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海圖志》第二百二十五章 朝鮮的消息
  徐光啟聞言,笑了笑道:“陳應元乃是萬歷四十一年進士,他的坐師乃是周延儒,此人雖為閩人,但卻是周延儒一黨人物。更兼此人處事小心,隻隨大勢,不問對錯,他是不會為了福建水師而得罪登萊水師的。”

  頓了頓徐光啟接著說道:“如今登萊水師乃是前任東江鎮總兵黃龍侄子黃蜚統帶,朝中多有人支持由黃蜚出任東江鎮總兵,你此趟領軍北上,便是壞了人家的升遷之路,登萊水師必將視你為眼中釘。天下水師是一家,這話在登萊水師面前,只怕不管用。”

  鄭衝思忖片刻後,苦笑道:“師傅所言甚是,山東之地恐怕容不下我等。即便勉強去了,也定然會被處處刁難。”自己人為難自己人,貽誤戰機,這是明末大明朝的一大特色,也是明亡的原因之一。

  徐光啟微微一笑道:“你也不必氣餒,便如你所說,山東不行,還有朝鮮!你此去遼東,海戰百勝不在話下,但若真要能牽製住建奴,關鍵不在海戰,而在朝鮮!甚至你水師能否在遼東站穩腳跟,第一要務不在海戰,而在朝鮮!”

  鄭衝頷首道:“師傅所言甚是,就算我海戰贏一百次,陸上奈何不得建奴,也是無用。朝鮮乃是我水師在遼東站穩腳跟的關鍵,若是朝鮮投降建奴,只怕我水師都難以在遼東立足。”

  徐光啟面色肅穆,口中問道:“既然你已經知道朝鮮乃是成敗的關鍵,那對朝鮮情勢知道多少?”

  這一下可把鄭衝給問住了,當下老實道:“朝鮮的消息,此前徒兒也曾多方打聽,多是從海商、朝廷邸報中得來的消息,其中許多語焉不詳,又或自相矛盾的消息極多,是以到現下,徒兒對朝鮮形勢還是一頭霧水。”

  鄭衝說的是實話,自從決定要北上之後,他便差人多方打聽朝鮮消息,但很可惜朝鮮的消息極少。朝廷邸報上對於朝鮮的消息還停留在袁可立做登萊巡撫時候得來的消息,朝廷邸報上最後來自朝鮮的消息是,天啟三年,朝鮮內亂。而從海商、遊商那裡聽來的消息更不靠譜,一會兒說朝鮮已經歸附建奴,一會兒又說朝鮮內亂不止,也不知誰的消息是準確的。鄭氏雖然與日本通海貿,但朝鮮和日本自萬歷年間交戰後,一直沒有互通商貿,是以日本那裡很難打聽到朝鮮的消息。

  沒辦法,在這個通訊基本靠吼,傳信基本靠跑的年代,消息就是這麽閉塞。大明朝自從毛文龍死後,已經多年未派朝臣出使朝鮮了。或許朝廷是知道朝鮮的一些情況,但卻封鎖了消息,並未於邸報中公傳天下。

  說起朝鮮來,鄭衝依舊是有些弄不懂朝鮮何以能在這魔改版的明末能支撐這麽久。雖然這些日子他得到的消息雜亂無章,但得到的信息之中,都表明朝鮮與後金一直沒有發生過戰爭!

  記得後世歷史上早在皇太極繼位的第一年,也就是大明天啟七年,後金就該發動第一次入侵朝鮮的戰爭了,可這個時空的朝鮮居然與後金一直相安無事,實在是令人費解。

  當下徐光啟聽了鄭衝的話後,笑了笑道:“朝鮮的形勢你所知不多,也不奇怪,這些年朝廷是有意封鎖朝鮮的消息。”

  鄭衝大吃一驚道:“這是為何?難道朝鮮真的已經投靠了建奴?”

  徐光啟輕歎一聲道:“雖然還算不上背棄了我大明,但朝鮮與建奴實則早有默契。為師多年都在關注朝鮮形勢,便與博文剖析一二好了。”

  當下師徒倆便在將台上坐定,徐光啟接著說道:“為師多年派人收集朝鮮消息,

其實這些年朝鮮一直動蕩不安的。如今朝鮮王乃是光海君李琿,此人乃先代朝鮮李昖次子,生母為恭嬪金氏。李琿早年受封光海君,萬歷二十年壬辰倭亂時,被封為王世子,並臨危受命,分朝撫軍,在擊退倭國之戰上也有功勞。但是他的地位一直不穩,世子身份始終未能得到我大明承認。萬歷三十六年,宣祖薨逝,李琿即位,翌年才獲我大明冊封為朝鮮國王。他即位後,逐漸起用李爾瞻、鄭仁弘為首的大北派,屢興疑獄,先後處死了胞兄臨海君、養侄晉陵君、幼弟永昌大君、侄兒綾昌君等王位威脅者,並將繼嫡母仁穆大妃幽禁於慶運宮。”  徐光啟這般一說,鄭衝與腦海中的史料對照,倒是分毫不差。只聽徐光啟接著說道:“這李琿即位後,正值建奴興起,我朝要求朝鮮出兵協助明軍討伐後金,李琿起初推三阻四,我朝使臣三次催請,他方才同意。隨後李琿命都元帥議政府左參讚薑弘立為五道都元帥,金景瑞為副都元帥,統帥朝軍一萬三千人出戰。但朝軍戰敗,薑弘立及下屬三分之二投降,只有左營將軍金應河率少數朝鮮軍力戰而死。此後李琿不敢再與建奴動刀兵,周旋我朝與建奴之間,奉行不背明、不怒金之策,但遭到絕大多數大臣的反對。”

