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國崛起1900》第390節 繁榮時代
  東北的三十家鋼廠還是三十家,規模還是一千萬噸,佔據現在中國鋼鐵產量的一半。

  這三十家都是戰前投建,戰爭中才投產,趕上了戰爭的紅利。

  這三十家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全都是富強黨中的資本家。

  富強黨中的資本家集團,已經跟李富安結成了緊密的同盟,成為一個小團體,李富安為他們遊說一點都不奇怪。

  楊潮也沒有責怪他,政治遊說而已,雖然有些不好看,但也證明了李富安成熟了,如果他還像以前那麽清高,是堅決不會來的,這說明他已經開始學到了政客無恥這個良好品質。

  楊潮也沒有答應他,現在公屋總董可是梁啟超,讓他去找梁啟超去。

  梁啟超也沒有答應他,哪怕李富安表示可以用最低的價格供應鋼筋也不行,梁啟超堅持公屋有自己的一整套制度,大規模的物資采購必須進行競標,公屋將組成評價委員會,根據標書來進行選擇。

  別說李富安遊說了,連日本人都來遊說,這波戰後經濟危機,日本的影響也很大,剛剛有了起色的經濟,還沒好幾天就又遇到危機,也真夠倒霉的。

  日本看重的是公屋的水泥供應,他們也提出了極大的優惠,希望可以向公屋建設提供水泥建材。

  由於日本派來了他們的公使,楊潮才跟他見了一面,自然不會答應他,但也沒有拒絕,同樣告訴他去找梁啟超。

  日本人的競爭對手很不簡單,不是歐美的水泥公司,而是中國本土的水泥產業,尤其是周學熙旗下的啟新洋灰公司。這個公司現在的水泥產量已經達到了300萬桶,佔據中國水泥產量的三成以上,但是這幾年各地建設太猛,自從八年前對日經濟封鎖開始。中國市場被中國水泥企業獨佔後,各地都紛紛投建水泥廠,啟新也沒法像原本的歷史上那呀,佔據九成的產量。

  啟新之所以厲害。不是他的產品有多好,價格多有優勢,而是收購了這個管辦企業的周學熙政治能量太大,他是周馥的兒子,過去的洋務派官員都會給他面子。哪怕一代老洋務官員退出了政壇,可是他們的二代還活躍著。

  啟新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工廠設備都是最新的,產品質量還是有保證的。而且周學熙將自己的產業打造的比張謇的大生還要龐大,涵蓋了紡織、采礦和水泥行業,已經是中國有數的大財團,加上周學熙的官僚身份,這是一個強大的官僚財團。就是周學熙本人,也取代了張謇正在擔任農商總長,這個權力讓他的企業橫行無忌。

  不過周學熙竟然沒有動用政治權力來給自己謀利。畢竟是一個要臉的人啊。

  如果周學熙真的動用自己的官僚身份來遊說,日本人還真的未必爭得過他。

  楊潮不干涉,其實就是給日本人一個機會,一個公平競標的機會。

  對於水泥這種高汙染的企業,楊潮並沒有太多好感,盡管她可能盈利豐富,但只有盈利的話,她又不像紡織廠那樣可以解決大量的就業,作為化工工業,這是十足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沒有必要太支持。

  所以這些年,在東亞關稅條款的優惠之下,日本的水泥才又打開了中國市場,水泥行業再次成為日本的支柱產業。

  日本人跟梁啟超溝通之後。信心滿滿,因為梁啟超向他們保證,一定會公開公正,日本人有信心競爭的過中國的水泥企業,雖然日本的水泥企業規模普遍比較小,沒有啟新那種大型工廠。但是他們的工資低廉,原料便宜,因此是有價格優勢的。

  甚至必要的時候,他們的政府還會給這種可以大規模出口創匯的產業大額補貼。

  日本實在太需要出口創匯了,經濟危機幾乎摧垮了他們數量眾多的家族式機械加工廠,失去了戰爭訂單後,這些家族工廠根本就沒有有競爭力的產品,完全競爭不過山東的大型機械廠,目前日本可是中國最大的機器市場。

  尤其是大型機床和精密機床,日本根本就製造不出來,不是機床生產有什麽特殊秘密,其實就是一個技術積累問題,日本人自己生產的機床,每一個零件都跟山東的一樣,可是他們的機床震顫嚴重,根本就無法加工稍微精密的零件。

  而山東的機床工業,早期直接就是全部雇傭德國或者美國的老技術人員,然後慢慢的才培養中國工人。這種精密儀器,不是你拆開了,仿造出來就能使用的。牽扯到數以千計的零部件,加工時候的精度,安裝時候的精度,都會影響整機的性能,一個零件微不可查的精度差,組成一台機床後,誤差就大了去了。

