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海圖志》第二百七十五章 皇太極野望
  昏死過去的揚古利好不容易被屬下救醒,至此一病不起,不能理事,鎮江堡大小軍政事務皆由揚古利副手達爾漢代之,伊爾登等諸將輔之。

  這達爾漢乃是女真郭絡羅氏,努爾哈赤的外甥,隸滿洲鑲藍旗。初為牛錄額真,後來努爾哈赤將女兒嫁給達爾漢,為和碩額駙。積戰功,授一等副將世職。去歲明將孔有德等來降,便是達爾漢與後金宗室大將篇古屯兵江岸先接納孔有德,並領兵看守其戰船。

  揚古利一病不起之後,達爾漢面對眼前的局勢也是一個頭兩個大,東江鎮明軍居然絕地反擊,一戰阿山、葉臣所部,後金折損近五千精銳八旗,二戰鐵山邑,後金折損扈什布等五千蒙古八旗,三戰義州、宣川,鴨綠江南岸後金據點盡數丟失。想不到短短旬月之內,東江鎮居然死灰複燃了。

  達爾漢此人和揚古利一樣小心謹慎,東江鎮明軍居然能旬月內吞掉萬余後金軍,可見東江鎮明軍絕對得到了強援,而那強援多半就是孔有德口中所說的,那支擁有百艘戰船的福建鄭氏水師!

  因此,達爾漢決定按兵不動,號令鴨綠江北岸各處嚴防死守,隻恐明軍會趁勢攻打。然後他命人飛快將此間敗報急送進盛京,等待盛京那邊的旨意。此時雖然天寒地凍,大雪封山,但達爾漢也顧不得許多了,派出多路信使前往送信。

  幾天后,壞消息再次傳來,明軍三艘戰船出現在鴨綠江口,而且其中還有一艘非常巨大的戰艦!

  聞報後,達爾漢驚疑不定,親率諸將至江口岸邊遠遠眺望,果然只見江口海上,一片浮冰之間,三艘明軍戰船往來巡哨,當中果然有一艘巨艦!

  見得龍須號的身影后,達爾漢目瞪口呆的問道:“這、這是福建鄭氏水師的戰船麽?怎會如此巨大?”

  孔有德也被龍須號巨大的身影驚得說不出話來,他前趟出去巡哨,其實明軍水師的影子都沒見到就回來了,此時才第一次見得龍須號。孔有德也算久在水師,知道這麽大的船意味著什麽。

  “此船定是鄭氏戰船,北軍中從無此等大的戰船。”呆愣了半晌後,孔有德才喃喃說道。驚訝之下,孔有德其實說漏了嘴,若是他之前率船隊與明軍水師交戰過,豈會認不出龍須號來?

  達爾漢一時間也沒聽出孔有德話中的破綻,只是問道:“若明軍有此等大戰船在,我水師該當如何應對?”

  孔有德與耿仲明兩人對望一眼,不約而同的一起道:“避戰保船,謹守沿岸城寨!”

  達爾漢一時無語,隻得無奈的微微頷首,歎口氣道:“遼東海面上,鄭氏水師到來之後,只怕我大金海路將無寧日……”

  卻說達爾漢派出的幾路信使,冒著大雪封山的艱難,一路跋涉,當中有幾路信使在路上遇到各種事故而折損,但終有一路回到了盛京。

  盛京,即後世沈陽,後金現在的都城。自天啟五年,努爾哈赤遷都此處後,便開始營建盛京。皇太極接後金汗位後,仿照明朝,擴建盛京城垣、宮苑,將盛京營造成了關外第一大城。

  崇政殿,盛京皇宮中路前院正中,俗稱“金鑾殿“,乃是皇太極日常處理政務之處。此時殿上後金八大臣、諸貝勒、諸貝子、漢軍、蒙古各大將、文臣皆齊聚一堂,氣氛很是凝重。

  便在旬月之前,皇太極還在此處大宴群臣,熱熱鬧鬧的慶賀了新年,並且與眾大臣、貝勒商議今歲更易國號、進皇帝位之事。那時候後金形勢一片大好,

孔有德、耿仲明來降之後,年底又有尚可喜來信約降,皇太極已經派了揚古利等人前去收降,接著攻滅皮島,自此大金國再無後顧之憂。  蒙古諸部也在去歲降服,新年伊始,蒙古諸部都派了使臣前來朝賀。而大明朝被後金幾次深入中原腹地劫掠之後,已經奄奄一息。皇太極自以為大金國已經到了可以定國號、進皇位的時候,因此將此事提上了議事日程中來。

  當時皇太極還提出了開春後,大舉進兵朝鮮的軍略,他用揚古利之策,意欲先收皮島,假途滅虢,一舉降服朝鮮,讓朝鮮把盟約改一改,換成朝鮮徹底臣服後金的盟約,今後朝鮮永為後金屬國。

