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海圖志》第四百三十二章 詹士與司寇
  黃景昉乃福建晉江東石人,字太稚,號東崖。宋興化軍城太常院卿侍中同知樞密院使諡文正黃中庸十六世孫,宋遊洋龍溪侍禦史黃偊十五世孫,乃真正的名門之後。入仕後,徙居縣城,府第在泉州寬仁鋪。

  黃景昉萬歷四十三年中舉人,天啟五年進士。景昉入仕,初選庶吉士。時權寬宦魏忠賢勢焰方熾,禦史吳裕中因言事忤逆魏忠賢,被杖身亡,同鄉沒有一個敢前往吊喪,景昉拿出自己的薪俸資助吳裕中遺屬治喪。崇禎元年,授翰林院編修,參與篡修《熹宗實錄》,後歷官庶子直日講,時常參與日講經筵注記。

  黃景昉算是坤儀公主最早熟識的奉講直日注記官了,從坤儀公主第一次參與日講經筵,他便在一旁注記皇帝與大學士們的論述。

  坤儀公主參與日講經筵時,雖坐於垂簾之後,但每次日講經筵時,公主也都有發言。黃景昉對公主的一些言論頗為欽佩,而注記官對於日講經筵上各人的言論會在事後整理妥當,交給當時發言的每個人都傳閱一遍,讓每個人都看了自己的發言無誤後,注記官才會將記錄存檔備查。

  因此每次黃景昉將日講經筵記錄送至公主閱覽時,坤儀公主偶爾也會和他見上一面,談論注記一二。當然未出嫁公主召見外臣頗有些於禮不合,但公主事先奏請過崇禎,說黃景昉學問好,有機會便想請教一二。崇禎也知道女兒求學之心,便答允下來。每次黃景昉見公主的時候,都是屏風帷幔相隔,身邊還有不少宮女、太監伺候,並無禮教不周。

  兩年間,坤儀公主與黃景昉相熟起來,所談之事也漸漸從經史子集擴展到朝局時事。黃景昉為人剛正不阿,敢說敢講,讓坤儀公主也了解到了許多官場之事,最後兩人成了忘年之交,頗有些半師半友的情分在內。

  今歲黃景昉參與篡修的《熹宗實錄》便將完成,坤儀公主知道黃景昉編修實錄有功,按例將得封詹事府少詹事之職,也就是總領東宮內外庶務的官職。同時,崇禎也非常看好黃景昉,常問他一些國事。

  記得今歲一次日講經筵間隙,崇禎就曾今問過黃景昉,征詢用人之道。景昉直言不諱向思宗反映朝廷考選不公的諸多弊端,他以推官成勇、朱天麟為例,認為他們都是廉潔奉公,很有才乾的人,聲望素著,卻不能一展所長。

  崇禎聽後,還曾經問過坤儀公主一句,“皇兒以為黃卿所言如何?”當時坤儀公主隻答了一句,“旁觀者清,錚臣無妄言。”便是坤儀公主這一句,崇禎便更加信任黃景昉,事後按黃景昉建議,調整了成勇、朱天麟等人官職,果然調整之人都能堪大用,更令崇禎欣喜。

  等到黃景昉真正出任少詹士後,崇禎將會更為倚重黃景昉,雖然黃景昉是管理東宮庶務的,但太子朱慈烺乃國之儲君,崇禎必定會格外垂問,黃景昉在崇禎面前頗有影響力的。

  同時,黃景昉還是閩黨,自從去歲坤儀公主開始讓鄭衝替自己查東西開始,公主便多次和黃景昉談論過鄭衝此人。黃景昉對鄭氏父子的功績自然是讚不絕口,今歲鄭衝朝鮮大捷之後,黃景昉更是興奮不已,甚至對公主說過,中興大明之臣非鄭博文莫屬。

  黃景昉推崇鄭衝,又是閩黨,這回公主與鄭衝結盟後,這黃景昉將會成為她與閩黨、閩黨與鄭氏之間很好的聯系紐帶,於是公主書信一封給黃景昉,著手布置一些事。

  交代黃景昉的第一件事便是待他升任少詹士後,多與各位大學士結交。太子朱慈烺今歲已經開蒙,崇禎給他找的老師皆是大學士級別的大臣,許多還都是國之重臣,黃景昉署理詹事府少詹事,定能與這些人多打交道。

  其次便是讓黃景昉準備參劾溫體仁的材料,同時準備舉薦孫承宗起複。大明朝參劾一位大臣是有講究的,言官們事前可不是無的放矢,起碼還是會做足功課,收集要彈劾之人的黑材料,準備充分後,才會一擁而上,用奏折懟死要彈劾之人。

  黃景昉東宮行走,又擔任過多年的注記官,還認識不少宮中注記之人,皇家內檔、內閣檔案他都能接觸到,所以這件事交給黃景昉來辦。而黃景昉升任少詹士後,是有直接向崇禎上奏折的權利!

