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略》第五十三章 36計
  北直隸、布政使司。

  客堂中一名男子居中而坐,他沉默不語卻面露怒色,看此人發須灰白,模樣應在五旬左右,只見他頭戴黑色烏紗、身著緋色官袍,胸前繪繡錦雞,不用說,這是二品文官的裝束。

  此人正是北直隸布政使司布政使吳紹然。

  作為品階頗高、權勢頗大的一省之主,吳紹然平日裡習慣向下屬發威,久而久之,這種不怒而威的神情便油然而生,只是他這一個眼神,甚至一聲咳嗽,都會令下屬渾身哆嗦、六神無主。

  此刻,吳紹然正端坐高堂,堂下數名官員戰戰兢兢、呆若木雞,他們面面相覷卻無人敢言語半句,只等他們的這位布政使大人發話。

  良久之後,布政使司王參政向堂上望了一眼,而後輕咳一聲,上前一步道:“你們是怎麽搞的?這幾日各地匪患、錢糧稅賦之事本就夠勞神了,怎麽在這個檔口弄出這種事,還能不能讓吳大人安靜一會?”。

  見吳紹然面無表情,王參政繼續道:“據都司來的公文說,那些倭寇是漂洋過海而來,跨過渤海在天津衛登陸,現在已經到了直隸腹地,天子腳下,若是讓這些畜生惹出禍端來,看你們怎麽收拾?”。

  堂下各知府、知州聽的此言額頭直冒汗,他們默默祈禱:“這些挨千刀的賊寇,千萬不要出現在自己管轄之地”。

  原來在數日前,有一批倭寇流竄在黃海一帶,靠岸後即被山東都指揮使司剿滅,他們從這些屍體中搜到數封書信,信中提到大明各地的風土人情、兵力部署,甚至各衙門主要文武主事的詳細記錄。

  山東衛司據此判斷:在內陸定有倭寇安插的眼線,而且從這些書信來看,這些人在大明的時間頗久,他們在語言、裝束、舉止等方面與普通百姓並無差別,而掩飾的身份或許就是各個店鋪的夥計、掌櫃之類。

  此事上報朝廷後,很快便有了旨意:搜捕倭賊之事速辦、嚴辦、徹查、詳查;各級文武辦差不力者速辦、嚴辦,無論什麽官階概不例外。

  偏偏在這些書信中,有人提到直隸,而且對保定府的城防與兵力部署都畫有圖紙描述,山東都司立刻去信北直隸都司,都司的都指揮使卻犯了難:若是大股倭寇來犯,那可向朝廷請旨,無論部署人馬還是調兵遣將都無可厚非,現如今是徹查這些安插在各地的眼線,可如何是好?

  思來想去,只能請布政使司下令各地州、府、縣逐一排查了。

  如此一來,底下的這些知府、知州立刻慌成一片,一旦在自己的管轄之地搜捕不到隱匿多年的倭寇,那後果就不堪設想,莫說別的,單說眼前這位布政使大人這一關就過不了。

  眾人沉默之際,吳紹然突然起身而立,台下之人急忙後退幾步,他隨意瞥了一眼,而後喝道:“回去之後,就是掘地三尺、挖墳拆橋也要把這些畜生給我找出來,誰要是把這件差事辦砸了……”。

  底下那些知府、知州急忙磕頭如搗蒜:“上憲放心,下官們一定竭盡全力徹查此事,若差事辦砸,自願獻上烏紗,聽候上憲處置”。

  吳紹然冷笑道:“我要你們烏紗幹什麽?差事辦砸了,要你們的腦袋”。說完他便拂袖而去,身後眾人戰戰兢兢,保定知府因為站的時間太久,竟一下子昏了過去,其他人見狀急忙將他扶起。

  很快,保定知府將所轄各知縣傳來,他將平生所有的怒氣和威嚴全都使了出來:“要是給老子辦砸了,

就當通寇而論,要了你們的腦袋,腦袋……”。  樊文予聽的此事事關重大,原本想著說鄒家之事,不過看這樣子此刻莫說這保定府,就是整個直隸省也無人再提除了倭寇以外的事了。

  樊文予回到縣衙已是晚飯時分,他連水都顧不得喝一口便差人將縣衙的主要人物全部叫來。

  片刻之後,李縣丞、王主簿、曹典史全部站到了自己的位置。

  當然,這種搜捕之事,自然也少不了沈塵與仲逸。

  樊文予將布政使與保定知府的話向眾人複述一番,之後他同樣叮嚀道:“本縣管不了其他州縣,本縣只要蠡縣境內,若果真有這些倭寇,不管蟄伏多久,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挖出來,若沒有,不管誰來查,也不能查出半個鬼影子來,”。

  樊文予重複道:“若你們查不出來,讓布政使司或保定府的上差來我蠡縣巡查之時發現半個賊寇的影子,在我樊文予人頭落地之前,非要拉你們墊背”。

  一直以來,樊文予與這些屬官的最大分歧在於他是新來的,而這些人久在蠡縣,如今這搜捕賊寇之事,卻是一直對外,毋庸置疑,所有的人很快達成一致。

  片刻之後,眾人異口同聲道:“樊大人,這事絕不含糊,怎麽辦,你給個話”。

  誰知這番表態竟將樊文予推到了兩難的境地。

  對啊,眾志成城要大乾一番,可是,怎麽乾呢?

