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海圖志》第二百八十三章 外廷不足恃
整個獻俘儀式非常的繁瑣,而且處處透著崇禎那種暴發戶式的嘴臉。一場來之不易的大捷,他定然是要好好威風一回的,是以場面安排得十分繁瑣而且拖遝,處處都透著腐朽沒落王朝的氣息,好似回光返照一般,大明的武威在這一刻發揮得淋漓盡致。

眾大臣們也很湊趣,沒人提出異議來,沒人關心東江鎮的欠餉問題,沒人關心後金軍之後會如何報復,更沒人關心如何趁此大勝發動對後金的反擊。大明朝在殺了熊廷弼、袁崇煥之後,唯一能走一步看三步的人就剩下一個孫承宗了,而孫承宗現下卻被貶在家賦閑。在朝中的大臣中,也就剩下些明哲保身之人,雖然也還有些清流和忠臣,但他們都不是長於戰略之人,鄒維璉等人也只是走一步看一步的人。

崇禎在午門前擺足了皇帝的威嚴和天朝上國的威風後,吩咐將這些俘虜交給刑部,著人安排到菜市口立即斬首,尚可喜等反叛軍將處以千刀萬剮之刑,然後尚可喜的首級將會傳首九邊,警告那些邊軍大將們,背叛者的下場是什麽樣的。

崇禎朝剮掉的大臣中,或許也只有此刻的尚可喜一人可說是罪有應得。袁督師被剮固然是千古奇冤,而稍後幾年,被溫體仁等奸黨誣陷“杖母不孝”和“奸妹”的一代才子進士鄭鄤,也被處以剮刑。至於熊廷弼等冤死的大將也都差不多,其實大明朝自己殺掉的大將大臣遠比敵人殺掉的要多。

當全部俘虜皆被斬殺、剮掉之後,首級全都收集起來,隨後連同許多戰利品,獻俘太廟,崇禎親自到太廟像祖宗們報告了這一大捷。獻俘太廟之後,隆重的獻俘儀式才算告一段落。

本來獻俘之後,應該就是重頭戲,封賞有功之臣。此番大勝,乃是寧遠大捷、鎮江大捷以後,大明朝真正意義上的一場大捷。寧遠大捷、鎮江大捷,雖然都是大捷,但都有共同的毛病,那就是所獲首級太少,鎮江大捷中雖然也俘獲了百余名戰俘,但首級很少。並不像這場大捷這般,首級數千顆,戰俘數百人。

照理來說,朝廷的封賞應該是很隆重的,但獻俘之後,崇禎卻下旨,說封賞之事稍後宣布,先召俞碩明平台奏對。

平台是一座依宮而建半邊向陽的閣台,建極殿以北居中為雲台門,其兩側為雲台左右門,又名平台。這裡沒有一泓池水,也沒有可賞之花。明朝皇帝“召對”群臣制度,從萬歷中期怠政便中斷。泰昌、天啟兩朝,沒有進行“平台召對”。崇禎帝繼位以後,崇禎元年從正月到八月,崇禎帝在平台頻繁召對群臣,商討國事。因在平台召對廷臣,所以叫“平台召對”。而在崇禎帝決心複古之後,平台召對逐漸改在了內廷。此刻崇禎忽然又平台召對,而且召對之人乃是一介低級軍官,令人有些驚訝。

平台召對,崇禎親自主持,內閣首輔溫體仁、次輔吳宗達、閣臣文震孟等人赫然在列,對面就只有俞碩明一個人。俞碩明面對崇禎和一眾朝中大佬時,不由得趕到了莫大的壓力,一股壓迫感讓他跪伏在地,汗流浹背而不敢抬頭!

“起來說話,不必慌張。”崇禎給夠了俞碩明壓力後,緩緩說道。

俞碩明道一聲不敢,崇禎道:“君臣奏對,據實說話便可,起來說話。”

崇禎再次開口後,俞碩明這才叩謝了起身來,垂手立於面前,眼觀鼻、鼻觀心,目光都不敢亂看。

“聽聞此趟鄭衝乃是一船獨進,隻率領了五百兵將前往遼東,本來說鐵山大捷,許多朝臣都是不信的,可今趟你押送這許多俘虜和首級回京報捷,

眾臣工才算是信了。只是朕和眾臣工都很好奇,這鄭衝是如何以五百兵將,便得此大勝的?你們的報捷文書中,語焉不詳,可當面詳細陳說來。”崇禎緩緩說道。這話並不假,毛文龍在世之時,東江鎮兵力軍勢頂峰之時,也沒能獲得這般大捷,現下沈世魁統領的東江鎮更是接連損兵折將、喪師失地,戰兵不過一萬八千人,而且缺衣少糧,鄭衝隻領五百人、一艘戰船到了遼東就取得這般大捷,多少是讓人費解的。

