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海圖志》第一百零九章 該如何賑災
  這場台風自泉州登陸福建,而後折向西南,橫掃了福建、兩廣等地。自登岸之後,台風轉為熱帶低壓,帶來了狂風暴雨,福建兩廣等暴雨成災。

  在這個沒有氣象預報的明末,人們很難預測台風,經驗豐富的海商們也只能提前從信風變化中略微提前一天、半天知道台風即將來臨。加上明末小冰期氣候變化劇烈,甚至有時候連風信都不準了。

  這趟要不是出海與荷蘭人談判,在海上預先察得風雲變幻,鄭衝只怕鄭氏連半晚上準備的時間也無。所以,一場風暴之後,給安平、泉州、金廈等地都帶來了極大的災害。

  “房屋倒塌無數,水師折損士卒三百余人,船隻損失百余艘,百姓死傷更多……”

  “夠啦!”鄭芝龍煩躁的打斷鄭芝虎的話頭,台風登岸後第三天,鄭芝龍在府邸四海殿內聽著各處將佐帶回來的消息,無一例外,都是損失慘重,死傷無數。

  “糧倉、武庫如何?”鄭芝龍甚是焦躁的拉了拉總兵戎服的領口,他覺得有些透不過氣來。

  鄭芝鵠猶疑片刻,還是咬牙道:“糧倉保下了三成的糧草,其余衣甲、器械等損失不大,只是火藥都被雨水侵泡了,損失頗大……”

  鄭芝龍怒斥道:“你麾下三千人,駐守糧倉、武庫還這麽大損失?”鄭芝鵠不敢辯解,低下頭去,一旁鄭芝虎急忙替他解圍道:“此趟大風雨來勢凶猛,就連府中糧倉也損失大半糧草,何況這趟大風引得海潮漫灌,能搶回三成糧食實屬不易了。”

  鄭芝龍一擺手,轉頭看著鄭衝喝道:“貨倉呢?貨倉損失如何?”

  鄭衝沮喪的道:“隻保住五成貨物,茶葉損失頗多一些。”

  鄭芝龍聽了後,面色才稍稍緩解一些,微微頷首道:“你麾下只有不足千人,兩大片貨倉,能保住五成貨物,實屬不易了。”

  鄭芝虎道:“阿衝與麾下八百余部署三天三夜都守在貨倉,累了甚至都是睡在泥坑裡,實乃軍中表率。”

  鄭芝龍點點頭道:“能與下屬同甘共苦,不愧是我鄭芝龍的兒子。”

  雖然被誇獎了,但鄭衝卻絲毫高興不起來。這趟不論是鄭氏還是安平、泉州,乃至福建、兩廣,都損失太大了。

  “父親,孩兒以為現下該當盡快派出軍馬救濟災民,同時還要聯絡泉州知府衙門,各地要準備防范大疫。”鄭衝沉聲道:“自古大災之後必有大疫,當盡早準備。”

  鄭芝龍皺眉道:“救濟災民乃是知府衙門的事,我總兵府衙門管好地方治安便是了,何必多事?”

  鄭衝急忙勸道:“父親,我鄭氏根基在閩省,閩省安定,鄭氏才能興旺。如今泉州、安平、金廈等地皆遭受大災,房屋損壞頗多,我們不但要救濟災民,還要提供錢糧,幫助各地災後重建。”

  鄭芝龍聞言臉色一沉,鄭芝虎急忙低聲道:“阿衝,救濟災民要花多少銀子?那什麽災後重建又要花多少銀子?二叔知道你心善,但不可如此胡來!”

  鄭衝卻不退讓,反而近前一步道:“父親三思,救濟災民、災後重建、防備疫情,這三件事雖然看似要出許多錢糧,但若是我們鄭氏做了此事,起碼可以帶來五樣好處!”

  鄭芝龍微微皺眉道:“你繼續說下去。”鄭衝緩緩說道:“閩省如今遭災,各地都需錢糧賑濟災民。朝廷沒錢,官府也沒錢,所需的錢糧,巡撫衙門遲早會教各地富商士紳捐納。我鄭氏在泉州富甲一方,不知多少人正眼紅我鄭氏,

若是我鄭氏先主動出銀錢賑濟,便可封住許多人的嘴!這第一個好處便是,主動賑濟可免去官場非議、朝廷猜忌!”  鄭芝龍聞言起身有些煩躁的負手來回走了幾步,隨後定住身子道:“你接著說下去。”

  鄭衝又道:“這第二個好處適才我已經說了,我鄭氏根基在福建八閩之地,若是八閩之地亂了,我鄭氏豈能獨善其身?是以賑濟災民,恢復地方安靖,對我鄭氏也有極大好處。”

  鄭芝龍點頭道:“這個道理為父知道,你接著說第三個好處是什麽?”

  鄭衝又道:“俗語有雲,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此前我鄭氏一帆風順,又剛剛與紅夷重開海貿,老天爺這時候來這場台風,看似是給我鄭氏降下一場禍事來,但在我看來,卻是有大大的福報在內。這第三個好處便是。我們可以通過賑濟災民賺得錢財!”

