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海圖志》第四百五十六章 回京的艦隊
初冬時節,海面上的晨霧消散得格外緩慢,朝陽升起後,霧氣漸漸才漸漸消散。海面上一支十二艘戰艦組成的船隊,正頂著北風,以側帆和三角帆為動力不斷的艱難前行。

十二艘戰艦之中,八艘鄭氏新入役的戰艦緊緊跟隨在龍須號等四艘老艦身後,破浪前行著。

來福建時鄭衝帶回來的是龍須號、奮威號、超武號、揚勇號,回去的時候,他的麾下多了八艘新造的戰艦,均是仿泰西船型,加上鄭衝和朱宏碁、朱克柔父女兩的改良方案打造而成。

八艘戰艦分別是安平造船廠下水的果毅號、決勝號、雄風號;泉州造船廠下水的霹靂號、雷霆號;漳州月港造船廠下水的震澤號;福州造船廠下水的鋒芒號、銳利號。

鄭衝這一趟北歸可以說將最近大半年來新下水的戰艦都帶往北方去了。

對於鄭衝組成聯合艦隊找倭國麻煩,鄭芝龍的態度是十二萬分支持,他也被上一趟倭國人搞的陰謀算計給惡心到了,只是一直騰不出手來問罪於倭國。

現下鄭芝龍見得鄭衝找了這麽好的一個借口,出兵乾預倭國內政,正求之不得。何況鄭衝也向鄭芝龍說明了,此趟會求得朝廷旨意,名正言順出兵倭國,就更讓鄭芝龍放心了。最後就是鄭芝龍從此趟軍事行動中看到了巨大的利益,戰爭賠款、開放倭國更多的港口,剿滅倭國海上軍力等等。

鄭芝龍這邊很好勸服,說服鄭芝龍後,沈猶龍也是支持此事的。沈巡撫始終不認為此前常常侵犯海疆的倭寇會是大明自家的海商,他一直都認為,倭寇就是來自倭國。現下鄭氏出兵剿滅倭國的海上力量,今後將能永保大明海疆安靖。

大明海疆一旦平穩了,沈猶龍也動起了上書朝廷,開放更多港口的心思。他始終覺得在福建東南和鄭芝龍等人一道私開港口海貿,是有欺君之嫌。要是朝廷能早一日下旨,解除禁海,那沈猶龍也能早一天如釋重負。

然後是太監王之心也支持此事,這監軍太監素來好事,他就怕自己在福建乾不出什麽好的成績來,被皇帝調去守陵。鄭氏出兵倭國,不但可以一雪四十年前的恥辱,更可以彰顯大明國威,最要緊的是不用花朝廷一文錢,又能讓王太監再撈一把政績,何樂而不為呢?

於是,鄭衝才出發北上,福建東南水師提督、福建總兵鄭芝龍、福建巡撫沈猶龍、福建水師監軍太監王之心等一乾福建官吏上書的奏折便已經遞送京城去了。奏折的內容,自然是請求出兵倭國,徹底平定倭寇之亂。

其實所謂的倭寇海盜這幾年差不多都被鄭芝龍剿平了,自從鄭芝龍開放五口通商後,滋生倭寇海盜的溫床就徹底被抹除,現在說徹底平定倭寇,也只是一通借口而已了。

坤儀公主這邊似乎就有點不順,她與黃汝良見面三次後,方才得了黃汝良的首肯,答應上書給崇禎,附議鄭氏出兵倭國。鄭衝知道原因,黃汝良非好戰之人,他認為攘外必先安內。如今大明遼東有建奴未平,川中有偽逆大順沒有剿滅,加上最近荊襄起事的白蓮教徐佛部,黃老太傅想不明白鄭氏這個時候放著國內這些亂賊不打,為何偏偏要跑去倭國生事。

好在坤儀公主引經據典,最後還是說服了黃老太傅。她的理由也很簡單,鄭氏精強者乃水軍,陸戰非其所長。即便將來要征調鄭氏出兵應援內陸,也該當讓鄭氏無後顧之憂。眼下放眼東海,唯一還能對鄭氏水軍有威脅的便只剩下倭國水師了。

坤儀公主耐著性子勸說了黃汝良三次,例舉了倭國與中原王朝的幾次衝突,

最終才讓黃老太傅相信倭國人狼子野心,不甘久居人下,待他國力恢復,必定會東犯朝鮮。鄭氏此刻出兵倭國,正是解除後顧之憂的好時機。況且今歲建奴沒有入關劫掠,大順朝在川中自相殘殺得正歡,荊襄鬧起的白蓮教起事,朝廷已經派遣盧象升領天雄軍前往平叛,想必也暫時不會需要鄭氏出力。因此,這個空閑時光正是出兵倭國的大好時機,錯過這個時機,只怕後面就再難騰出手了。而且此時正值倭國內亂,正好亂中取利。

勸到後面,坤儀公主也有些明白過來,黃老太傅其實早就被勸服了,他還在猶豫的原因是出在鄭衝身上。鄭衝剛剛和黃繡英成婚還不到一個月,又要北上遠征倭國,這海上征戰,比陸上凶險萬分,四面都是波濤萬頃,一旦坐船出事,便是屍骨無存之禍,黃汝良是擔心自己孫女初嫁就守寡。

