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海圖志》第二百七十六章 無事不可許
  崇政殿外鵝毛大雪紛紛揚揚而落,殿內牛油燈火忽明忽暗,皇太極一臉陰沉坐在九龍環繞的寶座上,目光嚴厲掃過玉階之下的一眾貝勒、大臣們。

  眾貝勒、大臣皆俯首垂面,不敢抬頭,皇太極無上的威嚴盡顯無余,此時的後金朝中,已經無人敢違逆這位即將稱皇帝的大汗了。

  皇太極繼位初,四大貝勒聯合執政。凡文武百官朝見,皇太極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三大貝勒“俱南面坐受”,軍政大事由四人輪流分值處理,儼然如四汗。三大貝勒雖然擁立皇太極為汗,但也經常自行其是,威脅皇太極的君主集權。

  俗話說,臥榻之側,豈能容他人酣睡。作為一位強勢英主,皇太極顯然不能容忍。天聰三年正月,皇太極借口三大貝勒“分月掌理”國政,煩勞未便,命八大臣傳諭,以後國政可令以下諸貝勒代之,倘有疏失,罪坐諸貝勒。三大貝勒無奈,皆稱善。皇太極遂以諸貝勒代理直月之事,剝奪了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分月掌理”國政的權力。

  其後,皇太極又先後誅革三大貝勒,首當其衝的便是二貝勒阿敏。天聰四年六月,因阿敏征討蒙古失利、灤州失守、盡屠永平、遷安官民及遽然逃歸,皇太極下令議罪。諸貝勒大臣揣得其意,羅列出阿敏十六條罪狀,合詞請誅。皇太極表示不忍加誅,下令從寬免死,加以幽禁。此時阿敏還被幽禁關押,生不如死。

  而莽古爾泰暴躁無謀,天聰五年八月,大凌河之戰,莽古爾泰不聽皇太極指揮,且拔刀相威脅。事後,大貝勒代善及諸貝勒等議準,莽古爾泰在禦前露刃,革去大貝勒,降居諸貝勒之列。幾個月後,莽古爾泰暴死。

  剩下一個代善寬柔謹慎,夾緊尾巴做人,至此皇太極穩掌後金無上權威,無人敢逆。

  “義州、宣川諸地皆失,誰能告訴朕,何以短短旬月之內,朝鮮局勢,糜爛至斯?!”雖然皇太極尚未稱帝,但朕這個自稱早早便開始用了。

  揚古利、達爾漢的敗報群臣皆已經傳閱知曉,這份敗報上其實已經說得非常明白,明廷調集了福建鄭氏水師北上,百余艘戰船支援東江鎮明軍,朝鮮後金軍各部措手不及,因此慘敗。既然原因都已經很清楚了,皇太極為何還有此一問呢?

  數內范文程出班跪奏,還是他明白皇太極的意思,當下拜伏於地道:“此趟朝鮮慘敗,皆是臣之罪過。臣主持文館理事,是臣周查不詳,料敵不全,輕敵所致,請皇上治臣之罪!”皇太極自元旦之後就已經宣布要進皇帝位,臣下等人自然也早已經改口。

  范文程一開口,眾貝勒、大臣都明白過來,皇太極這是在找人背鍋呢。其實早在去歲年末,便已經有細作自大明京城傳回消息,說明廷下旨教福建水師北上。當時後金君臣分析一番後,都認為此時遼海封凍嚴重,福建水師最快也要開春之後,才會大舉北上。當時皇太極是認同這個判斷,方才有調集葉臣、揚古利各部支援鐵山邑阿山所部,命其在開春以前,會同叛軍尚可喜所部攻取皮島。意圖便是搶在開春後北上的鄭氏水師之前,拿下皮島,徹底剪滅東江鎮明軍,讓鄭氏水師孤立。

  但誰也沒想到,鄭氏水師不但提前到來,而且來了上“百艘戰船”,後金軍輕敵導致大敗。這明顯就是後金朝廷決策失誤所致,低估了鄭氏水師的決心和北上的軍力,才遭到慘敗。而這種決策性的失誤,皇太極自然是不會背鍋的,他要維護他無上的權威,

而且又在即將稱帝的檔口,自然需要人站出來背鍋,否則有損聖德。  數內大貝勒代善也出班來跪奏道:“臣參與國政,未能洞察明軍奸謀,審視不密,以致軍前大敗,請皇上治臣之罪。”代善擁立皇太極,行事小心翼翼,這種代主認錯的機會,他自然不敢不說話。

  見范文程、代善兩人出來認錯,各貝勒、各旗主、各大臣也都紛紛出來認錯、自責,以維護皇太極的權威,到讓皇太極微感不好意思,因為當時群臣只是提出了分析和判斷,最後決策的是自己啊。

  皇太極輕咳一聲後,殿上認錯自責的聲音漸漸停歇,他這才朗聲道:“好啦,事已至此,也不必爭著認錯!范文程,你主理文館諸事,處理各地公文奏表,明廷消息皆是從你那裡來,此趟失查,便官降三級,以示效尤。”

  范文程俯首叩謝,隨後皇太極又看著代善道:“你代朕統領正白旗,麾下慘敗,你也難辭其咎,便削減你十個牛錄,免去和碩貝勒,貶為貝勒!”

