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略》第四百零二章 請戰
這日清晨,朝陽剛剛升起,大多人還在睡夢中,京城外一條山道上,有快馬奔來,馬蹄聲急促,瞬間打破了安靜許久的紫禁城。

 塵土揚起、漸行漸近。

 “倭寇犯我東南,快……”。

 城門守衛見是信使,急忙上前,熟料他還沒來得及說完一句話,便昏了過去。

 一聲長嘶,信使胯下戰馬竟緩緩臥了下來,嘴角白沫泛起,不多時,就合上了眼。

 城門守衛頭領見狀,急忙吩咐左右:“快,上報朝廷”。

 ……

 不大會兒功夫,急報出現在皇帝朱厚熜面前。

 說起抗倭,朱厚熜從不含糊,無論北虜南寇,危及社稷,皆是心頭大患,沒有回旋之地。

 只是相比往常,此次情形更為複雜。

 數日前,江浙一帶突現大量倭賊來犯,他們行蹤詭秘、凶殘異常,所到之處、無一幸免。抗倭名將戚繼光已率部禦敵,初戰大捷。

 只因當地駐軍兵力有限,倭賊兵分多路、行蹤不定,可阻止,難滅之,雙方一時陷入僵局。

 此外,從已俘獲的敵軍中得知,倭寇中有當地海盜做內應。戚繼光據此判斷:倭賊會進入內海,大有繼續來犯的跡象。

 多年抗倭,時抗時守,倭賊來犯之時,調集大量兵力迎戰,之後又相繼分散。東南沿海數千裡,海岸、沙灘、巨石、山野連綿不斷,海防空虛之處難免,若有內應相助,倭賊登岸之處更為難覓。

 戚繼光部所用戰船大多十分高大,船身又長又寬,此舉本用於抵禦強風浪顛簸,而一旦倭賊進入內海使用小船隻,大船勢必難以全速追擊。

 十萬火急……

 堂上,嘉靖帝雙眉緊鎖,一言不發陰沉著臉,他手中捏著那份急報,思緒似乎早已飄到遠在東南的江浙海岸。

 堂下,內閣、都督府、兵部的頭頭,皆是站立有序,不看對方一眼,態度卻出奇一致:誰也不願做第一個站出來說話之人。

 “怎麽著?都不說話,等戚繼光部將倭賊全部剿滅後,再說你們的抗倭大計?”。

 ‘啪’的一聲,朱厚熜將急報扔到空中:“這是做給誰看?等誰來接這塊燙手山芋?”。

 堂上一言,堂下再也無法沉默了。

 咳咳,嚴嵩一陣咳嗽,有氣無力道:“倭賊犯我大明,必要殲之,如今,戚將軍所率將士已殲敵主力,其余的不足為慮”。

 “是是是,不足為慮,每次倭賊來犯,那次不是被打的落荒而逃?這都是我大明將士英勇,聖上英明,天佑我大明”。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嚴士蕃這番話,既維護了他老爹的面子,又拍了朱厚熜的馬屁。