  最後坤儀公主便在信中交代黃景昉,多加聯絡閩黨,讓其注意東林黨、複社在朝廷的動向。直言不諱的告訴黃景昉,東林領袖錢謙益放出話來,要讓人參劾鄭衝。坤儀公主直言鄭衝乃國之棟梁,萬不可被小人佞臣暗算,於是讓黃景昉聯絡朝中閩黨早作準備。

  寫完給黃景昉的書信後,坤儀公主用皇家印記的火漆密封了書信,交給錦衣衛送信,錦衣衛一定會將書信秘密送給黃景昉。當初崇禎旨意讓錦衣衛聽命公主,為其尋找祥瑞,這個旨意並沒有期限,而且祥瑞也未曾找到,是以錦衣衛一直聽命於坤儀公主。而且坤儀公主利用找祥瑞之事,撤換了不少錦衣衛千戶,百戶,更籠絡了吳孟明等人,如今整個錦衣衛除崇禎外,只聽命公主一人。

  隨後坤儀公主開始寫第二封書信,這封書信乃是給刑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馮英的。

  這馮英字美中,號鍾華,乃直隸寧晉人,萬歷三十五年進士。曾任陝西道禦史、太仆寺少卿、如今官至刑部尚書。為人官聲極好,他最有名的事跡便是力秉直筆、救李桂芳。

  李桂芳乃順德府南和縣梁家莊人,奉直大夫,戶部浙江司員外郎。李公身材魁偉,舉人出身,督學考試第一名,以博學多才著稱。當時,魏忠賢權衡朝野,不可一世。以侍禦史周宗建,李應升為首等數人因彈劾魏忠賢被治罪,李桂芳極力勸說眾多反魏官員不可上書救之。到後來開始搜羅奸黨證據,朝堂之上李公列數魏黨惡行,為扳倒魏忠賢起到重要作用,並且為周宗建,李應升等眾人平反昭雪,朝中上下無不屈指想望其風采。

  後來,李桂芳奉差江南,首次負責放榜取士,隨後奉旨管理關河西事務。又負責為戰死將士征購分撥糧食,公稅之外秋毫無犯,賣糧商戶和將士家屬均讚賞之。無奈當時死傷將士過多,安置屍首撫恤家屬諸事也為當地當時者有所忌諱,因此接招回京時,鳴冤者有千余人。回到京城皇帝降罪,幸虧當時大司寇鍾華刑部尚書馮英力秉直筆,極力上奏,李公才得以保全。

  經過此事後,黃道周曾稱讚馮英:“大司寇馮公直指為天下萬世明允之戒!”

  馮英官拜武英殿大學士兩年,去歲開始參與日講經筵,曾多次與公主隔著帷幔屏風爭論過律法與人情之間的哲學問題。坤儀公主自然是秉持雙月星那一套,律法最大,不講人情。而馮英則認為律法當直,人情可憫。

  雙方的爭論還驚動了崇禎帝,崇禎聽了幾次兩人爭論後,發覺自己的皇兒似乎太過剛強冷酷,擔心公主日後行事不近人情,便下旨讓馮英給公主開小灶,單獨講了大半年的律法與人情關系。

  於是馮英和黃景昉一樣,每月都抽幾天時間,隔著帷幔屏風給公主授課。最終公主屈服了,她知道了現在的大明朝科技還不完善,很多地方存在律法監管漏洞,有些事根本就不是簡單的律法能斷明的,人情世故的補充,反而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現在大明的律法更多是阻嚇人們、規范行為,阻止犯罪,而不是像雙月星的律法那樣,專門就是為了事後懲罰而制定的。

  然後,一來二去,坤儀公主便多了馮英這位法律課老師,馮英也非常喜歡這個女弟子,公主不但聰慧過人,而且常常能舉一反三,待人接物和藹有禮,很得馮英喜愛。最後, 馮英便成了坤儀公主的良師益友,兩人也時常討論朝局國事,馮英在坤儀公主這裡也頗得良策,很有啟發。

  給馮英的書信內容和黃景昉的差不多,但多了兩條,其中一條便是讓馮英翻查當年孫承宗大凌河敗仗後的案卷記錄。

  當年大凌河慘敗後,朝廷問罪,三司會審,砍了不少人的腦袋,孫承宗引咎辭職。公主讓馮英翻查舊案,重新查找對孫承宗有利的證據,便是準備在起複孫承宗時,有所準備。一旦日後起複孫承宗,必定會有人翻舊案來說,公主這是要做到有備無患。

  第二條便是讓刑部官司留意溫黨、東林、複社的舉動,東林錢謙益想要整治鄭衝,或許會用些卑鄙手段從官司入手。坤儀公主在皇家內檔中見過一些記述,當年溫體仁扳倒周延儒,發動整件大事的開端,便是一些不起眼的小案子。周延儒在朝為官,他的親族在家鄉卻橫行不法,被人告到地方官司,而地方官吏開始包庇,結果惹怒了言官們,然後就拉開了轟轟烈烈的扳倒周延儒活動。

  刑部掌管天下官司,公主讓馮英留意一切與鄭氏有關的案件官司,自然也是要做到有備無患。至於留意溫黨和複社,是因為複社要謀求起複周延儒,溫黨一定會反擊,兩邊互相攀咬的話,刑部一定會牽連其中,公主是讓馮英提早準備,到時候便可從容操控兩邊的爭鬥。

  最後一封信,公主是寫給內閣次輔、東閣大學士吳宗達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