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略》第二百六十八章 秋後算帳(上)
激戰開始後,韃靼大軍合並一處,全力向駐軍前方猛攻,宗武麾下各路人馬輪番上陣、相繼增援。

 一場慘烈的決鬥,叫喊廝殺聲徘徊於山野月色之中,久久不能停息……

 “我大明之威,威在四海,若要開戰,何懼生死?僅此一戰,爾等且退,日後來犯,有去無回”。

 月光下、山野之中,宗武高舉利劍,身後數百將士迎風而立。

 馬背之上盡是那折斷的長槍、缺口的刀劍。

 還有那滿身的鮮血。

 “這是一支什麽的軍隊?”。

 俺答嚴令所屬所有將士停止進攻,他用極其複雜的眼神,默默望著月色中的軍旗戰甲、屍橫遍野。

 還有眼前馬背上,那士氣依舊、毫無退去之意的數百個高大身影。

 良久之後,俺答發出一聲長長的歎息:“傳令大軍,將我戰死將士全部抬回,大軍繼續後撤三十裡”。

 “大汗,雖然我軍傷亡慘重,但朝廷兵馬區區數百,再戰必能全殲”。阿帖木爾再次摸摸他受傷的臂膀,牙齒咬得嘎嘎響。

 這位自詡百戰不殆的將軍,差點死於宗武劍下為此,阿帖木爾付出近十名跟隨他多年近身護衛的性命。

 “不,誰也無法全殲這支軍隊,他們不會屈服、不會被打敗、更不會就此消失”。

 俺答再次厲聲令道:“就算是對英雄的一種敬仰吧,日後再有機會,還可在戰場上再見,今日就算是一個約定吧”。

 “算是一個約定?”,一旁的阿帖木爾一臉的不解。

 想必俺答,他的境界確實還差很多。

 ……

 “我們傷亡五千多弟兄,其中受傷的不到一成”,當聽到屬下報告戰況後,阿帖木爾似乎終於理解俺答汗的決定了。

 硬拚,誰也佔不到好處。

 更何況是一支出神入化的鐵軍呢?

 ……

 紫禁城、大殿之上。

 “此次平虜一戰,有得有失、有勝有敗,有立功者,也有怯戰者”。

 隨著韃靼大軍全部撤軍北上,朱厚熜也再次召集朝中文武議事。

 戰事結束,是時候對參戰、涉事之人秋後算帳了。

 “林宗武,及治下千戶所全體將士,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壯我大軍士氣、揚我大明之威。可謂英勇千戶、英勇千戶所”。

 苦心部署,朱厚熜終於可堂而皇之的讚賞他這把‘隨時可插入敵軍心臟’的利刃了。

 片刻之後,司禮監黃錦傳旨:“林宗武以從四品銜領正千戶之職。編齊千戶所缺兵馬、戰備,同時增編三個百戶所,朝廷撥銀五千兩,專司新千戶所練兵、裝備、兵器改良所需”。

 “領旨、謝恩”,林宗武與副千戶譚遼立刻上前。

 ……

 “所謂有獎必有罰,如此才能獎罰分明、上下一心”。

 林宗武等才剛剛謝過恩,就聽殿上一陣怒斥之聲,與方才的語氣截然不同。

 甚至於,有些心驚肉跳。

 “兵部尚書丁汝夔,臨場怯站、治軍無方,上不能秉承天意,下不能安撫將士。京城之威、戰事失利,其難咎其責,處斬”。

 處斬?

 此言一出,立刻引來一陣議論。

 不管怎麽說,這丁汝夔也是堂堂兵部尚書,六部的主官之一,職責所在,他在此次平虜之戰中的確有失誤。

 但,丁汝夔所犯罪行,也罪不至死吧?