一開始坤儀公主也覺得有些奇怪,一向公忠體國的黃老太傅為何會變得如此護短,但轉念一想也就明白了。人老了之後顧慮就多,為家人兒孫考慮的就多,是以有些畏手畏腳了。老太傅這是擔心他上書之後,一旦事成,鄭衝領軍出征倭國,要是有個什麽三長兩短,黃繡英會埋怨是自己這個爺爺親自推孫女婿走上這條不歸路的。

猜想明白了黃老太傅的心思後,第三次登門拜訪,坤儀公主請了黃繡英同去。黃繡英給黃老太傅說了許多心事,特別是前番隨鄭衝北上赴遼的一些經歷,深明大義的說了許多在遼東戰死的福建子弟事跡,最後說:“夫君乃國之棟梁,又是武將,為國征戰乃是天職,爺爺切不可徇私護短而誤國誤民。福建子弟為國捐軀者不知凡幾,夫君乃三軍統帥,又豈可因兒女私情,而畏難不前?孩兒自嫁與夫君,便已經有武家之妻的覺悟,爺爺不必掛念。”

黃老太傅最後也想通了,當下便大筆一揮,親自書寫了一封書信教人連夜送往京城去,這書信便是他親自倡議出兵倭國的書信,想必崇禎看了之後一定會心有觸動。

福建的欽差事務辦得很體面妥當,錢士升還特意了解了鄭氏移民台灣的情況,更深入民間對福建征剿三餉的攤派情況。他驚奇的發現,福建這種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窮地方,居然能將三餉如數繳齊,而且民間攤派的負擔也不是太重。

隨著深入了解,錢士升看明白了,福建之所以能完成三餉攤派,完全是因為開了幾個港口海貿的緣故,鄭氏和當地巡撫衙門聯手,開始收納海貿關稅,一年下來的稅銀不但足以支應三餉攤派,而且還能充盈地方府庫。

後來錢士升被鄭芝龍、沈猶龍、王之心等單獨邀請過幾次,也深談過幾次。接著是鄭衝和他談,再後來是坤儀公主。最後這位大學生懷中揣著鄭氏的年敬,決定對鄭氏私港之事守口如瓶,待得時機適當時,會附議福建方面的倡議,全面解除海禁。

有了福建幾位大佬在前面上書陳情開路,坤儀公主繼續給她在朝中的幾位重臣去信聯絡,讓他們準備好材料,待得此事開始朝議之時,他們能附議這出兵倭國的奏疏。

“到了天津之後,你不必隨本宮回京,你可以繞道去保定高陽,探望一下孫承宗孫閣老。”龍須號的將台之上,坤儀公主端坐帥位之上,眯著眼睛,看著左邊晨曦的驕陽,緩緩說道。

鄭衝嗯了一聲道:“微臣明白,未奉召,外臣不得入京。”鄭衝的差事只是護送坤儀公主和欽差錢士升南下福建,這趟到了天津,差事就算完了。

“你放心,你的妻妾女兒,本宮會妥善照料,你在京城的福建會館也有人手相幫,不會怠慢你的家人。”這趟北上,坤儀公主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接鄭衝的家眷北上,便在幾天前,張靈素出了月子,福建的差事也辦完,便即跟隨鄭衝船隊一同北上京城。

鄭衝微微躬身道:“微臣多謝殿下厚愛,家小托付公主殿下,微臣也放心些。”

“柳如是這裡,本宮也會將她安頓在京城,給她改名換姓,先躲藏一陣再說。”坤儀公主淡淡的說道:“徐佛在荊襄起事,乃是誅九族的謀反大罪,柳如是乃是她的養女,南京刑部已經下了海捕文書要捉拿她。不過你放心好了,她在京城, 有本宮和錦衣衛庇護,一點皮毛都不會傷到。”

柳如是這趟也跟隨船隊北上,不過她已經不能回南京了,現下秦淮河上以前凡是和徐佛有來往的人都被南京刑部及南京錦衣衛請去喝茶了,柳如是乃是徐佛手下第一名姬,又是她的掛名養女,官府如何會放過她?不過此刻有坤儀公主庇護,自然無事,誰也想不到荊襄起事造反的白蓮教徐佛養女,會被大明長公主收容。

鄭衝聞言後,想了想,小心翼翼的低聲道:“殿下,要不讓柳如是跟著微臣好了,稍後微臣回朝鮮也好,還是去征討倭國,那都是在海外,也可替殿下免去不少麻煩。”

坤儀公主思忖片刻後,點點頭道:“也好,她跟著你在海外,總好過在京城過著躲躲藏藏的生活。”頓了頓,公主嘴角勾起一個笑容,低聲道:“你將幾位妻妾都留在京城,卻帶著一個情人出海,就不怕你的老婆們吃醋嗎?”

鄭衝呃了一聲道:“其實微臣還想奏請公主殿下,王月娘和徐成衿精通醫術,微臣想將兩位夫人帶在身邊留用,李順貞乃朝鮮郡主,在朝軍中威望頗高,也需同微臣回京城……”

坤儀公主聽完後,怔怔的道:“好你個鄭衝,你這出征打仗居然還帶這麽多妻妾同去,你也不怕禦使言官們參劾你?”

鄭衝微微一笑道:“微臣想來,這些在殿下這裡都只是小事一樁吧。”

坤儀公主輕歎一聲,扶額道:“也罷,稍後我讓吳孟明補幾份文書,你的幾個妻妾都算是錦衣衛的人,今後讓她們以錦衣衛身份便隨你出征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