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海圖志》第七十三章 海貿的暴利
  見了鄭衝的反應,吳同清輕咳一聲道:“鄭公子如此失儀,是否覺得我這價碼太便宜了?”

  鄭衝暗罵吳同清無恥,虧他說得出口,這種離譜的價碼也喊得出來。

  原來這涇縣尖茶和屯溪綠茶雖然都是上好茶葉,但卻不似安徽六瓜安片、黃山毛峰等其他名茶那般珍貴。

  涇縣是安徽省的一個老茶區,尖茶是傳統產品。遠在唐宋年代,就曾出過白雲蘭片、梅花片、塗尖等類的名貴茶葉。明朝時期,涇縣尖茶便成批出口東南亞一帶,便是專門供出口用的,故而尖茶又被稱之為“洋尖“。這種茶葉雖然也是綠茶中的上品,但因為產量不少,是以價格一直不算高。

  屯溪綠茶簡稱“屯綠“,又稱“眉茶“。屯溪綠茶的集中產區在黃山腳下休寧、歙縣、寧國、績溪四縣,以及祁門裡的東鄉等地。黃山茶鄉所產的各種綠茶由屯溪集散、輸出、因此,統稱“屯溪綠茶“。因這些綠茶都在屯溪加工輸出,故名“屯綠“。“屯綠“在明萬歷年間即在國際市場上首露頭角,便是當做出售洋人的另一種上好茶葉對外海貿,也屬於較為常見的外貿型茶葉之一。

  在產地收購時,涇縣尖茶百斤也就是五兩,屯溪綠茶稍貴些是百斤六兩。運到福建之後,算上運費、儲存費並商賈的利潤等費用之後,這兩種茶葉的價格便會翻倍,尖茶要十兩,屯綠十二兩。鄭氏此前收購茶葉海貿,也差不多就是這個價。不過經鄭氏收購後,若是要海貿出口的話,尖茶價格便會到二十兩一擔,屯綠到二十四兩一擔,然後按這個價再賣給泰西人,甚至有時候會高達三、四十兩一擔茶葉,也都是有的。

  吳同清一開口便是按以往的價格喊價,看來還真是生意人的秉性,價格上是不肯輕易松口的,哪裡有半點急著脫手的意思?

  鄭衝聞言,冷下臉來道:“吳掌櫃,你這茶葉價格還當是賣給紅夷人的茶價麽?如今我們在和紅夷人打戰,雙方貿易斷絕,你按這個價給我鄭氏,讓我賣給誰去?”

  吳同清咬牙道:“鄭公子,明人面前不說暗語,你鄭氏掌控海貿,門路自然是有的,今年雖然斷絕了海貿,但也該有其他門路出貨的啊。”

  鄭衝冷笑道:“吳掌櫃,你好像弄錯了一件事,現下不是我急著想要收購茶葉,而是你急著將手上的茶葉脫手!若是如此,我們也沒必要談下去了。來人!讓下一位……”

  進來二字還未出口,吳同清急忙喊道:“鄭公子,且慢,有話好說。”

  鄭衝嘿了一聲,揮退已經開門進來的衛士,吳同清苦著臉道:“既然如此,請鄭公子示下,收購價格多少合適。”

  緩緩說道:“吳掌櫃,你這些茶葉估摸已經在福建轉悠了兩三個月了吧,人人都知道我大明與紅夷開戰,無人敢收購你的茶葉。你這一趟生意,說實在的,若是我不收購你的茶葉,你鐵定是要賠進去的。若是你想要現銀交易,我只能讓你保個本。不過我有另一條路子,可讓你保本,回去之後還能多賺一點。”

  吳同清聞言,眼前一亮道:“願聞其詳。”

  鄭衝拍拍手,幾名衛士抬了幾口箱子魚貫而入,放在吳同清面前,逐一打開之後,吳同清眼前一亮。只見這幾口箱子裡裝著的都是胡椒、香料、象牙、犀角、玳瑁、西洋絨毯等西洋貨物。

  鄭衝指著這些貨物說道:“我也並不瞞你,說實話現下與紅夷人斷絕了海貿之後,海戰一起,朝廷下旨,

海路斷絕,去呂宋的大批海船也停滯了許久,福建、廣東各處沿海都缺現銀。我鄭氏手上也沒有多少現銀,如果用現銀交易的話,我只能收購你一千擔茶葉,而且只要尖茶,每擔只能出到六兩。”  聞言吳同清頓時面如土色,這批尖茶收購價是五兩一擔,運至福建,還算上這幾個月的儲藏費,差不多也是每擔一兩銀子,鄭衝用現銀六兩一擔收購,他還真是只能保本而已,便連回去的行腳費也要虧進去。

  只聽鄭衝續道:“不過呢,若是你答應以貨易貨,我可以三千擔茶葉都收購下來,尖茶每擔我可以給到這些洋貨折銀價七兩,屯綠每擔折銀價九兩。”

