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聽錯吧,這真是貴國元首的意思?”拉姆斯登疑惑地問道。
“是,否則古德裡安元帥是不敢下這種命令的。”
“元帥?他成元帥了?”
“今天剛剛簽發的晉升令,正式授銜會等一段時間。因為古德裡安將軍在北非戰役中的突出貢獻,元首已晉升他為元帥。”特使傲慢地抬起頭,用不容置疑的口氣說,“他用10萬打30萬,不但贏了還抓了10萬俘虜……如果貴國某位將軍也有這種成就,丘吉爾先生會不會賞他一個元帥頭銜?當然,亞歷山大上將這輩子是別想了,我就沒見他有什麽卓越貢獻,連露個臉都不敢……”
一聽對方嘲笑亞歷山大,英軍三人組的氣焰就黯淡了下去。事實明擺著,特使已前後數次出入開羅城,一直沒見到傳說中的中東戰區最高司令官,每次求見都被拉姆斯登顧左右而言他拒絕了,再結合城裡埃及人偷偷摸摸的報信,很容易得出亞歷山大已逃跑的結論。
“我可以再向您透露一個事實,元首做出這個決定遭到了凱塞林、隆美爾、古德裡安三位元帥一致反對,認為不能縱敵。但元首對埃及歷史文明的景仰、對開羅人民的關心使他做出了這個在軍事上不被接受的決定。”
“這麽說我們還應該感謝貴軍?”莫斯黑德臉色鐵青,“不服氣就來打,我哪兒也不去,就在開羅等著你們。”
“這是哀的美敦書,停火時間延長到明天上午8時,如貴軍拒絕接受相應條件,我軍將全面進攻,開羅城與貴軍是否完全毀滅,全在將軍一念之間。”特使將最後通牒遞給拉姆斯登,用似笑非笑的口氣說道,“反正伊拉克我軍已拿下來了,油田也掌握在了我們手中,貴方拖延時間已毫無意義——你們總不至於還想呆在城裡看我們把整個波斯再打下來吧。”
“不用等到明天8點,我現在就可以答覆你……”弗萊伯格大怒,上前一步正要呵斥特使,被拉姆斯登喝住了,“先送特使先生離去,容我們再商量一下。”
霍夫曼給了他們一個匪夷所思的方案:同意英軍撤退且允許他們通過鐵路快速撤退到阿斯旺,但人可以退,裝備不能退——他們隻準攜帶個人物品與隨身輕武器離開,開羅城和部隊所有裝備、設施必須完好無損地留給古德裡安,一共給拉姆斯登8小時的考慮時間。
然後霍夫曼又明確讓古德裡安做好攻城計劃,如拉姆斯登不同意或再試圖拖延時間,8小時後空軍出動、炮兵開火,準備強攻了。
“如對方同意了呢?這意味著您放走了3萬多久經戰火考驗、對我們懷有深仇大恨的英國部隊……”凱塞林雖勉強讓這道命令傳遞給了古德裡安,但依然在霍夫曼面前表示強烈不滿。
“3萬只有輕武器的部隊,您害怕麽?”
“現在當然不怕,可美國人很快就會把他們武裝起來。元首,千萬別忘了敦刻爾克的故事,我們因為顧忌自身損失而放跑了30萬英國人,他們當初拋棄了幾乎所有重裝備,但後來……”
“敦刻爾克的事我依然記憶猶新,要不是戈林那頭蠢豬……”霍夫曼沒法解釋希特勒的錯誤,乾脆把責任都推到戈林身上,反正死人也不會開口辯解,“但這次不一樣,你以為他們能安然無恙地撤退,然後重新武裝起來對付我們?”
“您是說……”凱塞林似乎有點明白了,“先假意放他們離開,然後中途您趁機……”
“不!不不不!”霍夫曼把頭搖得和撥浪鼓一樣,“阿爾伯特,您誤解我了,我們不能這樣做,這太有損於我們的聲譽了,這麽做只會導致一個後果——英國人再也不會相信有關投降的承諾,他們將死戰到底。”
“難道就這麽放他們走……”凱塞林還是滿臉不甘心。
“不僅放他們走,連傷員、殖民地官員和所有願意跟英國人一起走的人都可以讓他們走,親英派都走了才便於親德派掌握埃及大局。”霍夫曼豪邁地一揮手,“您前面說的沒錯,那點物資和裝備對美國人而言是最微不足道的東西,用不了3天就能生產出來,但……”
霍夫曼拖長了聲音:“生產出來也得有機會武裝才行。您可以看看地圖,美國人靠什麽把物資和裝備送過來?在東非這鬼地方,道路沒有幾條,靠飛機麽?靠火車麽?只能靠船!”