  此言一出,代善身旁兒子嶽托等人均是臉上色變,惟獨代善面色從容,叩拜謝恩。原來自從元旦時,皇太極意欲今歲開春後稱帝,便有宮中傳出的消息,說皇太極有意在稱帝後封賞功臣,而代善極有可能被加封為第一位親王,世襲罔替,因此代善的家人以豪格為首早早便開始準備諸事,大肆宣揚。想不到這個時候,皇太極居然借此事重罰了代善,甚至連和碩貝勒都被免去,是以與代善親厚的人都有些詫異。

  皇太極目光掃視群臣,後金諸人皆是一陣凜然,跟著皇太極厲聲喝道:“此趟雖隻罰了范文程、代善二人,但其余諸人也不可自以為無過,今後行事當小心謹慎,不可再大意輕敵!稍後朕會頒布旨意,勸誡群臣驕慢之心,務以為戒!”群臣皆拜伏於地,口稱聖明。

  皇太極先解決了慘敗的由頭後,又傳旨撫恤戰死的將士,阿山、葉臣、扈什布等戰死將領皆封世職,蔭封子嗣。群臣皆跪拜,稱讚皇太極賞罰分明。

  皇太極賞罰完了之後,才皺眉道:“此趟敗績之後,可曾查探清楚,明軍到底何人統帥?”

  范文程急忙出班奏報道:“臣已經得到消息,此趟鄭氏北上的大將乃是福建總兵鄭芝龍長子鄭衝,現下官拜泉州守備。聽聞此子驍勇無匹,去歲在與紅夷船隊惡戰中,獨自一人奪下紅夷一艘巨艦,更陣斬東海海上巨寇劉香,閩人皆喚其為鄭氏龍須兒,引為八閩海上長城!崇禎曾下旨褒獎,說他是弱冠英傑,當世無雙。”

  皇太極哦了一聲,來了興趣,雙手撫膝道:“接著說。”范文程接著說道:“臣還查探得,此子乃是明廷致仕大學士徐光啟高徒,傳聞此子學貫中西,文武雙全,還在福建籌辦安平會,辦以工代賑,賑災解困,救民無數。而且在鄭氏之內,威望極高,僅次於乃父鄭芝龍。”

  皇太極聽了之後,面露羨慕之色,歎口氣後,謂群臣道:“為何這等弱冠英豪,不能為我所用?真是可惜了。”

  范文程其實心中有苦難言,因為他得到的消息中,這鄭衝隻率一艘戰船先行北上,與軍前得到的奏報有極大出入。但范文程此刻在大殿上也不敢公然說出來,否則必然引起軒然大波。更何況誰也不會相信,鄭衝隻領一艘戰船北上,就殲滅了上萬後金大軍,誰人會信?若此事是真的,難免打擊後金士氣,是以范文程暫且先隱忍不說,打算稍後單獨對皇太極奏報。

  又聽皇太極的話後,范文程知道皇太極愛才之心又起,當下接著說道:“此子大才,不但通曉海戰、陸戰,而且文采極佳,這裡有一首詩,傳聞乃是他的大作。”

  皇太極哦了一聲喜道:“快念來聽聽。”當下范文程便將鄭衝剽竊的那首“我勸天公重抖擻”的詩句念了出來。

  皇太極聽了之後,若有所思的道:“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果然是可傳頌千古的好詩句,這位鄭氏大公子真是文武全才。這明國皇帝不會用人,這等人才居然只是個小小的守備官職,真是屈才了。”

  范文程當下試探的說道:“聽聞此子從前放蕩不羈,喜愛美色,而其父鄭芝龍貪戀權勢,更加愛財,不若遣使前去,遊說這位鄭大公子歸降,並勸其父一同歸降如何?這鄭氏父子手綰福建水陸兵權,若是能勸得兩人歸附皇上,我大金不但多了兩員大將,更將多一支能征慣戰的水軍,就連東南福建都可為我所有,大明海疆更是再無我大金軍不可去之處!而且福建之地若是舉兵歸附,更可直接威脅大明江南腹地,江南乃大明賦稅重地,若能取下江南,則攻滅大明,指日可待!”

  一席話不但說得皇太極面紅耳赤,興奮異常,更是說得殿上後金群臣也都面露興奮之色!鄭氏父子的價值,在這一刻被范文程說得顯露無余,若後金真能勸得這兩人投降,攻滅大明,入主中原,當真不再是遙遙無期之事了!

  當下皇太極謔的站起身來,朗聲說道:“好!先派人前往皮島,約見這鄭大公子,不管什麽條件,都可答應他!他要多少女色,都可答應,就算是我大金皇家女子,也可許他!他要官位,可破格封他為固山額真,世襲罔替,他父親可封漢軍王爺!他要財,不論多少,也都可答應!總而言之,只要他父子肯歸附我大金,無事不可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