  吳同清聞言微微一愣,鄭衝接著說道:“海貿斷絕,紅夷人上一趟吃了大虧,必定興兵前來報復,我鄭氏如今都在日夜備戰,更不知何時才會重開海貿。莫說我們的貨賣不出去,便是這些洋貨今後市面上也會少了許多。我們八閩之地洋貨都少了,更何況你們內地諸省?若是你換得這批洋貨回去,囤積居奇一番,更可抬高許多價格出售這批洋貨。尖茶每擔折銀價七兩、屯綠每擔折銀價九兩,換來的洋貨,運到內地去,價值便可翻上一番,你這一趟便算是賺回來了。”

  其實當吳同清第一眼看到這批洋貨的時候,便已經心裡動了以貨易貨的念頭。鄭衝說的沒錯,洋貨是很緊俏,而且象牙、犀角這些東西,吳氏在歙縣還有些作坊,可以將象牙雕刻成各種首飾、裝飾品甚至是象牙筷子,香料也是急缺的,絨毯也不錯。

  胡椒自不必說,雖然胡椒唐朝時候便傳入了,但在國中種植產地極少,產量也少得可憐。北宋一朝,全國只有廣州種植胡椒,每年產量不上百斤。

  此刻明朝時期稍好一些,雲南廣西也有種植,但仍舊不能滿足需要。川人做菜需要胡椒,醫生配藥需要胡椒,道家養生需要胡椒(唐宋元明四朝道士均相信口服胡椒以及呼吸胡椒燃燒時產生的香氣有助於延長壽命),迷信房中術的士大夫想要壯陽,也得胡椒助陣。

  產量小,需求大,便是海運極發達的宋朝,即便是外貿極繁榮,胡椒大量運入國內,胡椒在宋朝也是很稀缺的。就拿南宋時期的浙江農村來說吧,老百姓平常不舍得吃胡椒,只有貴客上門,才有可能地往湯碗裡放幾粒。胡椒在宋朝都極為稀缺,更何況是海貿遠沒有宋朝發達的明朝?

  從北宋到南宋,甚至從唐朝到明朝,中國人消費的胡椒主要都來自於東南亞,包括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地。因此這批洋貨之中,胡椒也是極為貴重的。

  不過老奸巨猾的吳同清雖然貪婪的舔了舔嘴唇,但還是搖頭道:“鄭公子,這價碼太低,是不是再升一升,若是能……”

  鄭衝毫不客氣的打斷他的話道:“吳掌櫃,我與你已經浪費了很多唇舌了,我說的價碼不會改,若是有興趣,咱們便讓帳房先生過來折算銀價,隨後易貨交易,若是沒有興趣,那我這批貨便另找他人易貨便是。後面還有很多人等著我呢!”

  吳同清苦著臉道:“這價碼太低,小人難以做主,若是能升一升,我也能做主。”

  鄭衝冷笑道:“出門在外的掌櫃,哪個不都是能做主的?你這話騙別人還行。”

  吳同清噗通一聲跪在地上大哭起來:“鄭公子,您行行好,我家老爺派我走這一趟貨,便是想讓我多賺一些回去,若是價碼太低,我難以交差啊。”

  老子信了你的邪,還玩一哭二鬧三上吊是嗎?鄭衝厲聲喝道:“來人,把他給我叉出去!”

  聞言吳同清立刻停了哭聲,急忙道:“好好,鄭公子,就按您的價碼,咱們立刻折算銀價。”

  鄭衝哼了一聲,這些商賈當真是為了利益會不擇手段,也不是那麽好談的。不過呢,現在的商賈起碼的信譽、商譽還是很好的,答應過的事,簽過的合約就一定會履行,不似後世那般不堪。

  當下鄭衝喚來帳房先生、驗貨牙人,便命吳同清與帳房先生到二層艙室之內去折算銀價,便是將茶葉的銀價算好後,用尖茶每擔六兩,屯綠每擔八兩的價格,置換等值的洋貨。

  同時也讓吳同清派人過來驗貨,而鄭衝這邊也會派驗貨牙人前去檢驗吳同清的那批茶葉貨色。最後雙方勘驗無誤,便會簽訂一份易貨合約,然後雙方簽字畫押。

  而不論是吳同清從產地收購茶葉,還是在福州鄭衝以貨易貨收購這批茶葉,甚至將來鄭衝將這批茶葉賣給荷蘭人還是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當中誰都沒提過茶稅二字。

  可憐的大明朝廷,一邊因為缺錢糧而不停的在農民身上加收三餉,可一邊卻放棄了商稅。魏忠賢還在的時候,大明朝僅浙江一省一年的茶稅便能收到二十四萬兩白銀,可他倒台之後,東林黨上台,這些年的商稅都是隨心功德,於是浙江一年的茶稅變成了十二兩,就真是十二兩,絕沒有漏了個萬字!

  好似這一趟吳同清自產地收購茶葉,每百斤茶葉原本該交茶稅兩百錢,然後到了福建這邊,鄭衝收購再出口給紅夷人,本來也該征收一道關稅的,可惜這些稅錢朝廷的東林黨不收。於是鄭衝就不好意思的笑納了,茶稅?關稅?那是什麽?

  而與吳同清談好之後,鄭衝換來的茶葉依舊可以用尖茶每擔二十兩,屯綠每擔二十四兩的價格賣給紅夷人,甚是可以更高價格出手。從中鄭衝在尖茶上每擔至少賺了十二兩,屯綠賺了十四兩,尖茶合計賺了19800兩,屯綠賺了18900兩。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