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略》第三百四十八章 特殊的接風
“仲大人,今日康某做東,略備薄酒,他日回京之時,我們榆林府的事兒,還請仲大人千萬多留意”。

 康祺舉杯提議,向李序南笑道:“李大人,你如今也是我們知府衙門的人,要替我們說話才是啊”。

 “是是是,我們西北偏遠之地,還請朝廷多多優待才是”,一旁的王通判也順著康祺的意思寒暄幾句,頻頻向仲逸敬酒碰杯。

 知府衙門中,知府康祺身為四品,同知李序南為正五品,唯獨這位王通判,也是正六品,算起來,與仲逸平級。

 所謂無利不起早,費勁心思,幾乎超規格接待,原來是有目的而來。

 “西北之地,常年乾旱少雨,莊家收成不好,百姓門又靠天吃飯,像牧馬、絲綢、茶葉、陶器,這些特色,又無法培育。苦啊……”。

 酒過三巡,康祺緩緩放下酒杯,並未動筷子的心思,甚至於唉聲歎氣,這般舉止,倒真像是個憂國憂民的父母官。

 仲逸心中不由暗暗發笑:“街上店家、夥計,甚至於行人,只要是被問到的,回答無一例外:我們遇到一個好知府,日子過得不錯,都安居樂業了”。

 如今到了眾人口中這位知府面前,他卻嘀咕起來:又是乾旱,又是靠天吃飯,甚至還弄出個沒有特色。

 一正一反,很是滑稽。

 眾人只是寒暄客套,卻不說要緊之事,畢竟初次見面,還是有所顧慮的。

 不用說,這個任務自然落在李序南的身上:從知府衙門來說,他是五品同知,從與仲逸的關系來說:他也曾是戶部的主事,二人之前在蠡縣也有來往。

 從中撮合之事,自然就非他莫屬了。

 “康知府所言甚是,尤其去年,本地旱情極為嚴重,聽當地很多耕農說,看樣子,今年十有八九,又是顆粒無收”。

 李序南終於道出實情:若是仲大人進京後,能奏請朝廷,免去當地耕農一年的稅賦,那也是相當了不得的了。

 原來如此。

 仲逸身在翰林院,有為皇親侍讀、侍講之責,更有為朝廷侍詔之權,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自然更能在皇帝面前說上話。

 不用說,知府康祺是想通過仲逸來向朝廷奏請此事。

 若換到平時,恐怕任何一個京官,都不會刻意為某個地方說這樣的話,而皇帝更不會問到具體哪個地方有何災情。

 但此次,卻不一樣。

 仲逸來榆林府正是為了解民情。

 一旦回京之後,勢必會被問及當地百姓的情況,說起災情,說起百姓之苦,再借機懇請免去稅賦之事,也算順理成章的事兒。

 當然,說起當地百姓的同時,若能讓皇帝問起一句:榆林府的知府是誰?乾的怎麽樣之類的。

 若得到的是肯定的答覆,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而對康祺而言,這簡直是一舉兩得的美事:若能在皇帝面前露個臉,說不定升一級,也不是沒有可能。

 當然,若能免去一年稅賦,他更是最大收益者,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反正都是災情所致,又不是他治理無方,說說也無妨。

 而仲逸曾調查博野縣繆大柱夫婦被殺一案,又作為朝欽差副使參與朝廷和韃靼軍的談判,這些“壯舉”,康祺自然通過他在京城的關系,早就打聽過了。

 仲逸的這些經歷,自然與他無關,但至少可以說明一點:仲逸在皇帝面前,是能說的上話的。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過,康祺偏偏緊抓仲逸此次‘了解民情’這個差事不放,在為百姓減免稅賦上做文章,真是煞費苦心。

 不管怎麽說,畢竟這樣做,對百姓也沒有壞處,仲逸又如何能拒絕?

 “諸位大人之意,仲某十分理解,只是此事事關重大,一旦朝廷開了這個先例,其他州縣勢必紛紛效仿,反倒壞了事兒”。

 仲逸以一個翰林院六品的口吻,繼續道:“況且,仲某也只是個小小的翰林六品,雖有些便利,但能不能做成此事,只能說:盡力而為”。

 “好,好好好,只要仲大人有這句話,就感激不盡了”。

 康祺再次舉杯提議:“康某就代全府百姓,再敬仲大人一杯”。

 李序南微微點點頭,仲逸此言絕非客套,即便洞察出康祺的伎倆,但若真能做成此事,對老百姓來說,還真是件大事兒。

 這酒喝得,自己都沒把握做到的事兒,反倒要應承下來。

 …………

 傍晚,知府衙門。

 見過衙門裡的各位頭頭,晚飯後,仲逸便來到李序南房裡,二人也總算是有點獨立空間。

 要說這最喜形於色的,還是羅英:只要仲逸來了,他也就閑不住了。

 “見過李大人,羅兄弟”。

 在這四人中,程默的年紀最‘長’,比李序南還要大兩歲,只是無品佚而已。

 “太好了,有默大哥在,我也有個說話的伴兒”。

 羅英打趣道:‘仲大人與李大人都是‘文人’,我們習武之人,溝通起來,總歸有些困難。不過,現在不用擔心了’。

 都是在衙門做事之人,程默自然明白官吏之分,他此行目的是負責仲逸的安全,如今到了知府衙門,又有這位李大人在,那便是最安全的了。

 “羅兄弟, 何不現在帶我去咱們住的地方看看?這一路勞頓,就想歇會兒”。

 程默笑著對羅英說道:“咱們小酌幾杯,如何?”。

 羅英重重點頭回應:“好,最好不過了”。

 …………

 “仲老弟,榆林府的事兒,遠比我們想的複雜,三邊鎮,我雖然沒有去過,但聽過不少傳言,甚至於下邊的一些縣衙,都是鐵板一塊”。

 房中只剩李序南與仲逸,他這位新上任的五品同知,對知府衙門的事兒,自然比仲逸更為熟悉。

 李序南的意見很明確:“此事,還要借助京城的力量,否則,單憑你我二人,恐怕是無法破此局”。

 “京城?”。

 仲逸有些為難道:“就你我二人,在京城還能找誰?翰林院的?還是戶部的?”。

 李序南微微搖搖頭:“我現在已離開戶部,而你們翰林院,是無權直接過問此事的,思來想去,只有兩個人可以”。

 “禮部尚書袁煒,還有咱們刑部的樊兄”。

 二人幾乎是同時想到。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