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貞觀太上皇》第90章:格物致知
  時間緩緩流逝,待李淵等人到達涇陽縣崇文鄉吳家村時,已經漸入黃昏。

  吳家村的村西頭有一涓涓細流,寬有三步左右,從西北方向引流而來,流經嫩綠色的麥田。

  據村裡人介紹這是一道人工渠,叫做柳渠,早在先秦就有了,修建的人模模糊糊叫做鄭國……

  而在柳渠的北岸,地勢漸漸拔起,那是封山塬。

  關中人通常將低於山巒的高坡稱作為塬,長安皇宮便是建立在高坡上,居高臨下,審視整個長安城。

  而那個高坡,稱之為龍首原,它是漢長安城和唐長安城的分界。傳說當年秦穆公贏任好在雍城睡覺時,夢見一條黑龍從天而降,蜿蜒北行到渭河飲水,他的行跡化為龍首原,因西端從渭河邊突兀而起,勢如龍首而得名,此地向來被視為關中的龍脈所在。

  而吳家村的窯廠便在封山塬上。

  “盈娃子,你怎過來咧,額聽說擬不是在長安貴人家裡做婢女?怎偷偷跑回來咧?這要是被官府知道要通緝的……”

  吳福斌是個憨厚的老漢,頭髮斑白,說話時額頭深深的皺紋擠在一起,露出黃爛的牙齒。

  他看到畫屏踏入家門,穿的又是一身綾羅綢緞,樣子七八還可算認得,與原來逃災的可憐樣子大不相同,容發異樣光彩。

  因此他想起前些年妹子,也是畫屏的娘探親時說的話,女娃子賣給大戶人家做了婢女,入了賤籍。

  想到這裡,他頓感傷懷,眼底湧出兩道濁淚,給兒媳婦喊道:“三娘,快給盈娃子收拾收拾屋子……盈娃子你還不認得?就是額妹子的女子……”

  那個被喊做三娘的兒媳婦,對著畫屏點了點頭,尷尬笑了幾下,拿著破舊的掃帚走進屋子,開始了打掃。

  畫屏一愣,不留痕跡的擦了擦眼睛。她心裡很是感動,賤籍的人若是出逃,收留的人在唐律中是要連坐的。

  她強在臉上擠出笑容,說道:“舅父,盈娃子已經不是賤籍,算是……入了宮當了女官,成了太上皇身邊的妃嬪。

  而陛下和太子等人現今就在門外,舅父還是先和家人收拾一下,出去拜見……”

  吳福斌震驚的仔細看了一眼畫屏,才發現她身上所穿的衣裳,戴的頭飾,每一件都價值不菲。

  他去長安城見過那些大戶夫人,鮮有比如今的畫屏的穿戴貴重。

  這豈能是一個婢女能有的?

  “舅父?”畫屏出聲提醒道,門外還有道君和太子兩人等著,她可不能在裡面耽誤太長時間。

  吳福斌表情有些複雜,既有喜悅,也有傷感。喜悅的是盈娃子不是賤籍,成了高高在上的后宮妃嬪,他也不用擔心受怕隱瞞她的行蹤,可傷感的是成了太上皇的妃嬪。

  太上皇!?

  一聽就是個垂垂老矣的老頭子,或許比他的年齡還要大上不少,恐怕再過幾年就有可能在后宮駕崩……

  吳福斌他也曾給隋文帝燒製過陪葬品,心裡倒也清楚后宮妃嬪的處地,若是有子嗣的還好,若是沒有……就會為皇帝殉葬!

  而太上皇,想想都不太可能了……

  “哦!好,好,好,舅父想事情想多了,這就讓全家出來叩見陛下。”吳福斌用半舊的袍袖擦了擦淚痕,連忙說道。

  大約一刻鍾後。

  “什麽?陛下……你要親自參與燒製琉璃?”吳福斌睜大了眼睛,有點不可思議。

  “燒製琉璃是小人這等工匠乾的低賤事情,

陛下您這麽金貴,何必冒險呢?”  其實古代所說的琉璃,包括三種東西:一是一種半透明的玉石,二是用鋁、鈉的矽酸化合物燒製成的釉,三是指玻璃。

  在商代,燒製陶瓷或冶煉青銅時,窯內溫度可達1100攝氏度到1200攝氏度。燒製過程中有時就會無意中產生鉛鋇與矽酸化合物的燒製品,不過這是鉛鋇玻璃,與西方的鈉鈣玻璃不同。

  《穆天子傳》載:“天子登采石之山,命民采石鑄以為器。”

  這就是在進行燒製玻璃。

  秦漢時,燒製玻璃已為人所知,像東漢王充在《論衡》一書裡,就說,五月丙午日中,用陽燧就可“消煉五石以為器”。

  不過,中國古代的玻璃絢麗多彩、晶瑩璀璨,但輕脆易碎,不耐高溫,難以適應驟冷驟熱的環境。北魏時,大月氏人來中國,在京城采石煉五色玻璃,曾一度使中國玻璃大賤。

  “貧道有說親自進窯廠燒製嗎?”李淵有點不悅的看了一眼吳福斌。

  他前來吳家村就是為了純淨的玻璃,唐代燒製琉璃,也就是彩色玻璃的工藝已經趨於成熟。

  但是想要將窯廠系統的製作出一摸一樣的琉璃製品出來,幾乎不可能。

  華夏古代的科技大多是經驗科技,諸如四大發明皆是如此,沒有系統的研究,或者說很少的究其原因去研究為何產生此等變化。

  比如宋代誕生的青花瓷,其原因就是將采集的“青花料”,碾成粉末,然後在瓷胚上描繪。

  至於什麽礦物石料產生什麽色彩,是濃是淡,通常是匠人利用經驗來把控。

  這就造成一個問題,那就是封山塬的窯廠煉製出來的琉璃不僅稀少,而且質量也參差不齊。

  至於……製造出純淨的白色玻璃,現在的唐代還沒有能力掌握。

  “那陛下的意思是?”吳福斌戰戰兢兢,額頭上遍布冷汗,小心翼翼的問道。

  李淵略微不滿的看了一眼吳福斌,開口解釋道:“前些日子,太常寺進貢了幾件琉璃擺件,貧道覺得甚是美妙……後來了解得知,此物乃事用尋常可見的沙礫燒製而成,頓時有點驚奇。

  壤土經高溫化為陶器,然經過更高溫的煉化就會製成瓷器,此變化之妙令貧道產生了不小的興趣。

  而琉璃脫胎於沙礫,卻精美於良玉,其變化之大非土胚陶瓷所能比擬。

  故貧道此次前來一探究竟,姑且稱之為……格物致知!”

  玻璃的燒製方法倒是小事,李淵要做的是引入新的學術思想,從諸子百家消匿之後就逐漸消失的研究精神。

  先格物,然後致知!

   PS:格物致知在儒家典籍被解讀為實事求是,而在本文中,主角將會逐漸假借儒家《禮記》中的格物、致知,來實現現代科學研究精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