  聽到這裡,鄭衝才恍然大悟,頷首道:“原來如此,這朝鮮雖然名義上還是我大明藩屬,但與我大明之敵眉來眼去,也不聽朝廷之命,斷絕與建奴往來,是以朝廷覺得有損顏面,所以封鎖了朝鮮的消息。”

  徐光啟點點頭道:“正是,記得毛文龍被誅殺前,朝廷多次派使臣入朝鮮,帶去了皇上的親筆諭旨,要朝鮮國王斷絕與建奴往來,並與東江鎮聯軍攻打建奴。雖然每次使臣前去,朝鮮國王都客氣答應,但一直都沒有任何行動。反而因為這朝鮮國王態度曖昧,引來一些朝臣不滿,幾次策劃反亂,他朝鮮國王便以國內不穩為由,拒絕出兵。”

  鄭衝摸著下巴道:“此時朝鮮軍民還是心向我大明的,自然不會答應這李琿鼠首兩端的做派,反他是必然的。”

  徐光啟道:“不錯,正因如此,自天啟三年起,朝鮮便陸續發生變亂。先是李琿的侄子綾陽君李倧發動宮廷變亂,但很快被李琿平定,李倧被捕,其黨大多被殺,而李倧因我朝使臣一再要求,方才免死,而後被流放江華島,崇德二年移配濟州島。”

  聽到這裡鄭衝總算是發現了與歷史的出入,歷史上這位綾陽君李倧發動的政變可是成功了的,李琿被廢,而他自己做了朝鮮國王,是為朝鮮仁祖。正是李倧做了朝鮮國王之後,一改前任李琿中立的外交之策,一邊倒的支持大明,是以才有後面丁卯、丙子兩次胡亂,最後朝鮮被建奴擊敗,徹底投降建奴。

  而這個時空的朝鮮,綾陽君李倧的政變居然沒有成功,朝鮮仍然是李琿當政,自然還是那套不背明、不怒金的中立之策,想來建奴見朝鮮保持中立,也就集中兵力對付明朝,沒有派兵攻入朝鮮。

  “原來如此,沒想到李倧的政變沒有成功啊。”鄭衝輕歎一聲。

  徐光啟接著說道:“此後朝鮮又有將軍李適等陸續發動叛亂,朝鮮這些年一直都在忙於平定內亂,內部不靖。而我朝也難以掌控朝鮮局面,毛文龍死後,東江鎮局勢也急轉直下,是以朝廷也就沒在教朝鮮出兵遼東。而朝鮮一直暗中與東江鎮互通商貿,賣糧食給東江,但朝鮮也和建奴開互市,也未與建奴斷絕往來。聽聞被建奴俘獲的朝軍,後來大多都被放回,那五道都元帥薑弘立更是因會滿語,被建奴留用,他二兒子還與建奴大貝勒代善的養女成婚。”

  聽完徐光啟講述後,鄭衝心下了然,當下沉聲道:“原來如此,看來朝鮮是一直保持中立,是以才未曾遭建奴進犯,我還以為是朝鮮開掛了呢。”

  徐光啟奇道:“什麽開掛?”鄭衝乾笑兩聲道:“徒兒胡說八道的。”

  徐光啟笑了笑,也沒在意,他這個徒兒時常有胡言亂語,他也習慣了。當下徐光啟接著說道:“其實在為師辭官之前,曾建言朝廷,派遣一大臣到朝鮮征兵,掌控朝鮮局勢,以防禦建奴。當時朝廷已經準允,為師便打算親自前往朝鮮,並帶上為師一位好友畢方濟一起前去。這畢方濟乃是泰西神父,也是位學貫中西的人物。”

  畢方濟?鄭衝很快想起此人來,這位意大利神父可不是一般的傳教士,他除了傳教之外,對大明朝可是幫助頗大的。滿清入關後,畢方濟擔任使臣去澳門求援,為大明朝積極奔走,甚至借來葡萄牙士兵,直接參與對滿清的作戰。

  永歷元年,畢方濟再次出使澳門購買火炮和向葡萄牙人借得士兵三百名。畢方濟在五嶺山頂架設火炮阻止清兵進攻,與南明戰將瞿式耜、焦璉(也是天主教徒)在桂林保衛戰中大敗清兵,擊殺敵人數千人。

  畢方濟在永歷三年去世,永歷帝還冊封他為大明朝的太師。可見其人在抗清大業上,對南明幫助極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