 說了等於沒說。

 “啟稟萬歲,嚴閣老所言,微臣實不敢苟同,外地來犯,搶我財物,戕我子民,何來‘不足為慮’一說?”。

 見嚴氏父子站了出來,徐階自然不甘落後,他繼續道:“況且,此次有當地海盜做內應,若非戚將軍指揮有方,恐怕早就釀成大禍,一發不可收拾”。

 末了,他不失時機的補充一句:“這麽大的動靜,為倭賊做內應的,怕不止當地海盜,或許另有其人。微臣覺得剿滅倭寇的同時,也要嚴查這些敗類”。

 徐階此言,用意十分明顯:既不同意嚴氏父子所說,又刻意提到要嚴查為倭寇做內應之人。

 在對待剿倭的問題上,徐階的做法時有變化。

 當初,身為直浙總督的胡宗憲,重用俞大猷、戚繼光,抗倭頗有成效,但因他曾是嚴氏一派所舉薦,徐階便對他極為排擠。

 而胡宗憲之子也卻有貪墨之實,有人彈劾他,自然要岌岌可危了。

 如今,徐階再次提出要嚴查通倭之人,其意究竟是真為抗倭,還是另有所指,就不得而知了。

 內閣表態,其他人自然就知道該怎麽說了。

 都督府:剿賊之戰,刻不容緩,通倭之敗類,更要嚴辦。

 兵部:全力抗倭,一個不留。

 …………

 “速向江浙一帶駐軍去旨,就近調集兩萬兵馬,全力抗倭,由戚繼光統領,並命當地布政司會同有司衙門,全力籌備糧草”。

 朱厚熜有些不耐煩道:“大致就是此意,你們看著擬,速辦”。

 顯然,皇帝對方才那些文武所說的抗倭‘高論’,不以為然。

 都退下吧……

 司禮監事兼總督東廠的黃錦一直侍候在左右,眾人退去後,他緩緩為皇帝端上一杯熱茶,試探性的問了一句:‘萬歲,要不要派人去當地看看?’。

 黃錦與朱厚熜關系極為特殊,當朱厚熜在王府做世子時,他就是伴讀,從此之後,便一直侍奉左右,深得信任。

 在一些大事中,黃錦也能進言,而皇帝往往也能聽的進去。

 當初,仲逸被嚴士蕃陷害,在宛平縣與一個叫馨兒的女子共處一室,後被押入刑部大牢,此事就有黃錦的進言,雖說皇帝已有主意,但他還是起了一些作用。

 皇帝剛剛議過東南抗倭之事,黃錦所說的‘派人到當地看看’,正是指派東廠的人到江浙一趟。

 此舉用意大有看頭:若真有人通倭,讓當地衙門去查,自然是徒勞無功的,讓東廠的人去,才會事半功倍。

 “這次,就不要他們去了,朕有更合適的人選”。

 朱厚熜向黃錦吩咐道:“傳北鎮撫司千戶石成、英勇千戶所千戶林宗武”。

 “遵旨”,黃錦緩緩退了出去。

 片刻之後,石成立於堂下。

 “你從錦衣衛中抽調一百人,會同你們在江浙一帶的眼線,替朕去辦一件事……”。

 朱厚熜扔下一張紙條,石成急忙撿起,細細看一遍,隨後放入爐中。二人再未言語一句,石成恭恭敬敬退了出去。

 “林千戶,這邊請”,石成走後沒多久,黃錦便來傳林宗武面聖。

 “上次西北甘西練兵,到底練得如何?還沒機會一試,此次東南倭寇來犯,你們英勇千戶所,是否有意一戰?”。

 當初北征時,朝廷派出一支‘奇兵’,由林宗武統領,與韃靼血戰多次,最後三百人緊剩七人。

 此戰,一戰成名。

 回京後,這七人全部升職,也就是那個時候,宗武從百戶升為千戶,朱厚熜抽調一千余精兵交由他密訓,並派出副千戶譚遼協助。

 後來,韃靼直逼京城,宗武所率的千戶所兩次建立奇功,被皇帝賜‘英勇千戶所’,他也從五品升為從四品,並在麾下十個百戶所外,特加一個百戶所。

 朱厚熜特意叮囑:“這支人馬還要擴充、還要密訓,終究是一柄隨時可插入敵軍心臟之利刃”。

 既是利刃,有外敵來犯,豈有刀不出鞘之理?

 “末將及屬下全體將士向萬歲請旨剿倭,若不能全殲來犯之敵,那怕戰至一兵一卒,也絕不苟活”。

 林宗武拜道:“末將再次請旨,請聖上恩準”。

 朱厚熜微微搖頭道:“不但要勝,更要活著回來見朕。戰事十萬火急,你等速速南下,輕裝而行,到江浙後,自有人接應”。

 “末將遵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