  皇太極甚至在與會上說過,後金出兵朝鮮,三個月時日便可令朝鮮臣服,而後在六、七月間,後金軍當分海陸兩路再侵入大明。這回他更是定下了雄心勃勃的戰略,以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諸部水師為海路,劫掠大明北疆沿海,甚至可以侵入大明精華所在的江南等地。而陸路則以後金八旗兵為主,邀蒙古諸部軍馬,一起深入大明腹地,繼續他們的搶劫事業,繼續削弱大明朝,直到將大明朝的根基徹底毀壞。

  不得不說皇太極的確是女真人的一代雄主,自他登位之後,一改努爾哈赤晚年對漢人殘酷的欺壓,開始善待漢人,重用漢臣,並且仿照明朝改革官製,設立六部,廢除後金一些野蠻的政策,比如去歲他就頒布旨意,廢除了殘酷的人殉制度等等。

  崇禎二年四月時,皇太極下令設立文館,翻譯漢文典籍,記注本朝政事,命並范文程、寧完我等漢人文臣入館理事,處理國書、奏章,參政議政。後又將文館改為內三院,即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各設大學士、學士,實際上發揮明朝內閣、翰林院職能。

  崇禎四年七月,皇太極又接受漢官寧完我建議,仿照明朝設立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但稍有不同的是,六部由八旗貝勒分掌部務,對皇太極負責,具有旗、政雙軌制性質。各部下設承政,相當於侍郎,各設滿、蒙、漢複職。改革之後,軍政大事皆集權與皇太極一人。

  而後金在他統領下,的確蒸蒸日上,更出現了孔有德等明軍大將,成建制投降的情形。是以不但皇太極,整個後金軍民們,現在都極度膨脹了起來,認為皇太極稱帝易國號,乃是天命所歸,順理成章之事!

  可是想不到十幾天后,壞消息卻接連傳來,讓本以為諸事皆在股掌之間的皇太極有些措手不及!

  首先傳來的是鐵山大營的噩耗!正月二十六日,也就是皇太極當眾宣布今年將易國號、登大位後第二十五天上,鐵山大營慘敗的消息傳來,舉朝一片嘩然!

  正白旗昂邦章京阿山、鑲藍旗甲喇章京葉臣戰死,麾下五千精銳八旗兵灰飛煙滅!多少年了,後金還從未經歷過如此慘敗!即便是當年明軍數十萬大軍來犯的薩爾滸大戰中,後金也沒敗得這麽慘的!

  當時皇太極氣得摔爛了他最心愛的羊脂玉酒盞,在朝會上將諸大臣、諸貝勒好一頓臭罵。皇太極生氣是有原因的,戰敗並不可怕,當年後金也有寧遠之敗,但可怕的是,這回鐵山之敗是為何敗的,居然每一個人能準確的告訴他,鐵山的後金軍五千精銳是怎麽沒的!

  幾份敗報中都語焉不詳,有扈什布傳回的敗報,也有揚古利傳回的敗報。扈什布在敗報中說,明軍得到鄭氏水軍支援,用了威力極大的火器轟擊踏冰攻島的後金軍,然後冰層裂開,以致全軍覆沒。而揚古利則說是有福建鄭氏水師大舉進犯,舟船百余艘,將士上萬,阿山等攻島, 一時不察,被其所算。但兩人在敗報中都使用了據說、聽聞、推想等字眼,讓皇太極很是不爽。

  好在當時還是漢官范文程出班來,說了一番話後,才讓皇太極消了怒氣。當時范文程道:“雖兩份敗報未曾言明究竟如何慘敗,但兩份敗報中都言有鄭氏水師北上參與戰事,東江鎮明軍與我大金軍,鏖戰十余載,彼此都知根知底,何以此趟一戰敗得如此慘烈,想來此趟失利關鍵便出自這鄭氏水師之上!”

  皇太極對范文程還是格外看重的,當下點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跟著范文程又道:“既然敵軍有生力軍加入,我軍不可大意,此刻天寒地凍,大軍不易出征,只能等開春之後再動刀兵。當先命諸部先固守城寨,待得查明敵情後,再做定止。”

  寧完我也說道:“先前有探子自大明內傳回消息,說大明朝廷下旨命福建鄭氏水師北上,但此刻還未曾知曉鄭氏來了多少戰船,主將何人,兵員多少,當命大明之內的探子再詳查後急報!”

  當時皇太極也認可了兩人的說法,於是命各部謹守城寨,並且急命關內後金探子、細作火速打探消息。但可惜此時冬日,消息傳遞不易,還能等到探子的消息,便再次傳來敗報。

  第二趟敗報達爾漢傳回的敗報!這趟敗報更讓人觸目驚心!明軍圍困鐵山邑後,先殲滅後金扈什布數千援軍,而後攻陷鐵山邑、義州、宣川等地,鴨綠江南岸一夜之間,後金地盤盡皆丟失!

  皇太極這回反而不怒了,他冷靜下來,連夜召集諸大臣、貝勒、漢人齊聚崇政殿商討此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