此前許多言官也提出過質疑,但在俞碩明押送首級、戰俘達到京城外北大營後,兵部、禦史等許多人都驗看過那些首級和戰俘,都是真的建奴首級,絕無一枚首級作假,而且拷問戰俘後也得到了明確的結果,建奴大將阿山墮水而亡,葉臣當場戰死,麾下五千余後金大軍悉數被殲滅。這才打消了許多人的疑惑,但對於鄭衝是如何取勝的,大家都更加好奇了起來。

而戰報之中的話,與其說是語焉不詳,倒不如說是閣臣們和崇禎都不相信裡面說的,認為裡面描述火箭破敵的場面太過奇幻,春秋筆法過重,是以想要問個清楚。

古代的奏章、捷報之中,多用春秋筆法,這是人所共知的,比如袁都督當年的寧遠大捷中就曾今報捷說,紅夷大炮一炮糜爛十余裡,斃敵無數雲雲。

崇禎看多了這些捷報,也看多了這種春秋筆法,這回反倒是對鐵山大捷中描述的“百枚火箭,擊殺建奴大半”這種真話不信了,所以崇禎也想問個明白。

聽得崇禎問話,俞碩明不敢怠慢,便將鐵山大捷過程細節一一說了出來,無一遺漏。大致上和捷報上說的是一樣的,但崇禎等人似乎還是不相信強悍的建奴大軍會被區區一百五十余枚火箭擊敗。

“工部有人來了麽?”崇禎忽然問道,當然得到的回到是沒有,在場的都是內閣重臣和崇禎的親信太監們。

“張彝憲來了麽?”崇禎又問一聲,曹化淳才道:“皇上,張公公在後面候召。”

崇禎緩緩頷首道:“讓他上來,他該管工部,有話問他。”曹化淳當即領命,讓人宣召張彝憲去了。

崇禎朝是個善變的朝代,崇禎初年時,崇禎掃除魏忠賢,坐穩龍椅,靠的是眾正盈朝的東林黨,可從崇禎二年年底開始,崇禎又開始不信任文臣們了。

原因很簡單,袁崇煥之事對他的打擊實在太大了。袁都督被破格提拔為薊遼督師,要什麽給什麽,崇禎可以說是給了足夠的信任,但可惜換來的卻是建奴入關燒殺搶掠,兵臨京城之下,這種打擊讓崇禎對文臣們產生了嚴重的信任危機!

崇禎帝當然不會意識到,真正的奸臣不是錢謙益,而是溫體仁一夥。也沒能想一下,後金之所以避開袁崇煥,繞過寧遠,由大安口、龍井關、洪山口入關進逼京城,正是因為袁崇煥防守遼東是後金不可逾越的長城,殺袁崇煥無疑是自毀長城。

總之崇禎帝認為:“外廷皆不足恃”。他說:“朕禦極之初,撤還內鎮,舉天下大事悉以委大小臣工,比者多營私圖,罔恤民艱,廉謹者又迂疏無通。己巳之冬,京城被攻,宗社震驚,此士大夫負國家也。朕不得已,用成祖監理之例,分遣內臣監視。”“士大夫負國家”成了崇禎帝思維的一個新的症結與特點,他把文官集團一竿子打死了……

崇禎四年九月至十一月間,崇禎開始了他瘋狂而且任性的做法,他下旨做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結舌的任命:太監張彝憲總理戶工二部錢糧,太監唐文徵提督京營戎政,太監王坤、劉文忠、劉允中、吳直等分赴宣府、大同、山西監視兵餉;另外,太監王應朝、張國元、王之心、邵希韶等太監分別往關寧,薊鎮東協、中協、西協監軍。

自此,各地重鎮都派有太監監軍,職權在督撫之上。其中令人驚詫的是,崇禎帝派內臣總理戶、工二部錢糧,將堂堂的戶、工部尚書擱置一旁。這是前所未有的現象,這種做法很自然遭到了文臣們的極力反對,他們認為這是“辱朝廷而褻國體”。南京禮部主事周鑣上疏,懇請裁抑宦官,卻被削職。

有一次,崇禎帝對大臣們說:“諸臣欲實心任事,朕也何需此輩?”這句話說出了崇禎的心聲,他是恨鐵不成鋼啊。

崇禎六年,閱視宣府太監王坤上疏彈劾大學士周延儒,使宦官與官僚之間的鬥爭更趨激烈。宦官公開上疏,無所忌憚地攻擊文官之首,這也是歷朝罕見的現象。給事中傅朝佑、左副都禦史王志道上疏極言其非,卻被崇禎帝視為“沽名立論”,削職而去。奇怪的是,在這場鬥爭中,內閣持沉默態度。其實也不必奇怪,內閣溫體仁等人就是希望扳倒周延儒的,所以沒人反對,相反溫體仁還補刀了。

所以此刻崇禎想要召問工部,居然是找太監張彝憲前來,只因為這太監此刻管著大明朝的戶部和工部!

少時張彝憲奉召到來,方才行禮之後,崇禎劈頭就問道:“你該管工部,朕問你,工部所造火箭,百枚火箭能否殲滅數千軍馬?!”

求月票訂閱支持,另外推薦好友田園貓的新作《不做熱兵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