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葉欣顏的招攬之詞,問話的人還沒搭腔,一旁的兩個人就直接坐下了,“若是這個價錢,給我們也各來一碗米豆腐、一個三角燒餅。”五文錢的東西,今天開張的買賣,三文錢就能吃到,便宜了近一半,不吃才傻呢。
頭前問話的人一見,自己問了好半天,結果倒便宜了旁人,連忙也坐下,說道:“給我也來一個三角燒餅,一碗米豆腐。”
“好嘞。”葉欣顏大喜,脆生生的答應一聲,一邊拿碗盛米豆腐、澆上蘸水,一邊笑眯眯的問,“客官要不要辣椒?若是能吃辣的話,還是要一些的好,更加提味兒。”
“客官慢用。”齊友年一見有買賣了,用盤子各拿一個三角燒餅放到三人跟前.
攤玉米餅的金嬤嬤有點傻眼,人家為了佔便宜,都買三角燒餅吃,這玉米攤花還做不做了?
葉欣顏見金嬤嬤猶豫,小聲說道:“嬤嬤接著做就是了,這是咱們有三角燒餅,等三角燒餅賣完了,再想吃,也只能買玉米餅了。”
金嬤嬤還是不踏實,這麽多玉米面糊都做成攤花,好幾十個呢。
問題是,要是今天賣不了,放到明天就不如現做的好吃了,自然不能拿來賣錢壞行情。可是面糊已經發酵,鹼也兌好了,不做也不行啊。
有人開始吃這個從沒見過的新鮮吃食,看神情還甚是愉悅,旁的人也就動心了。
一個中年人領著個半大孩子,問吃米豆腐的人:“敢問一句,這個吃食味道怎樣?”
那人正是最開始問話的人,他吃著加了紅紅油潑辣子的米豆腐,不住的點頭,“不錯不錯,味道極好,真的鹹香爽口。三角燒餅也好,不是很綿軟,但也不死筋,有嚼勁的剛剛好。嗯,餅裡還有油酥,很香。”
到哪兒找這麽好的食客?葉欣顏在一旁聽心花怒放,滿意的不得了,幾乎想給這人免單了。
中年人領著的半大小子本來就想嘗嘗這新鮮的食物,聽食客說的這麽好,立即就扯著中年人往下坐,“爹,咱們就在這兒吃吧。包子咱總吃,今天也試著換換樣兒。”
葉欣顏笑著幫腔:“是啊,這位大叔,我們的吃食真的不錯,味道好,今天又有優惠。今天不吃,明天就不是這個價錢了呢。”
中年人終於點頭,“照著他們的,給我們一人來一份。”
半大小子扯了扯他的衣袖,低聲說道:“爹,我聞著,那玉米餅的味道也很香。咱要一個三角燒餅,一個玉米餅吧。”
葉欣顏把兩碗米豆腐端上來,聽了那孩子的話,笑道:“是啊,我家的玉米餅也很好吃,尤其是剛做出來,口感綿軟香濃,味道很好。”
“那就一樣一個好了。”中年人改口說道。大人面對孩子的心情都一樣,不過是一文錢的事情,既然吃了,就讓孩子吃個高興。
開業大酬賓的優惠,讓兩張桌子不多會兒功夫就坐滿了人。
吃的東西,只要真材實料味道好,再把服務功夫做到位,食客自然滿意。而且今天剛開張,優惠幅度又大,這一波食客才起身,就有人過來坐下。
有飯量大的,一個三角燒餅吃著不夠,會再添一個三角燒餅或者玉米餅。有人嘗過玉米餅,稱讚味道好之後,也有人不貪那一文錢的便宜,要了玉米餅配餐。
金嬤嬤在炭爐邊忙碌著,心裡樂開了花。沒想到他們第一天擺攤,就有這麽多人光顧。雖然今天的開張買賣多有優惠,少買了好多錢。可是這有什麽打緊的,
只要有客人光顧,大家知道他們的東西好吃,就算價格恢復,也不愁沒客人。 早點吃食,客人們吃得快,流動也快,到巳時正,一大鍋米豆腐已經見底。三角燒餅早已賣完,只有放吃食的笸籮裡還盛了幾個玉米攤花。
三人張羅著擦抹桌子,收拾碗筷。
金嬤嬤一邊把碗盤規整到籮筐裡,一邊笑吟吟的說道:“沒想到咱們的買賣做的這麽好,往後的生計不用犯愁,總算是有著落了。”
齊友年也笑道:“沒想到葉子自小嬌慣,做起事情來,也這麽潑辣利索。看今天,招攬買賣、招呼客人,熟絡的很呢。這個妮子就是聰明,就連家裡的木工活兒,也總有新鮮點子。”
三人估算一下,這個早上大概也就賺了幾十文錢。可這是因為優惠才賺的少,若是正常經營,幾十碗米豆腐賣下來,連著主食,大概能掙一二百文。
這樣算下來,一個月就能賺五六兩銀子,除了能掙個溫飽,還略有盈余了。
這麽有保障的小本錢買賣,可不是人人都能做起來的,三人喜滋滋的坐車驢車回村。
清河村雖然是個有幾百戶人家的大村子,可傳遞消息卻一點兒不慢。
齊友年爺三個今天第一天進縣城擺攤做買賣的消息,不說人人皆知,絕大多數村裡人也都知道了。
世代居住在鄉村的農家,最多也就是收獲些菜蔬什麽的,挑著擔子、提著籃子在集市上臨時賣賣,掙個零錢。正兒八經進縣城做長久買賣的,還真沒有。
齊家二房剛回來不滿一個月,就敢進縣城做買賣,自然成了公眾人物。
如今農忙基本過去了,村裡有不少閑人。齊友年架著驢車一進村子,沿路就有人打招呼。
還有人直接詢問:“友年叔,進縣城做買賣了?”
有人搭話,齊友年不好太過敷衍,隻好放慢驢車的速度,笑著謙虛:“哪裡敢說做買賣,不過擺個小攤。”
那個中年人跟上兩步,繼續問道:“叔說的客氣,擺攤也是買賣。今天的生意怎麽樣?”說著,還探頭看了看驢車上的家夥什,“這是都賣完了?好買賣啊。”
葉欣顏也不擋著那人的視線,往金嬤嬤身後躲了躲。
齊友年說道:“今天第一天,做的少,賣的還算快。”說完,歉意的和那人說道,“大侄子忙著,我們先走了。”放開韁繩,驢車咕嚕嚕的往村西北而去。
看著齊家三口離開,那中年人坐回路邊朝陽的土坡,羨慕的和身邊的人嘮著:“要不說,人就得去外面闖闖才能有膽識,你看齊家二房的老爺子,回來的時候也沒顯出什麽,外人看著還有些窮困潦倒。這不過一個月的時間,人家就能在縣城裡做買賣了。”
另一人接口道:“不是說做的小買賣嗎?沒準兒也就能填飽肚子,他家沒地,就算佃來田地大概也不會耕種,沒辦法才做的這個吧?”
“就憑人家有門道進縣城做買賣,那就是見過世面的,咱們要是擺個固定的攤位,只怕會被縣城裡的人欺負。”
幾個人熱烈的討論著,說法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