  日本人必須慢慢摸索,慢慢積累,以日本人那種性子,肯定能摸索出來,但是得十幾二十年後了,甚至在中國競爭之下,能不能發展起來都是兩說呢。所以現在的產業是,日本輕工業,中國機器製造業,相互互補,所以楊潮也不想把日本的輕工業給掐死。

  而且也掐不死,這輪經濟危機一兩年就能過去,全世界的大繁榮,沒道理讓日本人享受不到,所以還不如讓日本人覺得是靠著中國的扶持,他們才得以繁榮,以後只會更聽話,現在就看他們自己爭不爭氣,能不能通過競標了。

  另外一邊,隨著跟英法貸款的順利進行,兩國間的談判也順利結束,經過激烈的談判,雙方都做出了一些讓步,同意將目前的關稅壁壘降低到正常水平,對主要商品的稅收降低到30%以下,雙方隻可以對不超過3個重點產品進行保護。

  英國人選擇保護他們的鋼鐵業、煤炭業和染料產業進行保護,法國人選擇保護他們的絲織業、鋼鐵業和機床工業,中國保護汽車業、造船工業和毛紡織業。

  英國人最強的是紡織業和化工,這兩項產品都是大規模出口的,因此不需要保護;法國的絲織、鋼鐵和機床業不算薄弱,但是相比中國的這些產業還不行,所以需要保護;中國汽車業才剛剛起步,而這個產業的拉動能力強,保護了汽車業就等於保護了相關的許多產業,保護造船則是防止英國超強造船能力的競爭,而毛紡織工業這幾年發展不錯,但還遠比不上英國人,保護了毛紡就不但保護了天津剛剛興起的紡織業,也是保護了蒙古草原上千千萬萬開始養綿羊的牧民。

  反倒是紡織業楊潮沒有保護,第一戰爭中這幾年中國紡織工業發展很快,第二是由於王求的求強化纖工廠規模達到了50萬噸後,中國的混紡現在世界上獨一份。

  三國達成協議之後,很快中國有先後跟荷蘭、比利時、波蘭、匈牙利、奧地利、意大利等歐洲其他國家達成降低關稅保護的通商條約,一個巨大的市場連成了一體,而美國人用關稅壁壘將全世界隔絕在外,同時也築了一道高牆將他們自己封閉起來了。

  9月,上海的規劃第一個做好了,同時招標也出了結果,日本十多家水泥廠組團拿下了上海300萬桶水泥的訂單,這些日本人還是真是下狠心,提出的價格幾乎是成本價,他們的成本價,啟新水泥廠如果接了,肯定賠錢。

  而60萬噸鋼材被東北鋼鐵廠聯合拿下,為此那群資本家還將自己的鋼廠合並,組成了一個東北鋼鐵公司,凝成了一股繩。

  東北的鋼鐵工業也就是一個產量大,其他方面跟煙台鋼鐵公司,跟萊蕪鋼鐵公司相比都差了很多,因為他們的產品單一就是生產粗鋼為主。而煙台的龍頭產品是船用鋼材,萊蕪有大量的合金鋼和氣缸、武器用鋼。

  不過這個粗鋼集團由於產品單一,反而量產之下成本最低,單純粗鋼的成本放在世界上都是很有競爭力的。

  訂單下達之後,上海公屋計劃立刻就開啟了,光是工人就雇傭了3萬人。

  除此之外,上海市政府的改擴建項目也已經開始啟動了,這個規模更大,需要的各種建材,勞動力更多,高大十億的總成本注入市場,如同打了一劑強心針,上海的經濟頓時就有了起色,近一年的死氣沉沉終於結束了。

  不止一個上海,其他城市,北到北京、天津,南到廣州、南寧,東到蘇州、無錫,西到重慶、成都,全國超過五十個大城市都先後進入了改擴建工程,大量投資幾乎平鋪了在各地一下子撒開,通過工人工資,建材釋放進入市場,拉動的市場迅速啟動。

  蕭條期結束了,繁榮開始了。

  而且一開始就動靜極大,增長勢頭很猛。

  這就是楊潮這幾個月不斷的放出各種利好消息的結果,那些利好消息釋放出去後,消費暫時拉動不起來,但是卻有一些腦子靈光的企業家,會著手擴大生產,他們擴大生產,就要廣招工人。

  所以當訂單一到,他們立刻就生產出了足夠的產品,有些甚至是早都生產出來壓在倉庫裡待價而沽的。

  有生產,有訂單,有就業,而且幾乎是同時爆發出來,這股勁頭不足就怪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