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國崛起1900》第381節 鐵路是第1波
  一番視察一個月忽悠而過,接著就沒有時間在看了,必須盡快定下來一個調子,否則市場上剛剛因為楊潮而起的那點信心就要沒了,畢竟老百姓不能看到市場明顯好轉的情況下,單靠信心也不行。

  但是楊潮也不想大張旗鼓,畢竟行政乾預這可是一張王牌,這個時代雖然已經有經濟學家在研究,可是最流行的還是自由經濟,因此楊潮可不想讓別人學去了,尤其是美國,他們如果不是在大蕭條時期始終堅持自由經濟,大蕭條不可能蔓延那麽久。

  如果美國人及早乾預市場,經濟危機肯定會發生,但是絕不會那麽嚴重,這就是硬著陸跟軟著陸的區別,美國不乾預,反而緊縮財政開支,那是推著經濟體硬生生砸在了水泥地面上,瞬間崩潰,造成了百分之四十的生產力下降。

  所以楊潮還是很想看到美國人在玩一次硬著陸的,因此他這次刺激必須秘密行動,甚至都找到了最好的幌子。

  楊潮視察這段時間,李富安那邊又一次將工業局組建起來,而且范圍比過去更大,覆蓋的范圍更廣。

  過去的戰時工業局最多的時候只有三千人,基本上也就是給各個企業派去了聯絡員,甚至一個人負責好幾個企業的監督。

  這一次,李富安招聘了三萬多人,他有能力,也有資本組建這麽龐大的團隊,第一是因為他自己經驗的積累,團隊的經驗積累,還有中國經過這幾年發展培養出了足夠多的人才,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才,現在並不難找。

  當然也跟李富安很積極有關,他之所以積極,跟米青的心態有一點類似,那就是他看到楊潮對他的支持和看重,這讓李富安心中充滿了正能量。

  跟米青這兩年的競爭,雖然雙方是良性競爭。可是李富安的內心始終不安,他總覺得米青背後有一個楊潮,讓他感到他越來越沒有優勢,其實還是不自信所致。而現在楊潮一回來,就讓米青委任他負責組建覆蓋全國的工業局,這顯然是楊潮授命的,換成米青那個小心眼,才不會把這麽好的撈政績的機會給他呢。

  所以當認為楊潮支持自己的時候。李富安焦慮的心就輕松了很多,也更有細心撈足政績了。

  雖然是給楊潮打下手,以副總統的身份給楊潮打下手,李富安並不覺得有份,也不覺得會給自己的政績有什麽影響。

  因為他同樣對楊潮有信心,如果讓他一個人單乾,他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麽刺激,畢竟這次跟以前可不一樣,以前組建工業局是為戰爭服務,戰爭是個大市場。現在可是經濟危機時期,沒有現成的市場,組建工業局要增加生產,這可是逆天而行啊,李富安到現在都想不到楊潮會采用什麽手段。

  所以跟著楊潮穩穩當當的喝湯他很樂意。

  另一個原因就是,楊潮的威望已經足夠高了,無論做什麽也不可能在增加他的威望,而李富安卻能借此抬高一下自己,唯一讓他不滿意的是,米青好像也借此爭取到了一份政績。競爭的天平並沒有向他傾斜,所以他要更積極,更努力才行。

  所以李富安組建完工業局,立刻就馬不停蹄趕到了上海。楊潮要跟許多人在這裡開會,開一個秘密會議。

  連李富安都不清楚有多少人參加,等他到了上海楊子銀行總部,他才看到一個個熟人。

  看到交通部大臣詹天佑他不意外,他很容易就猜到楊潮想通過大修鐵路擴張鋼鐵市場。

  看到海軍部長程璧光他也能想到,楊潮是打算像上次那樣。增加海軍采購來提振經濟。

  這些他還是懂的,楊潮上次通過戰爭調節市場,他可是親自參與的,深受震撼,甚至讓他養成了戰爭能刺激經濟的思想。

  中華銀行行長張家傲在這裡,他同樣能夠理解,肯定是要發紙幣了,在通過國債將多發的紙幣收攏起來,其實就是通過央行轉手跟百姓借錢,要修鐵路,尤其是添加軍艦,不可能不發債券,國家財政那點家底他還是很清楚,這幾年雖然收入增長到了十億兩,可依然不夠花的,每年借的錢都跟稅收差不多。

  可是上海市長謝冠輝為什麽在這裡?僅僅因為他是上海市長?

  還有一大幫子他根本不認識,很顯然不是政府大員,起碼不是上的了台面的人物為什麽也在這裡。

  “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些是南京、武漢、長沙、無錫、廣州、杭州、蘇州、成都、重慶和山東各地的楊子銀行分行經理!”

  楊潮的介紹才讓李富安明白這些人什麽來頭,他更奇怪了,是因為要借錢嗎?

