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海圖志》第一百一十章 以仁善之名
  鄭衝笑道:“台灣米價每石一錢,我們這裡米價每石一兩六錢,中間差價如此巨大。假如是我鄭氏主持此趟賑濟之事,除了我們鄭氏出錢賑濟之外,難道官府就真的一文錢都不出了麽?還有八閩之地除了我鄭氏之外,其他富商士紳就一文錢不出了麽?”

  鄭芝龍恍然大悟:“衝兒你的意思是,我鄭氏去台灣,一錢銀子購糧,回來後用賑濟錢款按一兩六錢的米價采購,這樣我鄭氏幾乎一文錢都不用出,還能小賺一筆?”

  鄭衝頷首道:“正是如此,不過孩兒已經算過,我們按每石一兩銀子出售,都是穩賺不賠的。甚至這批台灣來的糧食一到,甚至可能引起八閩之地米價大跌。”

  鄭芝龍滿意的看著鄭衝笑道:“衝兒,你這主意很好,不過這般做了,若是被人得知,會否說我鄭氏假仁假義?”

  鄭衝卻搖搖頭堅定的道:“在商言商,講仁義與做買賣是互不衝突的,我鄭氏若是按每石一兩銀子出售糧食,總比那些按一兩六錢出售米糧的黑心糧商要仁善許多的吧。”

  明末因受連年災害影響,糧價一直攀升,萬歷三十六年,因大水之災,米價每石才1.3兩銀子,即有搶米之變。自此以後,米價每石一直在1兩銀子開外波動。至崇禎三、四年,更因米價每石高達1.6兩銀子,導致橫民倡亂,搶掠紛起。此趟八閩之地受災缺糧,米價按一兩六錢出售,都算是那糧商很有良心的了,更何況鄭氏能按一兩銀子出售賑災米糧?

  鄭芝龍哈哈笑道:“很好,不愧是我鄭芝龍的兒子,果然有我的風采,你接著說下去,還有哪兩樣好處?”

  鄭衝知道鄭芝龍話中含義,他以梟雄自居,意思便是這次鄭衝的腹黑果然有梟雄的風采在內,梟雄不就是以仁善之名而謀自己利益的麽?

  鄭衝心裡卻不以為然,還暗暗罵道:“要不是為了說服你這個梟雄大佬,我犯得著這般麽?”但面上卻笑著繼續說道:“第四樣好處便是可用以工代賑,將我鄭氏一應損壞的船塢、碼頭、造船作坊、火器作坊等等全都重建,兼幫助百姓重建家園,又可防備疫情。”

  鄭芝龍眯著眼睛道:“你詳細說說看。”鄭衝續道:“眾所周知,平素官府賑濟災民,便只是強逼富戶們捐納一二,然後設粥棚賑濟,無償給災民施舍,待得災劫過後,才遣散災民。”

  鄭芝龍微微頷首道:“衝兒說得對,咱們大明朝如何賑濟災民的,我們心裡都是有數的。”在場的鄭氏諸將都見識過大明朝的賑災,也知道明末這個時候賑災是什麽樣子,或者說自崇禎元年、閹黨倒台之後,朝廷就沒有正兒八經的賑過災,最多也就是下旨減免一些賦稅,聊表心意而已。

  而各地官府自己組織的賑災,也就是讓富戶們捐納一些,官府再出一些錢,然後開設些粥鋪,勉強賑濟。官府的粥鋪,那米粥稀得如水,災民們吃了也只是吊著一口性命而已,餓不死你,但也讓你沒力氣鬧事,僅此而已。

  之後吃完了賑濟,官府也就不管了,僧多粥少,這賑濟就是個無底洞啊,哪能長期供應?之後那些沒力氣的災民能否熬到下一個收獲季節,誰也不知道,官府的賑濟就是吊命的慢性死亡而已。

  鄭衝接著說道:“但我想以工代賑,讓災民有活兒乾,而不是喝點稀粥,等著吃完賑濟而等死。此趟我鄭氏水師大營、船塢、碼頭、造船作坊、火藥作坊均受損嚴重,急需重修。更兼火藥大半被毀,

更是需要火急補充。重建需要大量人手,不若便招災民替我鄭氏重新修建船塢、碼頭等,便是一舉兩得之事。”  頓了頓鄭衝又補充道:“今後我鄭氏要打造三大艦隊遠航,以現下的碼頭、船塢及造船作坊來說,格局都太小了,我本來就像建議父親擴建一應碼頭、船塢,現下正好,一場大風來了,舊有的都倒塌了,正好重新建造新的船塢、碼頭!正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鄭氏諸將聽了都佩服鄭衝的遠見,別人只能從這場災禍中看到絕望,而他卻能從災難中看到希望。

  鄭芝龍哦了一聲問道:“新的船塢、造船作坊?”鄭衝道:“正是,其實孩兒早前已經有了全盤的建造計劃,我們鄭氏要打造新式的泰西大帆船,還要打造更加快速的飛剪船,還有新式火器、火炮。原有的船廠、火器作坊格局都太小了,因此只有擴建。我們要造五千料的大帆船,比龍須號還要大,我們要造更快的飛剪船,這飛剪船去最遠的泰西諸國只需要三個月時間!”

