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略》第四百一十三章 更實用的兵書
“逸兒,你可看仔細了?此事事關重大,一旦有意外,還要請示師父後,才可行事”。

 仲府大院,仲姝正與仲逸說著眼下一件怪事。

 仲逸重重點點頭:‘是,我看的清清楚楚,吳風進出後軍都督府,身著官服,看樣子,是做了後軍都督府的都事’。

 吳風,當初在北漠無名山時,設計陷害師兄林宗武,一路追來,隻為找到凌雲山,得到師父凌雲子那套兵法。

 在他們心中,凌雲子這套兵法早已完成,而且記載頗為詳細,說的正是大明的軍情。

 所謂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吳風知道當年與凌雲子有過節的,還有後軍都督府都督同知的戎一昶。

 吳風的詭計被仲逸識破後,仲姝化作師父凌雲子的模樣,與師兄宗武二人合力,斷其一臂,這才使他陰謀未能得逞。

 回到京城後,吳風來到後軍都督府,在戎一昶的安排下,做了都督府的都事。

 平日裡,此人深入淺出,除了都督府與自己住宅外,幾乎從不在別處露面,那條斷臂安了假肢,雖然有些不便,但有長袖遮掩,也不難看出端倪。

 當初在蠡縣那座假凌雲山上,仲姝曾與此人當面較量過,吳風回到京城後,仲逸曾在他臨時居住之處見過幾次,印象頗為深刻。

 當時,為查出吳風背後之人,這才暫時留下他一條命,後來吳風消失了一陣子,今日在後軍都督府偶見,才知他確系戎一場所派。

 果真是一丘之貉,此二人的目的再明白不過:還是惦記著師父的兵書,而且不擇手段。

 這年頭,信息不發達,不像唐小丫所在的那個21世紀。

 仲逸不由的想起那段經歷:足不出戶拿著手機電腦就可以博覽群書,要文字有文字,有配圖有配圖,要戰例有戰例:春秋戰國,大秦到大漢,三國、唐宋,著名戰例,歸類詳解、應有盡有。

 不過到了大明,情勢就大不一樣了。即便是禮部尚書家中,也不是要什麽書就可隨手得到,要詳細的、歸類的,就更難了。

 說到兵法,更是如此。不是什麽人都可以得到,即便得到了,也僅僅是兵法而已。若單單靠它來打仗,還遠遠不夠。

 知道‘知己知彼’,就真能百戰不殆嗎?

 口中念著‘上兵伐謀’,實則與匹夫無異。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也之是一種戰略,戰機稍縱即逝,若死守條框,本能將敵軍滅之,偏偏因為兵力不夠五倍、十倍的,就要將他們放過嗎?

 更有甚者,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若不懂排兵布陣,即便糧草充足,你打個勝仗試試?

 兵法,從來都不是說說而已的。

 縱觀歷史,但凡真正善用兵法、謀略之人,必先要懂得兵法精髓,才可做到運用自如,真正的名將良將、軍師謀者,莫不如此。

 否則,若將兵法背的滾瓜爛熟,又有何用?紙上談兵的趙括不就是如此嗎?

 同一條計謀,在不同陣前,所遇不同對手,不同的兵力,各朝大軍將士編制不同,所用排兵布陣之法大不相同。同為將軍,唐朝一個將軍與宋朝一個將軍,麾下兵力都不同,豈能同一而論?

 妙用、善用兵法者,往往身經百戰,亦或深諳多種戰例,外有天時地利等……

 如此一來,即便再好的兵法,若沒有結合大明的戰況,只是一味理論推斷,勢必大打折扣。

 相比而言,凌雲子曾在軍中做事多年,既對大明軍務爛熟於心,更對北虜南寇的作戰手法了如指掌。他本人天賦謀略,熟讀兵書,身經百戰,絕非泛泛而談。

 大明軍中實行衛所製,一衛多少人,一所多少人?

 只有大明才有這樣的編制,只有懂得其中奧秘,巧妙運用方可。韃靼善馬戰,倭賊走海路,若沒有真正較量過,絕不會做到‘知己知彼’。

 僅此一項,若用前朝兵法,僅是一個轉換的過程,就不是一般人可做到,否則,就是生搬硬套。

 拿一本兵法就可打勝仗,那人人都是名將了。

 反之,若世上從未有過一部好兵書,那在身經百戰的將士中,又要失去多少真正的良將呢?

 如此一來,凌雲子傾其心血所著兵書,對某些人而言,則更為實用,更為有用。

 尤其不諳用兵之道,又極力想‘立功’之人,恨不得有人手把手教他們打個勝仗,而後,就立刻就能博得升官發財的機會。

 後軍都督府都督同知戎一昶,後軍都督府都事吳風等人,就是其中之一。對他們而言,凌雲子的兵法才是最實用、最貼合大明戰況,這是毋庸置疑的。

 上次師兄林宗武險些被跟至凌雲山,只是在京城,英勇千戶所又極為隱蔽,除皇帝外,一般人根本無法接觸。

 即便是戎一昶、吳風等輩,也無法輕易進出千戶所,這才作罷。

 如今,師兄林宗武南下去了江浙一帶抗倭,情勢就大不一樣了。

 這一層,也正是仲逸所擔心的。

 “吳風為找到我凌雲山,不惜在北漠一帶為師兄下圈套,如今又有戎一昶背後布局,不得不防啊”。

 仲逸再次提到眼下的東南戰事,他的擔心絕非多余:“若戎一昶等派人到浙江沿海一帶,意圖對師兄不利,而後借機引出師父前來搭救,可如何是好?”。

 浙江不比京城,即便師兄再勇,也就是一個千戶所的兵力,況且沿海倭賊出沒,一旦師兄有意外,被說成是倭賊所害,也不是沒有可能。

 此事關乎凌雲山,關乎師父凌雲子,仲姝不由的問了一句:“是否去凌雲山,請示師父之後,再做定奪?”。

 京城距離凌雲山路途遙遠,目前也只是一種推測,即便師父知曉,除了去江浙一帶,也無更好的法子。

 “師父靜修,最好不要打攪, 衛叔叔跟隨左右,不能離開半步。衛展、阮懷若、章蘇等,年紀尚輕,不得輕易下山”。

 一番思量之後,仲逸決定:此次還是自己做主:“師兄遠在江浙,戎一昶身為後軍都督同知,想必心腹不在少數,我們務必要盡快行事”。

 翰林院侍讀,職責所在,仲逸無權過問軍務,沒有旨意,他更不得離開京城。

 “如此,就由我親自前往江浙一趟,易容之後,在師兄千戶所做個小卒,暗中保護即可”。

 仲姝笑道:“就憑你師姐我的劍術,吳風上次不也斷了一臂嗎?師兄千戶所麾下忠勇之士千余人,戎一昶、吳風等人,又能奈何?”。

 凌雲子三弟子中,仲姝的劍術、武藝在仲逸之上,若論謀略,更非常人可比,眼下,由她前去,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此次南下江浙,非但依靠武力,更要堤防小人暗中作祟,切記……’。

 仲逸特意囑咐:“此外,根據我們掌握的資料,對登岸的倭賊也要多觀察,以了解其作戰手段,而所用的兵器……”。

 仲逸說個不停,仲姝卻莞爾一笑,緩緩上前道:‘知道啦,我的小郎君、好師弟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