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略》第三百六十九章 土地公(上)
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

 相傳,土地公本名張福德,自小聰明異常,又很孝順。

 後來,張德順做了官,專司稅賦,他為官清廉正直,體恤百姓疾苦,做了很多善事,一百零二歲時辭世。

 令人意外的是,他辭世三天后,其容貌仍不變,有一貧戶便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過了不久,即由貧轉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

 由此,後世紛紛效仿,土地廟也就漸漸多了起來,多有民間自發建立,分布極廣,用以祈求五谷豐登、多財多福。

 土地廟因神格不高,且為民間信仰,大多造型簡單,簡陋於樹下或路旁、山腳,以兩塊石頭為壁,一塊為頂,即可成為土地廟。

 俗稱“磊“型土地廟。

 數日後,穆一虹果真將那處宅院賣掉,仲逸請樊文予暗中協助,同時,他去若一當鋪,讓小地瓜前來幫忙。

 小地瓜在京城一帶混跡多年,自是熟門熟路,他跑前跑後,很快為穆一虹找了一處新宅院。

 這個宅院便是小門小院:就是仲逸所說的,種花種草、養魚養鳥的清靜小院。

 此處宅院,距離仲府還有些距離,但相比原先那處無名小院,已近了很多。

 由此,穆一虹帶著丫鬟香兒,開始另外一種生活。

 這日午後,仲逸去找到翰林院掌院學士,他想騰出半天時間來,去找穆一虹。

 上次見找穆一虹時,曾答應過她:陪她去城外南下那個寺廟上炷香。

 仲逸不知道穆一虹為何要在這個時候去燒香,但這個請求確實不算什麽,當初去西北時,就沒有帶她,被她說成是言而無信,這次不能再食言了。

 而在穆一虹看來,自己一向有燒香拜佛,並借此機會心中默默傾訴一番的習慣,現在她開始了新的生活,這麽大的事兒,自然是要上柱香的。

 除此之外,穆一虹一直祈禱早日能找到她的至親。

 這一層,仲逸也想到了。

 很少為私事而外出,仲逸今日不用去面聖、不用去裕王府,掌院學士決定準許他先離開。

 臨走之時,他隨意問了一句仲逸所為何事,仲逸也隨意說了一句:今日晨起,有些頭痛發熱,還時有咳嗽。

 咳咳,誇張了幾聲,他便緩緩退了出去。

 頭痛發熱,還咳嗽?

 這樣的理由,虧他能想的出來。

 …………

 兩日前,宮裡傳出瘟疫。有人說後院枯井裡發現一具屍體,是個太監,因為天氣熱的緣故,蒼蠅病蟲滋生,這才導致瘟疫。

 也有人說,死的不是太監,而是個宮女,好像是犯了什麽過錯,被責罵幾句,受不了,便跳入井中。

 一時間,鬧得人心惶惶,說什麽的都有。

 還有人說,死的根本就不是一個人,而是阿貓阿狗之類,他親眼所見,豈會有假?