  此言一出,鄭氏諸將一片嘩然。此時的帆船航速奇慢,泰西諸國的大帆船來到遠東最快也需要一年的時間,對於在場的航海商貿老手們來說,他們都知道這種航速對於海上貿易意味著什麽。

  鄭芝龍都有些激動的問道:“真能造出這麽快的帆船?”鄭衝毫不猶疑的道:“是的父親,這類船有小的乾舷,較少的上層建築,不僅改善了船舶穩性,而且可以充分發揮帆的作用。船幾乎貼著水面航行,體型修長,船身長度為船寬度的六倍,這樣能減小海水阻力,以提高航速。在船首部水線面有內凹,長長而尖削的曲線剪刀型首柱,在海上能劈浪前進,故曰飛剪。首柱也延伸了船體的長度,沿首柱外伸一斜杠,就可在首部多懸一些支索三角帆,有利於擴大撐帆之體。空心船首使船在浪中便於抬首,提高了此船在浪中的航向穩定。後體逐漸變廋的有傾度的水線十分協調地過渡到狹窄的圓尾,與優美的船首型式和諧地混成一體。這類飛剪船更明顯的是帆面極大,一般使用三至四根桅杆,全裝備泰西軟帆,往往用高桅,其高度達船長之八成,在頂桅帆上還掛有月亮帆和支索帆,有時在船之兩側還有外伸帆桁,稱翼帆杠,可掛翼帆,更加大了帆的橫向帆面。因此,這種飛剪船能跑出極快的航速來!今後我鄭氏一旦有了這種帆船,不論是海貿、海戰,都能以快取勝!”

  在場的都是鄭氏心腹大將,也都是航海的老手,雖然鄭衝的描述中還是參雜了一些後世詞匯,但他們還是聽懂了鄭衝對這種船的描述,紛紛驚歎起來。

  鄭芝龍則興奮的連連搓手道:“這種船真能造的出來?”鄭衝道:“一定可以,但需要改造船塢和船廠以及所需的木料加工場等等。如今災民成千上萬,我們可以召災民替我們修建,而且所需工錢只是平時的一半即可。”

  鄭芝龍一拍桌案道:“好,這賑災的事我們鄭氏一定要做。”鄭衝嘴角微微一笑,接著說道:“以工代賑除了替我們鄭氏修建所需的船塢、碼頭、船廠之外,還可替百姓重修各地城內損毀的建築、清理街道,盡快恢復各地民生。當然這些重活都是要青壯災民來做,而老弱婦孺也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防備疫情之事,便是滅鼠滅蠅,熬製防瘟疫湯藥,四處潑灑石灰滅瘟疫等等。這樣將會讓每一個災民都有事可做,也都有能力賺得養活自己的口糧,一家所得也可有積累的錢糧,足夠他們熬過寒冬,支撐到春耕夏收的了。”

  鄭芝龍哈哈笑道:“好、好、好,這種善事我鄭氏一定要好好做好才是!”

  鄭衝聞得鄭芝龍連說三聲好,知道已經說服了鄭芝龍,也不必說最後這一個好處了,但鄭衝還是說了出來,便是想更加堅定鄭芝龍出錢糧救災的決心。

  “父親,還有最後這一樣好處,這才是我鄭氏這趟最大的好處。 ”鄭衝緩緩又道。鄭芝龍連忙說道:“你快說說看。”

  鄭衝沉聲道:“父親做這福建總兵已經快一年時光了,但在這福建各處軍伍之內,不服我鄭氏的將佐其實還有許多。我鄭氏如今能真正控制的軍營、兵將,除了我鄭氏舊部之外,也就是沿海幾處州府衛所兵將是我鄭氏心腹,其余都是面和心不合的。”

  鄭芝龍緩緩頷首,面色凝重起來,鄭衝說的正中他的要害。自從鄭芝龍受招安以來,先是官封遊擊,而後逐漸靠剿滅海寇的戰功才升至福建總兵的。此前剿滅海寇,一直是在沿海幾處州府用兵,福建八府一州之地,只有泉州、福州、金廈等地衛所軍兵聽命於自己,而福建內地幾個州府的軍將兵馬大多都是陽奉陰違。

  在明末這個時代,衛所軍將大多都是世襲的,你爹是千戶,你長大了可以繼承你爹的千戶之職,而你要是個衛所小兵,長大後也只是個小兵。所以這個時代的明末,領軍大將一樣是要看出身的,所為將門就是這麽來的。

  而鄭芝龍出身海寇,本來就不是什麽好出身,加上之前鄭芝龍為寇時,一直在與福建官軍作戰,與許多將領都結下過梁子,是以除了沿海之地的兵將這些年被鄭芝龍用各種手段收服之外,內地一些州府的軍將卻都不是鄭氏的心腹。

  鄭衝緩緩說道:“這一趟賑災,父親大可上稟巡撫衙門,以總兵官的身份調動各地駐軍參與救災,要是誰救災不力,或是還與父親陽奉陰違,父親大可借此機會鏟除!此乃以仁善之名,排除異己,誰也無話可說!”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