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海圖志》第四百三十章 上重周後賢
提筆給母后寫信,小蘿莉公主總會在腦海裡浮現起母后那溫婉可親的音容笑貌來。從小公主魂穿附體睜眼後第一眼看到她,就覺得她是那麽的善良溫柔。

在繈褓中的幾個月時間裡,當時還是小嬰孩的公主殿下便從旁人零碎的話語中知道了母后的身世。

母后周氏本名玉鳳,蘇州人,出身寒微,父親周奎,母親丁氏是周奎的繼室,家境清貧,周氏年幼時就操持家務。

遷居北京後,周奎在前門大街鬧市,以看相算命謀生。天啟六年初,當時的信王朱由檢為了大婚挑選王妃時,主持后宮事務的懿安皇后,以長嫂代母的身份,從眾多候選人中挑選了周氏。朱由檢即位以後,周氏就由信王妃晉升為皇后。

由於她出身貧寒,又在藩邸(信王府)生活過一段時間,是以後來進宮後,她始終保持平民本色。

在坤儀公主的印象中,母后除了見父皇、命婦以及各類宮廷活動之外,在宮中她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與皇帝一起提倡節儉,一切女紅紡織之類事務,都親自動手。記得坤儀公主還在蹣跚學步時,就喜歡在母后宮殿裡遊走,那裡放了二十四具紡車,穿梭在紡車之間,看著這些簡陋原始的織布工具,小公主覺得很有趣。

母后的德行令人敬重,父皇常常誇讚母后有恭儉之德,親自操持家務,身穿舊衣服,把宮中治理得井井有條。還作詩一首誇讚:員分百二領璿宮,撙節鹹資內教功。三灑親蠶重浣服,擬將恭儉讚王風。

所謂親自操持家務,還包括親自燒飯。坤儀公主很喜歡母后做的飯菜,父皇也時常來母后這裡用膳,多次說起當年母后做的飯菜還救過父皇一命。

天啟七年崇禎剛剛登極時,由於魏忠賢專權,形勢十分險惡,懿安皇后(即朱由檢的皇嫂)秘密告誡:不要吃宮中的食物,朱由檢是帶了家中的麥餅進宮的。

進宮後,還得提防魏忠賢買通禦膳房下毒暗害,飲食全由周皇后親自操作,這樣才讓崇禎有驚無險的順利接掌大權。坤儀公主縱覽二十四史,當中記述過許多皇后的事跡,但像自己母后這樣,能夠燒飯洗衣、紡紗織布的皇后,不能說絕無僅有,至少是極為罕見的。

當然,崇禎宮中也有不少佳麗,但讓坤儀公主感到欣慰的是,父皇和母后之間情深誼篤。在日講經筵閑暇時,小公主曾聽聞大學士評價過父皇和母后的情誼,這句“上重周後賢,伉儷恩甚備“,小公主覺得說得極好。

坤儀公主還記得一件事,母后宮中勤儉,伺候的人不多,其中有個小太監秦岑,在坤寧宮侍候皇后。記得那天母后開始教小公主認字,隨口問起秦岑是否識字,秦岑回答不識字。皇后就一同教他識字,少頃考問,公主都記得,而秦岑全部忘記,於是秦岑被罰跪階下。

恰逢崇禎來探望母女,見了此情景,一向甚少言笑的父皇居然開玩笑說:“朕請求先生寬恕他,如何?”母后佯裝嗔怒說:“壞了學規。”見得母后也有撒嬌的時候,坤儀公主當時都看呆了。當然,最後母后聽從父皇的話,免了秦岑的責罰,秦岑謝恩而起,對父皇母后更是忠心有加。

母后是位美麗端莊的女子,皮膚潔白如玉,國色天香,宮中內檔記述曾說,皇后顏如玉,不事塗澤。坤儀公主很少看到母后塗脂抹粉打扮的,常常素顏示人。而坤儀公主繼承了母后的絕色容顏,是以才九歲時,便已經可看出今後將會是何等的天姿國色。坤儀公主也感激上天讓她得了這麽一副好皮囊,至少自己看著都順眼些。

母后是位仁心賢德的女子,掌管后宮之後,特別節約,削減了不必要的花費,但從未削減過太后張氏、丈夫和女兒的用度。七歲時,坤儀公主主動請求母后也削減自己的用度,讓母后欣慰不已。

同時,母后從不為自己的親眷在皇上那裡乞討恩澤,外公周奎一家居住京城,低調而且隨和。偶爾幾次,坤儀公主在宮中見過外公,外公周奎看起來就像個老實的讀書人,會些易經卜算,小公主從外公那裡知道了易經,隨後開始鑽研一番,覺得這易經乃是蘊含著宇宙萬物運轉的真理,頗覺有趣。

