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略》第五百九十二章 知州衙門
“說說看,這些地痞縱然有萬般不是,也罪不至死,怎麽全被殺死了呢?”。

 仲逸聽完程默的話,連連反問起來:“還這麽巧?恰恰就是那天在城根面館鬧事的幾人?”。

 程默一臉的不解,他哪裡懂這麽深奧的道理?

 這幾個地痞之死的消息,他只是比仲逸早知道一點而已。

 “仲大哥,你說……會不會是這些人作惡多端,平日裡得罪人多,保不定是被什麽人動的手?”,他隻得試探性的說了這麽一句。

 仲逸則並不讚同:“若是那樣的話,城中眾人應該知道個大概:他們得罪了誰,對誰做了什麽?就像那日在城根面館時,大家都看在眼裡,那點事也絕對不至於事後要動手殺人吧?”。

 這話說的沒錯,仲逸這不是在為自己開脫,恰恰是擔心托雅的老爹老陳頭:這些人前段時間才在城根面館鬧過事,最後也算是被教訓了一番,如今出了事,難免會有人聯想到老陳頭。

 這樣的想法冒出心頭,但仲逸還是再次自我否定了:那日那點爭執,頂多也就是‘文人’間的比試而已,最後還給了他們二十兩銀子,大家都有台階下,也算是個皆大歡喜的結果。

 那些人自知理虧,更不會再來找事,而一向老實本分的老陳頭,豈會自找麻煩?

 托雅很喜歡在書院的生活,大家都看在眼裡,老陳頭高興還來不及呢,何必還要糾結於多日前的那點小事呢?

 瓜田李下,但凡有點起因,再結合一個無法辯解的後果,就會引發出無數個推測和說法來。

 雖出自翰林院,但仲逸接觸刑獄遠在他入京城之前,早在初下凌雲山到蠡縣做樊文予的幕友時,就曾遇到蠡縣鄒家命案、牛頭山命案。

 到京城後,尤其做了翰林院編修時,領到的第一個差事,就是去查處保定府博野縣繆大柱夫婦被殺一案。

 刑獄,從來都沒有離開過他視線。

 樊文予從蠡縣知縣任上入京城後,一直在刑部,從照磨所照磨到刑部主事,再到刑部郎中,以至於如今的都察院僉都禦史,也同樣屬於三法司的范疇。

 那怕是耳濡目染所練就的直覺,仲逸同樣能夠察覺到:這絕不是一樁普通的命案。

 “快,準備一下,我們馬上去城根面館”。

 仲逸向程默叮囑道:“待會出門,什麽也不要說,尤其不要驚動那些學生”。

 “嗯……”,程默重重點點點頭。

 不要準備,隨時就可以啟程。

 “仲先生,仲先生……”,院裡已經有人開始喊叫了。

 程默對這個聲音不算陌生,他見到喜子時,首先問了一句:“你怎麽來了?”。

 “程默大哥,不好啦,不知何故,面館來了一幫衙門的差役,將我師傅帶走了”。

 喜子幾乎要哭道:“托雅姐現在正朝面館奔去,讓我來請仲先生,看看能想什麽辦法?面館現在亂成一團了”。

 “衙門的人有什麽好怕的?不必擔心,我家公子看看再說”。

 畢竟是從京城來的,又奉了皇帝朱載垕的旨意,程默潛意識裡不怕衙門,就怕此事一時半會說不清楚。

 見喜子魂不守舍的樣子,仲逸也沒有多問其他,原本想前往城根面館看個究竟,但轉身一想:如今那些地痞已死,老陳頭也被帶到衙門,面館既非案發現場,也沒有他要找的人。

 ‘看好托雅,告訴她:我會盡快想辦法’。

 仲逸向程默吩咐了一句:“先把喜子送回店裡,之後你再回書院,到時咱們一起去衙門”。

 “那敢情好,全仰仗仲先生了,辦這麽大的書院,能有衙門的準許,仲先生一定會有辦法救我師傅的”。

 喜子連連點頭告退,臨出門時被絆了一下,一個踉蹌……

 很明顯,若非仲逸奉旨前來的這個特殊身份,衙門的人應該早就找到書院了。

 畢竟,那日的事兒好多人在場,即便作為證人,仲逸也是要去一趟衙門的。

 與其讓別人勉為其難,還不如自己主動前去。

 當程默從城根面館再次回到書院後,二人便直奔衙門而去。

 毫無意外,錦衣衛的五名校尉再次跟在他們身後,是以書院‘夥計’的身份,隨主人一起去的。

 或許認為去衙門事關重大,錦衣衛的王姓總旗親自帶隊……

 大明朝、朝廷在遼東廢州縣,立軍衛製,修邊牆,實行軍墾,使遼東地區城鎮林立,農業發達,工商業進一步發展。

 據此,遼陽也就成了遼東地區的軍事重鎮,又是遼東經濟最發達的地方,以遼陽中心設有六個衛一個州。老陳頭並非軍戶,那些地痞也並非軍士,這個案子也就到了當地知州衙門。

 知州姓張,是個年紀近五旬的老頭,此人中等個子、皮膚黝黑,但看上去精神頭十足,頗為老練。

 知州為從五品銜,仲逸這個翰林院的侍讀學士也是從五品,只因他是從京城而來,又奉了皇帝朱載垕的旨意,知州大人還是以迎接上官的禮儀對待。

 仲逸算是‘微服私訪’,故此張知州並未驚動其他同僚,那樁所謂的‘命案’還不到坐堂審理的時候,二人就算是打個照面而已。

 這番客套與禮儀,也就在私下裡進行了。

 衙門中,偌大的客堂,幾杯熱茶,仲逸再次有了品茶的機會。

 至於那幾名穿著布衣的錦衣衛, 張知州自然是明白人,連同程默,只要是仲逸身邊的隨從,他都沒有阻攔,而且被請到隔壁屋中,同樣有茶水、點心招待。

 衙門中其他官吏不明所以,張知州也沒有解釋,都是他親自安排的。

 這個道理很簡單:仲逸是皇帝所派,而他身邊的人,自然保不住同樣為皇帝所派,那個也惹不起啊……

 這樣的場合,寒暄,總是在所難免。

 但同樣是這樣的場合,寒暄,往往不只是寒暄。

 “仲大人一路辛苦,漠北的戰事剛剛告捷,聽說朝廷對將士們的英勇十分滿意,尤其林將軍、仲大人,被當地傳為佳話啊……”。

 仲逸微微點頭:“張大人言重了,這都是萬歲天威所在,將士們舍生忘死的結果……”。

 不用說,誰也知道是這樣的回答。

 張知州繼續道:“聽聞仲大人是原禮部尚書袁大人的賢婿,說來慚愧,算起來,張某人還是袁大人的‘學生’呢,袁大人可真是個好人啊……”。

 咳咳,說到嶽丈,仲逸急忙起身道:“原來如此……”。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