  此前一處鄭氏諸將皆是一片嘩然,鄭芝鵠皺眉道:“阿衝,你腦袋沒發燒吧,賑濟災民是要出錢糧的,難道你想高價賣糧食發財?”

  鄭衝搖搖頭道:“災民的秋糧損失極大,哪裡還有余錢賣糧?不過我們這趟賺錢,的確在於賑濟的糧食之上。此趟受災之後,八閩之地才秋收的糧食折損大半,定然需要從外地采購糧食,但不論從江浙還是湖廣采購糧食,所需銀兩都不會少。估算下來,一石大米若是運至八閩之地,起碼要賣到一兩六錢。要是我們捐納錢糧去外地采購糧食,就是真正的虧本生意,這些錢都會被各大糧商賺了去。若是我鄭氏主持此趟賑濟之事,大可不必去內地購糧!”

  鄭芝虎奇道:“不去內地購糧難道去海外購糧?”跟著自言自語道:“也是,佔城、安南、暹羅這些地方正好秋收,定然米價便宜。不過去那些地方購糧,海程頗遠啊,也不知道來不來得及。”鄭衝頷首道:“是去海外,但不必跑到佔城、安南那麽遠。”

  此言一出,鄭氏諸將都是咦了一聲,鄭芝龍眼前一亮道:“衝兒,你的意思是去台灣購糧?”鄭衝暗道,不愧是經商老手,果然最先想明白。

  當下鄭衝道:“正是,此趟我們就是去台灣購糧賑濟災民!”諸將恍然大悟,鄭芝鳳卻奇道:“台灣?台灣有那麽多糧食麽?”

  鄭衝尚未答話,鄭芝龍插口道:“有,絕對有。你們不記得了麽?天啟六年、七年,八閩之地旱災嚴重,遍野赤土,許多村落連草根樹皮都被吃盡。天啟七年二月,我鄭氏趁此機會,自率船隊襲擊漳浦、金門、廈門和廣東靖海、甲子等地,不久又回師福建,再戰泉州、廈門,襲銅山,陷舊鎮,擊敗當時的金門遊擊盧毓英、福建總兵俞谘皋等。奔襲中,我鄭氏招募了泉州饑民八萬人赴台拓墾,沿海饑民及無業者競相投靠。崇禎元年,,閩南又遭大旱,饑民甚眾。我鄭氏在時任巡撫的熊文燦支持下,再度招納漳、泉災民數萬人,人給銀三兩,三人給牛一頭,用海船運到台灣墾荒定居。”

  鄭芝鳳道:“這兩件都是我們鄭氏乾的大好事,則會不記得?嗯算起來,此刻在台灣開墾的漢民也該有十多萬人了吧。”鄭衝沉聲說道:“是有三十二萬八千六百余人!”

  鄭氏諸將皆是吃了一驚,鄭芝龍也奇道:“有這麽多嗎?為父都不知道這台灣的漢民丁口之數,你這數字是哪裡來的?”

  鄭衝微微一笑,從懷中取出一塊布帛來獻上道:“上一趟與紅夷和談,數內有名喚郭懷一的漢民,趁紅夷使者不察,將這方布帛交給孩兒。其上詳細記下了台灣如今的情勢,丁口數、產糧數其上皆有。”

  鄭芝龍接過那布帛看了後歎道:“六年了, 想不到六年過去,台灣島上漢民還是心向我鄭氏的啊,也沒怪當年我們扔下他們就回福建了。”

  原來台灣自顏思齊開台以來,每年都有福建移民到台灣安居,其後鄭芝龍兩次大規模移民更是使移居台灣的風潮大盛。除了鄭芝龍有組織的進行過兩次大規模移民外,每個月都有數百上千的人口自發從福建、兩廣等地移居台灣。

  崇禎三年鄭芝龍受了朝廷招撫之後,便率領鄭氏水軍登岸招安,隨後便開始與劉香等海寇作戰,接著便是劉香等拉上荷蘭人與明軍作戰。荷蘭人自天啟七年末登上台灣之後,便趁著鄭氏水軍回歸大陸的時機,逐漸侵佔了台灣。

  至崇禎元年,鄭芝龍正式回到安平定居後,鄭氏最後一條海船撤離了台灣,便從那時候起,鄭氏就算是放棄了台灣。而現下擊敗荷蘭人後,鄭衝通過《安平條約》重申了大明對台灣的主權,想不到跟隨前來談判的島內通譯郭懷一會主動向鄭氏獻上著台灣內部形勢書。

  鄭衝點頭道:“父親,台灣的百姓從未忘記過大明,也未忘記過自己是漢人,更沒忘記我鄭氏的恩德。此趟八閩受災,台灣之內恰好大豐收,米價便宜到一石大米一錢銀子都還賣不出去,我們正好可以去台灣收購米糧賑濟這趟受災的八閩百姓。”

  鄭芝虎卻皺眉道:“我們這裡受災了,台灣會不會也受災了?”鄭芝龍搖頭道:“應該不會,看這場大風風向乃是東南向,不會波及台灣。”頓了頓鄭芝龍奇道:“但為父還是有些不明白,就算是去台灣購糧,那也要花錢的,我們如何賺錢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