 傳言這東西,一旦放開,只要沒過新鮮勁,就會演化出無數個說法來。

 不過,眼下人們已無暇顧及閑話,控制病情才是真的。

 禦醫們忙得不可開交,先是建議打掃屋裡院外,又是建議熬製湯藥。

 頓時,宮中走道,一股濃濃的藥味飄來……

 這日午後,一名資歷頗老的禦醫建議:應將疑似瘟疫患者隔離起來,免得傳染他人。

 何為疑似患者?不懂行醫的人也能想到:頭痛發熱、咳嗽冒汗之類……

 禦醫的建議很快得到朝廷準許,錦衣衛立刻開始排查。

 這下好了,仲逸回到府中,才換了身衣衫,一杯茶水還未喝完,卻聽到門外傳來一陣叫喊聲。

 “仲侍讀,既你頭痛發熱、還咳嗽,就先不用去翰林院當值,好好在家養著,等完全康復之後再當值”。

 來人除了翰林院的傳話人外,還有一名太監。

 很明顯,他是從翰林院知道仲逸‘有病’的消息,之後再奉命來傳達。

 這事鬧的,原本想騰出半天時間都覺得難,現在倒好,想去也去不了了。

 與仲逸一樣,接到類似告知的,幾乎每個衙門都有那麽幾個。

 看樣子,沒個十天八天,甚至半月二十天的,怕是去不了衙門了。

 這裡邊,有確實身體不適者,但也有想在家逍遙幾天的‘偷懶’者。

 說這話,確實有些冤枉了,仲逸苦笑道:“這,可真不是我的初衷啊”。

 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若明日突然回翰林院,說是完全康復了,恐怕沒人信。

 也罷,沒什麽大不了的,就在家陪陪師姐,權當外出辦差了,過幾天后,一切如常。

 至於所謂的瘟疫,仲逸壓根不必擔心,當初在義中村時,就是因為一場瘟疫,才徹底告別了那裡。

 那個時候,小難難只是因為向同伴炫耀:眼前的‘野菜’可以食用,結果卻誤食草藥。

 當然,也是這些草藥,使他免於遭災。

 後來,在凌雲山時,師父曾教導醫術,尤其師姐,對草藥的熟悉和配製,恐怕不比那些普通的禦醫差。

 有師姐在,萬事無憂。

 只是,今日陪穆一虹去上香,怕是來不及了,反正有的是時間。

 …………

 次日清晨,城外山道。

 “穆姑娘,難道?這就是你說的寺廟?我們要在這裡上香?”。

 仲逸指著不遠處的土地廟,有些疑惑的向穆一虹問道。

 “這裡只是路過,我們要去燒香的地方,在南山,還隔著幾座山呢”。

 穆一虹笑道:“看來,你這位翰林院的仲大人,確實不常來這種地方”。

 眼前這個土地廟確實簡陋了些,兩壁以石塊壘起,一塊長石為橫頂,裡邊一張小石桌,桌上是一些貢品。

 這不是一般的簡易。

 此時,還有人來拜,那怕是簡單的吃食,也紛紛供了上去。

 關於土地神,仲逸還是知道一些的。

 “土地神,他是一方土地上的守護者,是與那方土地形成共存的神。故此,在那方土地上發生的事兒,土地公什麽都知道”。

 見穆一虹聽的一臉入神,仲逸繼續道:“作為土地守護神,民間供奉非常普遍,我們也去拜拜”。

 不愧是翰林院的,什麽都知道。

 “既然有這麽多人前來,卻為何無人修葺一番呢?”。

 仲逸笑道:“有些委屈土地公公了”。

 “嗨,誰說不是呢?但來這裡祭拜的,大多是種地耕農,大夥也沒有那麽多銀子不是?”。

 仲逸與穆一虹這麽一說,卻被一旁的村民聽到,有人立刻攀談起來。

 “這位小哥,你說,修好一點,好工好料,大概需要多少銀子?”。

 仲逸對眼前的年輕人說道:“無妨,你盡管說”。

 這時,人群中走出一名年長者,他上前說道:“方才聽這位公子講土地神的來歷。只是,這位神仙,他深得百姓愛戴, 不強求建築華麗,心誠則靈”。

 “老伯,話是這麽說,但畢竟這裡太簡陋了些,就是刮風下雨,也沒個遮擋,既然這位公子這麽說了,修葺一下也是極好的”。

 那年輕男子見老者微微點點頭,便有些拘束的向仲逸說道:“修好一點,大概需要幾十兩銀子”。

 仲逸立刻取出一張銀票:“這是一百兩銀票,你拿去,買些石料、木料,再找個匠人來。不夠的話,我過幾日再送來”。

 現在被強製在家‘養病’,仲逸盤算著:反正有的是時間,過幾日再來看看,到底能修成什麽樣子?

 那老者卻連連擺手:“用不了這麽多銀子,可是這銀票找不開,多余的,我們如何才能還給你呢?”。

 在他們看來,土地廟就是這樣的建築風格:兩塊石頭為壁,一塊為頂,即可成為土地廟。即便用好一點的料,方法卻大致如此。

 “多余的,你們乾活路過時,就買些貢品、上幾炷香吧”。

 說完,仲逸便轉身,準備離去。

 “公子真是好人啊,看公子言行,定是個讀書人,既然修葺了小廟,何不出一副對聯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