“我要控制印度洋,逼迫美國人源源不斷把軍艦和船隻塞到印度洋來送死——除非羅斯福和丘吉爾不想要這些部隊了,否則他們必須過來——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敵人憑借自己兩條腿從東非走回南非去,先別說他們有沒有能力走回去,就算能,他們舍得這麽灰溜溜回去?”霍夫曼笑道,“北非和中東丟了這麽多部隊,印度洋和非洲之角又損失了眾多部隊,他們還有多少訓練有素的部隊可以丟?人是世界上最昂貴的產品,生產一門火炮只要幾分鍾,但生產一個可操縱火炮的士兵卻要20年。特別這兩個還是自治領師,只要丘吉爾還有一點政治頭腦,他們就丟不了。”
凱塞林仔細思考了一下,雖覺得元首的話接近異想天開,但分析起來又有點道理:放走這2個師後,英美在東非零零落落部隊加起來就接近4個師了——澳新2個師,亞歷山大指揮的先期從埃及逃離的部隊再加快速縱隊覆滅後搶灘登陸存活下來的部隊,更別說還有眾多傷員,要維持補給、保障物資供應可不是件容易事,非累死美國人不可。套用元首的話——這是新形式的圍城打援。
“我答應貴方的要求,但我有3個條件:第一,我軍分批撤退,所有願意跟隨我們走的人員,無論是否屬於部隊均在撤退之列,安全抵達一批移交一批裝備;第二,撤退的交通工具由貴軍協調解決,貴方必須保證撤退途中不進行任何形式的攻擊——必須有古德裡安元帥的個人簽字;第三,我軍撤退至阿斯旺後,10日內貴軍不得進攻,直到我軍退入埃塞俄比亞。”
“這都是細節問題,可以接受。”
上午7點整,拉姆斯登力排眾議,代表開羅英軍同意了德軍提出的最後通牒,並迅速安排撤退——首批撤退部隊是各醫院中的傷兵、僑民以及家屬,澳新兩軍隻撤退了一個團隨車押送護衛。
古德裡安、馬希爾和所有開羅人冷冷地看著英國人離去,開羅城裡成了歡快的海洋,大幅的埃及國旗和萬字旗開始飄揚起來——英國殖民者騎在埃及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日子終於一去不複返了。
整個行動在後世被稱為“拉姆斯登大撤退”,雖引起諸多爭議,但拉姆斯登為保住手下生命與榮譽,已盡到了最大程度的努力,任何不帶偏見的個人都不敢抹殺他的功績。
戈培爾立即抓住機會進行宣傳:……“拉姆斯登大撤退”是德國履行《阿拉伯民族解放宣言》的生動寫照,充分展示了元首對埃及文化與歷史的尊重,對埃及人民的熱愛與關心,他寧可放跑與我們有深仇大恨的敵軍也不願意破壞開羅古城,德意志軍人的犧牲與忍耐迅速贏得了埃及人民的友誼與認可,各新生的中東國家領導人發來賀電,祝賀埃及完全獨立自主!他們確信,阿拉伯民族與德意志民族能在合作共贏的基礎上譜寫前所未有的歷史新篇章。元首表示,我們一定會解放波斯,一定會解放所有在英美暴虐殖民統治之下呻吟的、佔世界人口絕大多數的亞、非、拉人民!
1月4日傍晚,開羅城的英軍部隊還剩最後一個團,拉姆斯登已讓莫斯黑德和弗萊伯格在前幾天率部先行撤退,自己則堅守到最後一刻,整個撤退過程中秩序井然,德軍也完全依照承諾沒任何借機攻擊的行為。
“拉姆斯登將軍,有個非常不幸的消息需要通知您。”
“哼,我就知道你們不會遵守諾言的,來吧。”拉姆斯登冷笑道,“雖然我們還剩下一個團,但我們的勇氣和決心和以往一樣多。”
“您……”特使張了張口,最後緩緩說道,“您想錯了,我軍無意撕毀協定,部隊可按時撤退。我只是奉命通知您,剛剛接到消息,兩小時前,貴國第八集團軍司令官、陸軍中將伯納德-蒙哥馬利自殺殉國,並留下一封遺書,現停靈在托布魯克,元首已指示用專機將其棺梓運到開羅來,大約2小時後趕到,如您想去吊唁,我們會給予方便,吊唁結束後我們會派火車或飛機安排您撤退……”
“啊!”乍一聽到這個消息,拉姆斯登如遭雷擊一般,呆呆地怔在當場,眼淚抑製不住地從這個硬漢的眼眶裡湧出來,所有未撤退的士兵都哭成一片——他們受惠於蒙哥馬利實在太多太多。
拉姆斯登安頓好最後一批部隊的撤退,拒絕了所有人的勸說,堅決地表示:“我跟你們走,我要去送他最後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