  這蠡縣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搜捕幾個流寇,而且這些人在當地蟄伏多年,他們在言語、神態、裝束等方面與普通百姓幾乎一模一樣,查起來簡直是大海撈針。

  若說辦差經驗,在座的任何一人都不曾辦過這種差事,此刻都是新手,包括樊文予這個掌舵者。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樊文予思慮良久,隻得硬著頭皮上:“連夜告訴城門守衛,從明日起城門緊閉,任何人不得出入”。

  此言一出,眾人竊竊私語,卻皆不知該如何是好。最後還是八品縣丞李序南開口:“若是這樣,撐不了多久城中全亂套了,年關將至,來來回回的人暫且不說,僅是這貨物的運轉就非要開城門不可”。

  “對啊,客棧裡還有不少外鄉人,若是不讓出入,那他們就回不了家了”,王主簿補充道。

  曹典史也上前說道:“此事若處置不當,會出亂子的”。

  樊文予望望仲逸,卻見他搖搖頭,無奈之下,隻得將臉邁向沈塵。

  沈塵立刻領會,他上前一步,向眾人作揖道:“各位大人,在下覺得,關城門確有必要,不過,在下認為應以三日為限,在關閉城門這段時間裡,我們挨個將城中搜一遍,之後再打開城門便是”。

  此舉如同當初找尋宋、趙兩家的管家一樣無效,但畢竟能解樊文予尷尬之圍。

  這時,仲逸上前示意眾人都落座,稍安勿躁。

  片刻之後他緩緩說道:“諸位,此事事關重大,朝廷已經下旨到布政使司,相信無人敢怠慢,盡管關閉城門可能會給城中百姓帶來不便,但此舉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眾人以為他們的這位仲先生有什麽高論,沒想到還是關閉城門這餿主意,看來他這次也是黔驢技窮了。

  仲逸沒有理會他們不屑的神情,而是轉過身向樊文予問道:“樊大人,你在保定府時,可曾聽說其他州縣是如何應對的?”。

  樊文予不假思索道:“這個我們還正商議過,大家的意見都是關閉城門搜捕”。

  “那他們有沒有說要關多久?”,仲逸追問道。

  樊文予皺皺眉頭:“三五天吧,調動所有人手挨家挨戶搜,時間也差不多了,但如方才大家所言,這城門一直緊閉也不是個辦法啊”。

  仲逸笑道:“如此看來,他們還真不把朝廷的旨意和上憲的指令當回事,這三五天怎麽能行呢?”。

  樊文予不解道:“那你的意思是要關多久?”。

  仲逸也不假思索道:“三五天怎麽能行?要我看至少一個月”。

  啊?眾人一片嘩然:這不是胡鬧嗎?

  樊文予見狀隻得起身道:“今天先這樣吧,明天先關城門,至於多少時間,回頭再說吧”。

  眾人正欲離去,李序南卻轉過身來,他反問道:“除了城中, 各個村子是不是也要搜查?”。

  這倒是個思路,這些賊寇既然想長期住下去,並非就要在城中落腳,城外完全可以打探消息,李序南此言甚為有理。

  樊文予剛欲張嘴,卻見仲逸再次向他搖搖頭,眾人失望之余,只能看著李序南歎口氣默默離去。

  仲逸察覺到,一向對他言聽計從的沈塵,這次似乎也對他的仲老弟產生了懷疑,但鑒於一旁的樊文予一臉怒色,他也隻好走了出去。

  見眾人離去,樊文予立刻開始抱怨:“我說賢弟啊,你這不是把我往火坑裡推嗎?這城門若是關上一個月,倭賊抓到抓不到不說,城中的百姓就會把我這縣衙給堵上了”。

  只見仲逸卻一身輕松,他慢慢泡上熱茶,而後緩緩落座道:“樊兄,樊知縣,三十六計中有一計叫‘瞞天過海’,不知你是如何理解的?”。

  樊文予一頭霧水:“瞞什麽天?過什麽海?你有什麽主意趕緊說,我的時間不多了”。

  仲逸緩緩起身,只見他雙手後背,左右搖頭晃腦,如書生背書般道:“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在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譯文:自認為防備十分周全的,就容易意志松懈、麻痹輕敵,常見的事情看慣了也就不再產生懷疑以致喪失警惕,秘密隱藏在公開的行動中,而不是與公開的行動相對而立,非常公開的行動往往蘊藏著非常機密的謀略。

  非常公開的行動往往蘊藏著非常機密的謀略?

  末了,樊文予突然興奮道:“原來是這樣?你幹嘛不早說?”。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