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隋末之天下》第134章 分兵
遼水東岸大敗高句麗人後,隋軍乘勝包圍遼東城。

 在全軍渡過遼水之後,楊廣下令全軍在遼東城集結,開始重新布置各軍的任務,於此同時對於遼東城的進攻也正式開始。

 遼東城是高句麗的一座重要堡壘,位於遼水東岸邊上,也是抵抗隋軍的第一個重鎮,不拿下遼東城,隋軍也就無法全力向東推進。

 四月中旬,各軍總算是全部匯聚到了遼東城,一百多萬的大軍渡過遼水不是一夕一朝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隋軍攜帶了不少大型軍械,及許多的物質,為了將它們全部運過遼水花費了太多的時間,不然一百萬大軍頂多十五天左右就可以渡過遼水。

 全軍過了遼水後,接著是天子的禦營和其他幾個部分,等到各軍徹底的在遼東城安頓下來,已經是快五月時分了。

 沒辦法,一百多萬人的大軍實在臃腫,外加天子帶過來的一班大臣及和府衙的官吏,還有一些家眷等隨行人員,這讓整個出征隊伍龐大的不得了。

 隋軍先鋒包圍遼東城以後,率先展開了幾次的試探性進攻,城內的高句麗人抵抗十分的激烈,隋軍的試探性進攻沒有取得什麽效果。

 之後隋軍也就停止了攻城,派人向還沒有過遼水的楊廣請示下一步的軍事行動。

 這次出征前,楊廣下令將領們的每一步行動都要先稟告於他,不得私自做出決定,各軍將領們完全沒有自主權,所以在隋軍攜著勝利之勢試探攻了幾下城以後,不得不停下攻城的步伐,等待天子的確切消息傳來。

 ……

 大業八年五月初

 遼東城南五十裡外是右禦衛大軍的駐扎之處,李康所屬的右禦衛渡過遼水、來到遼東城以後就駐扎在這裡。這些日子右禦衛並沒有參加過一次戰鬥,無論是渡遼水還是攻遼東城都沒有右禦衛的份,他們基本在開戰以來都是出於閑置狀態。

 這讓李康心急如燎火,每日看著幾十裡外喊殺聲震天的遼東城心裡按奈不住,他來戰場的目的就是建功立業,可是如今卻一直閑置在這裡,讓他如何不感到鬱悶。

 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李康心裡逐漸滋生出來的“苦悶”

 軍營的生活可謂是沉悶、枯燥無比,沒有什麽樂趣,特別是在現在這種情況下,完全沒有了衛士們平日裡在軍府的那一絲心底的“自在”,或者是“親切”。

 軍府好歹算是衛士們半個家,每個人在“家裡”和在“外面”的感覺是絕不一樣的,特別是軍隊的拆分重組,及上層官將的調換,不自覺的讓衛士們感到有些不自在。

 從去年年底開始一直到現在,各軍的管理和之前在軍府裡相比變得嚴格無比,如今隨著大戰開始,右禦衛的將士們來到這裡後成天待在營寨內沒有什麽事情可以做,煩悶就開始縈繞在衛士們的心間。

 在這種環境下所有的衛士都有些不自在,外加離鄉太久的思鄉情緒,怎能讓軍心昂揚起來?

 對於這種狀況很快的軍中高層將領就察覺到了,開始安撫軍心,穩定將士們的情緒。

 ……

 李康這會兒急的想要摔東西,不過每次他要摔東西的時候都看見身邊每一樣物品都是有用的,摔不得,無奈之下他也只能放棄了。

 眼見隋軍攻打遼東城攻了快一個月還沒有打下來,李康心裡很想現在去拿把刀一刀砍死楊廣算了,指著他的屍體在天下人的面前大罵:他在謀財害命。

 區區一個遼東城而已,面對人數眾多、裝備精良的隋軍怎麽可能會這麽多長的時間還從不下來,就是使用車輪戰也可以把他們累死。

 隋軍到現在還攻不下來遼東城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楊廣的那句:吊民伐罪,非為功名。及被李康吐糟無數次的狗血命令:高麗人若請求投降,立即就宣布安撫接納,不得縱兵進攻。

 對於攻打遼東城的詳細過程他們右禦衛自然可以得到及時通報,自從進攻開始以後,已經出現了三次高句麗軍支撐不住、面臨破城的情況,每次眼看要戰敗,高句麗人就聲稱投降,隋軍將領不敢違背楊廣的旨意,只要高句麗人一說投降,他們就會停止進攻。

 可惡的是這些高句麗人實在太無恥,每次都是假投降。各軍將領收到高句麗發出的投降消息後,要命人飛馬奏報煬帝,等到天子的答覆。

 而高句麗人則是趁著這段的時間,將城中的防守已調整鞏固好,隨即高句麗軍又堅守城池。你說這氣不氣人,都三次了!楊廣這個混蛋還不醒悟,就衝這一點李康覺得把他打死一萬遍他都不虧。

 不過李康也只能私下的在心底憂心忡忡,可不敢跟人亂說,楊廣這人最小氣,天下人都知道當今天子容不得別人議論他,所以李康只能在心底抱怨了。

 ……

 焦急的日子很快就過去了, 由於遼東城久久打不下來,及還沒渡過遼水的時候朝廷之中就有人提議分兵東進,在攻打遼東城時派出一部分軍隊先行向東進發。

 關於這個提議楊廣很早就同意了下來,渡過遼水之後,經過一番的商議,確定了向東進軍的部分軍隊。

 分別是: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出扶余道,右翊衛大將軍於仲文出樂浪道,左驍衛大將軍荊元恆出遼東道,右翊衛將軍薛世雄出沃沮道,左屯衛將軍辛世雄出玄菟道,右禦衛將軍張瑾出襄平道,右武候將軍趙孝才出碣石道,涿郡太守檢校左武衛將軍崔弘升出遂城道,檢校右禦衛虎賁郎將衛文升出增地道。

 九軍商定在鴨綠水以西匯合。

 這其中就有李康所屬的衛文升部。

 分兵可不是隨意就可以的,隋軍之所以敢分兵那是因為他們佔據絕對的優勢,已經死死地圍住了遼東城,一隻螞蟻都跑不掉,這樣就不怕遼東城內的高句麗軍從背後襲擊東進的隋軍了。隋末之天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