該盡得涼州士紳之心。有道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總之涼州的地盤雖然大,可是繁華的地方太少,除了姑臧城、金城、張掖,其他地方都是蠻荒之地。當初謝艾為了穩住張灌,隻得把大量官職送給張灌,這樣以來,謝艾手中就沒有足夠的大餅也與眾士族分食。特別是扶風馬氏,扶風馬氏祖上就是漢朝的伏波將軍馬援,在涼州勢頗大。

 謝艾有強軍在手,就算馬氏不服也不得不低頭,假如謝艾可以穩定涼國幾年,這樣小問題也會消失在無形中。可是偏偏謝艾沒有時間來穩定地方,謝艾雖然是當朝大將軍,可惜他出身寒,向來為士族所不容。就這樣,張灌反謝艾,涼州士族大部分響應。

 作為士族名門出身的謝安則不一樣了,謝安禮賢下士,折節下交,很快讓涼州士紳降了魏國。

 謝安以微弱的力量力壓謝艾,與其說是謝安勝了,不如說是謝安的勢大,是大勢所趨。謝安背後不僅有一個如日中天,勢力蒸蒸日上的魏國,更有一個一等豪門謝氏撐腰,相較之下,寒門出身的謝艾卻差得太多了。

 謝安很快就穩定了姑臧城,在穩定姑臧城之後,謝安留下一千士卒防備城池,余下九千余騎兵則移至古浪黃羊溝設伏。

 謝艾匆忙之下回援姑臧城,一千多裡的路程,縱然是謝艾部大部分騎兵,馬不停蹄趕路,也讓謝艾部人馬皆疲憊不堪。可是就在快要抵達黃羊溝時,突然聽到鼓號齊鳴,伏兵四出。

 黃羊溝名雖有溝,其實是一個緩坡谷地,也不算是什麽險要之地,除了少許野草,根本沒有樹木,在這裡設伏根本起不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可是偏偏謝艾為了趕路,沒有做最基本的探路。

 謝艾以為謝安既然是奇襲,身邊兵馬肯定不多。兵馬少的謝安要想保住姑臧城必須借助城池之險,就這樣,謝艾幻想的城下決戰並沒有出現。可是在這裡大打出手。

 黃羊溝兩側地勢略高, 魏國鎮西軍騎兵居高臨下,三波箭雨之後,就展開了衝鋒。

 謝艾立於車上,冷眼看著兩旁山谷上出現的魏軍騎兵,他見涼軍騎兵漸漸穩住了陣腳,抽出佩劍,高喝道:“敵軍犯我大涼國,眾將士隨本將斬盡敵寇!”

 “殺!殺!殺!”

 涼軍眾將士一看主將臨危不懼,也漸漸的從慌亂中冷靜了下來。謝艾見軍心可用,就下令部隊展進攻。

 涼軍不愧為天下勁師強軍,以往軍隊損失伏擊,隻要損失個一成兩成,士氣受挫,必然全軍潰敗。然而,謝艾部一萬六千余騎卻不退反進,士氣入虹。

 一萬六千余涼軍騎兵被魏軍三波箭雨射殺兩千余人,余下的一萬四千余騎口中暴喝連連,鐵蹄台如雷,奔騎的滾滾洪流,就連大地仿佛也顫抖起來。

 鎮西軍騎兵以呼延群的蒼狼營為底子建立起來的,主將就是呼延群。呼延群跟著冉明的時間不長,也算是久經戰陣。呼延群手持冉明賞賜的大橫刀,高喝道:“大魏萬勝!”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