 朝中議事嘛,總要有人站出來說話。

 “啟稟萬歲,此次平虜之戰,韃靼大軍早有預謀,事出突然,朝廷大軍有所差池也在所難免。身為兵部尚書,丁汝夔確有不到之處,但罪不至死,所謂賞罰分明,但賞罰也應有度”。

 不用說,敢如此大膽進諫的,也就是那幾個愣頭青的禦史了。

 “臣附議,當罰則罰,但眼下正是用人之際,留他戴罪立功,日後再從長計議”。

 “臣附議,若因此便將一個兵部尚書處斬,恐在軍中引起非議”。

 ……

 朝中議事,總會有人發出不一樣的聲音。

 “啟稟萬歲,方才幾位大人所言臣實不敢苟同,所謂軍法無情,不管士卒、將帥,皆一視同仁,此次韃靼直逼京城,城中人心惶惶,軍中士氣低落,身為兵部尚書的丁汝夔,既有其責,就應負責”。

 此言一出,同樣有附議之人。

 “聖上英明、不處置當事之人,不足以服眾”。

 “如此消極備戰之舉,若不加以嚴懲,勢必日後戰事一開,人人而效仿之”。

 ……

 “朕要處置一個兵部尚書,還要經你們所有人的同意嗎?”。

 朱厚熜憤然起身,向下怒斥道:“乾脆,這把龍椅,就由你們來做”。

 “微臣知罪、微臣該死……”,群臣語調整齊劃一,卻大多人面如土色、戰戰兢兢。

 此刻,再也無人敢多言一句。

 議事,有時就是:一人說、眾人聽。

 就這樣,兵部尚書丁汝夔人頭不保了。

 毫無意外,作為內閣首輔的嚴嵩一直並未言語,連同其子嚴士蕃,仿若無事人一般。

 嚴氏父子如此沉默,自然有人會揣摩他們的心思。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真正主導此事的,正是嚴嵩。

 至於兵部尚書丁汝夔,其實就是背鍋、頂雷的角色而已。

 丁汝夔確有不妥之處,但他的所作所為,若沒有嚴嵩的授意,豈會落得如此下場?

 此時,爭議之處已不再是:獎罰是否分明?獎罰是否‘有度’的問題了。

 “萬歲聖明、乾坤獨斷,臣下唯有敬仰,兵部尚書丁汝夔罪有應得,說到此次戰事,是否還應有人受到懲處?

 或者,丁汝夔是受某些人所指使……”。

 說話的正是徐階的一名心腹,屬倒嚴一方,此話意思再明白不過:若丁汝夔該殺,那身後的嚴嵩更不能放過。

 “朕再說一次,此事,到此為止,誰也不必再諫”,朱厚熜當然聽出了話外之音。

 不過,說話之人再無機會了。

 處驚不變,面不改色,但徐階的心中卻暗暗一驚:“看來,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多虧自己沒有出面,否則,該如何收場?”。

 聖心難測啊……

 兵部尚書丁汝夔就此被問死罪,林宗武及治下千戶被封賞。

 在這一獎一懲之間,似乎還有一個人沒有被提到。

 “平虜將軍仇鸞,居中調度、指揮有方,加封太子太保……”。

 果不其然,片刻之後, 朱厚熜終於提到了這個仇鸞。

 只因方才的聖怒,朱厚熜無論說什麽,眾人便不敢再貿然進言。

 那怕是用詞極為委婉、極為小心,也無人敢站出來。

 “啟稟萬歲,微臣有話要說,此次與韃靼交戰,身為平慮將軍的仇鸞屢屢延誤軍機、錯失良機,既為敵軍贏得時間便利,更令朝廷大軍傷亡慘重”。

 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剛剛被封賞的林宗武。他親臨兩軍陣前,對仇鸞之事再清楚不過。

 畢竟,上朝面聖太少,林宗武還是沒有摸到其中的門道。

 不過,他也管不了許多,那怕是別人一言不發,自己也要繼續上前:“況且,此次白羊口之戰,身為平虜將軍的仇鸞差點被……”。

 “大膽,一個小小的千戶,竟然在聖上面前,如此放肆?”。

 這時,一旁的黃錦望望朱厚熜,伴君多年,他知道皇帝的秉性,宗武才被賞過,自然不好訓斥。

 既然皇帝不好出面,又不得不製止宗武,他也隻好自己“狐假虎威”了。

 “林千戶,還不快快退下?你想抗旨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