  他突然有些不悅,他是一個很自律的人,他從來不為自己謀私利,他覺得楊潮是想承銷國債發財了,他對楊潮是十分尊敬的,可唯獨在斂財這一點上,他始終難以認同。

  李富安覺得,事情已經很清楚了,楊潮肯定要鼓動國家發行國債,而且是超量的國債,然後他的楊子銀行承銷抽取傭金,接著采購軍艦和各種裝備,他怎麽都感覺這像是發國難財的味道。

  “其他人我就不介紹了,李思第你們都認識,現在我們楊子銀行總經理。”

  楊潮介紹完,邀請大家一一坐下。

  “今天的事情,不許留下記錄,你們也都不準記筆記、記日記,全都記到腦子裡就行。那麽現在就開始吧。”

  “詹兄,你先說一說,現在的鐵路情況。”

  楊潮首先點名詹天佑。

  詹天佑數據都在腦子裡記著隨口就來:“我國目前的鐵路裡程是兩萬公裡。西到新疆,東到大海,北到赤塔,南到昆明,除了西藏之外,所有的省份都通了火車。目前津浦鐵路、京漢鐵路、粵漢鐵路、滬廣鐵路都已經完成了雙線鋪設。不過南昆、長昆鐵路才剛剛開通,目前只是單線運行,成昆鐵路雖然早就建好但是因為效益問題,也是單線。煙濟鐵路、膠濟鐵路等北方鐵路,除了蘭州到新疆段外,全部雙線運行;川漢鐵路複線正在修建,預計十年後才能修通;蒙古的京庫鐵路、京包鐵路還是單線,因為貨運量不足,沒有修建複線的打算。”

  蒙古的鐵路線算長度的話,還是很長的,單單京庫鐵路和滿洲裡經庫倫到新疆的鐵路線加起來就超過三千公裡,可惜貨運量始終不足,完全沒有必要建設複線,當年建設這裡的鐵路線,主要作用是跟俄國進行軍火貿易。

  楊潮點點頭:“大家覺得我們的鐵路乾線還有哪裡可以挖掘的?”

  楊潮詢問眾人,大多都說不出來,因為現在的鐵路線基本上該修的修了,不該修的都修了,該修複線的正在進行中,實在是不知道還有哪裡有必要修。

  李富安明白楊潮是想用鐵路給鋼鐵工業找市場,但總不能在無人地帶修鐵路吧,反正他絕對不會提這種損害國家的建議,哪怕會讓富強黨中一大批擁護他的鋼鐵資本家得利。

  看眾人都不說話,楊潮直接說道,他心裡其實早就有了成算。

  “京庫鐵路倒是可以修一條複線。西西伯利亞的礦產、石油的進口會越來越多,估計明年運力就會不足。這是一條一千多公裡的鐵路線。”

  “長昆、南昆、成昆這三條鐵路是不是應該修一條複線?”

  成都分公司的經理建議道。

  楊潮直接否決:“這三條線的目的,不過是給雲貴廣西等地找一條通路,有軍事價值,也有扶貧價值,沒有經濟價值,目前的運營壓力已經很大了,沒必要浪費資源。”

  楊潮是想要擴張經濟,可也不想拿錢砸水漂。

  這到讓李富安覺得楊潮還是值得自己尊敬的,雖然斂財很厲害,到底沒有發國難財的意思。

  “有一些支線鐵路之間的效益倒是值得投資,我們鐵路公司是不是可以發展一下支線?比如蘇州到杭州之間的鐵路。”

  此前鐵路公司的政策是隻修乾線,地方鐵路讓各地自辦,蘇州到杭州,目前是通過京滬鐵路和滬廣鐵路, 一個折線相連,兩地之間反倒沒有直接連通的鐵路。而蘇州和杭州又橫跨兩個省,地方上沒有能力協調兩省能力,因此有人想要麽沒有財力,要麽無法打通關系。

  楊潮搖了搖頭:“這兩個地方都是富裕之地,倒是可以修一條直通鐵路。但卻不是主乾線,還是交給地方,得讓地方加入鐵路的利益分享。比如山西做的就很好嗎,閻錫山在小小一個山西可是修了兩千多公裡鐵路線啊,利潤還都不錯。這值得各地借鑒和學習。蘇州到杭州的鐵路,鐵路公司扶持商人辦理嗎。”

  楊潮始終擔心鐵路公司這種龐然大物壟斷之下的低效,因此試圖鼓勵一條民間鐵路網,就像美國那樣,當民間鐵路公司發展壯大,不斷的收購和建設各種支線,最後也能練成網絡跟骨乾網競爭,那樣就不怕大公司的了。

  楊潮還打算,用這一波經濟熱潮,刺激一下民間辦理鐵路的熱情呢,蘇杭鐵路,就當是留給他們的一份最美味的甜點吧。

  “既然這樣,詹兄回去做一份規劃。未來幾年我們抓緊修建川漢複線、京庫複線,以及鐵路公司出台章程扶持一下地方鐵路。”

  就這樣刺激計劃的第一波鐵路修建計劃出台了。

  但還遠遠沒有結束,楊潮接著問詹天佑:“另外還有詹兄覺得山東的電力鐵路在其他地方有沒有推廣的可能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