母后對待大臣命婦們,也頗為恩遇。有不少命婦皆是在外統兵或為官的官眷,丈夫出征公乾在外,難免心憂。母后會時常召她們進宮,撫慰勸導。逢年過節,大臣命婦們入朝參賀,她所給的賞賜完全按照禮節規定,從不濫加施予,但撫慰的話說得極多,許多命婦都喜歡和母后聊天,說與周後聊天,身心俱寬。

母后就是這樣一個人,坤儀公主都覺得挑不出母后半點毛病來。但小公主很心疼母后,很多次夜深人靜的時候,坤寧宮裡還傳出織布聲來,從那時候起,小公主就決定要讓母后少些操勞。

一開始,坤儀公主是打算賺錢報答一下父皇母后的養育之恩,至少讓她在流落原始星球的這幾年時間裡,沒讓她吃過什麽苦頭,相反還過得很好。於是,坤儀公主借著找飛船殘骸的機會,買下王恭廠的地皮,今歲出手轉售後,獲利三十余萬兩銀子。

這些銀子對於崇禎和周後來說,無異於飛來橫財。坤儀公主本以為有了這些錢,母親會少些操勞,可結果是,母后用了幾千兩銀子添置了更多的紡紗機,然後教更多的宮女紡紗織布。而其他的銀兩都被母后存入了內努,說是留給父皇備不時之需。

這讓坤儀公主感到很是無語,看來是自己賺錢賺少了,要是賺個幾百萬兩,幾千萬兩,或許才能讓母后閑散下來吧。

回想了母后溫婉賢惠的音容笑貌後,坤儀公主收斂心神,開始提筆寫信。一開始照例詢問母親的身體,去歲年末母親才生下坤儀公主的三弟朱慈炯,生產時虧了氣血,這半年來都體虛氣寒。坤儀公主專門向王月娘和徐成衿討教了幾個食補方子,也一同交代在書信上,希望母親通過食補能調理好身子。

母親膝下連同自己在內,已經有兩兒兩女,自己是長女,次女長平公主今年只有三歲,嫡長子朱慈烺今年也只有五歲,二弟很可惜出生沒多久就夭折了,現在三弟朱慈炯還沒滿周歲。生了那麽多孩子,坤儀公主是真的擔心母后的身子。

有時候公主也會胡思亂想,要是自己真的回不去雙月星了,難道真的像母后這樣,將來招個駙馬,然後就是生孩子麽?最後坤儀公主總覺得一陣惡寒,這可不是她想要的人生。

接著寫信,交代完食療方子後,坤儀公主開始說起江南見聞來,重點向母后介紹了安平會的衝靈紡紗機。小公主詳細的向母后說了這種紡紗機的好處,一台紡紗機比宮裡的紡紗機提高了八倍效率,還有其他更加便捷的織布機等等新奇玩意。

坤儀公主知道母親的性格,接下來便會讓人采購新的紡紗機和織布機進宮,這效率提高了八倍後,節省了人力,母后總能把自己摘出來歇息歇息了吧。小公主的想法和初衷就是這麽的簡單,宮中的絲線布匹多了,也用不完,母后也該能空閑下來了。

然後公主也說起了甘薯和土豆的事,自然也把徐光啟、鄭衝、柳如是、孫承宗等人大力推廣的事跡說了一遍。小公主知道, 每次父皇和母后聊天時,母后都會多說一些吃穿住行的家常事,有高產糧種出現這種事,母后一定會和父皇聊起此事。

通過母后,可以讓父皇加深二次印象,而且一些話從母后嘴裡說出來,效果是不一樣的。父皇格外敬重母后,對母后說過的話,格外記在心頭。

當然坤儀公主也說了沿途所見的流民慘況,對鄭氏安平會移民實邊、推廣高產糧種的善舉自然是大大誇獎了一番。小公主還對鄭衝有一番單獨的評價,給了中肯的幾個字:“心懷社稷,不懼非議,行事果決,不計小節,大明棟梁!”

小公主平素在宮中待人接物雖然和善,但也極少誇讚人的,這趟她用了二十個字來誇獎一個人,足以引起母后的重視。讓母后對鄭衝、對鄭氏、安平會有個好印象,然後從母親口中,自然會對父皇產生影響。

坤儀公主知道了錢謙益追求柳如是不成,有遷怒鄭衝的意思,自然要防備一手,她可不想自己這個盟友被朝廷整治,她還需要鄭衝盡快經營起龐大艦隊渡海尋找遺跡呢。所以,坤儀公主在給母后的書信中著實給鄭衝說了不少好話,便是想著讓母后影響父皇的決策。

可讓坤儀公主沒想到的是,這封書信後來到了周後手中,卻讓周後有了別樣的心思,結果小公主給自己挖了一個巨大的坑,而且是深不見底的坑。

寫完給母后的書信後,坤儀公主又分別給三個人寫了書信,這三人乃是:翰林院編修、庶子直日講黃景昉;刑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馮英;內閣次輔、中極殿大學士吳宗達。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