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國崛起1900》第388節 寒士公屋
  在跟英國人談判期間。

  楊潮手下的精乾團隊也組建完成了。

  工業方面以李富安的工業局為班底,另外還招募了東營市政局的班底。

  東營市完成了規模宏大的市政改造,培養出了一大批城市規劃和建設的人才。

  楊潮給這些人提出了新的任務。

  “開封、西安、成都、廣州等十八行省的省城都需要進行規劃,注意保護古建築,城牆也盡量保持完整,必要的時候可以在城牆上開洞。我們畢竟是一個古國嗎,就應該處處都是古建築。但也不能影響了現代交通。”

  “另外,蘇州、無錫、鄭縣、重慶這樣的人口大城,也必須進行規劃,凡是人口十萬以上的有限進行規劃改造。”

  “就以東營為藍本,不過必須重新設計,畢竟那些城市跟東營不同,東營是在荒灘上發展起來的,不存在拆遷。”

  “但是要求是一樣的,必須提前規劃,省會城市都以500萬人的規模為依據進行規劃,街道該拓寬拓寬,沒有給排水系統的,要進行建設。重慶、成都、廣州、武漢、上海這幾座城市,我認為應該按照一千萬人口的規模進行規劃。”

  楊潮一個又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讓東營市的施政人員趕到壓力重重。

  “你們的人手怕是不夠,放心大膽的招募人員,就是有一萬人也不算多,中國招不夠,還可以去外國招嗎,日本就很不錯,他們的土木建築人才,不比我們現在少。”

  事實上控制了日本之後,楊潮從日本得到最大的利益,不是賠款,不是轉移了日本培育了三十年的造船業,而是日本積累了三十年的人才力量。

  現在可以放心大膽的雇傭日本技術人員。日本政府也樂得派遣這些勞務到中國賺取外匯,可謂互惠互利,有日本技術人才的補充下,詹天佑的鐵路公司工程力量至少翻了一番。紡織、繅絲等工業領域的技術水平,也提升了一個台階。

  建築領域招募個幾百上千的日本土木工程人才,也應該不難,畢竟日本人的技術學院根基還是很雄厚的,加上日本戰後重建。培養了大批有經驗的工程人員,現在是經濟危機期間,日本國內建設暫時停頓,這些人很多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日本人不夠,還有德國人嗎,最近從德國來了很多人才,不加以利用太可惜了。”

  從德國來中國尋求工作的德國人才通過青島的大量德資企業為紐帶,不斷的湧入青島,各行各業的人才都有。雖然中國現在處於經濟危機之中,可是比戰敗的德國還是好了太多。起碼在中國,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吃飽飯是不成問題的。

  將任務交給東營市政局,他們很快就找到了足夠多的有經驗的人才,無論是青島的德國人,還是日本人招募起來都很近,不需要太多時間。

  然後他們就開始劃分項目組,奔赴全國各地,現在各大城市進行實地探測,測量數據後在進行合理的規劃。

  規劃一座城市需要的時間可不短。幾個月到一年時間都有可能,所以楊潮不可能等他們所有規劃都做完的時候才開始行動,拉動經濟刻不容緩,早一日開始複蘇。就早一日享受到繁榮,這個繁榮期打1929年可就結束了,楊潮可不想浪費哪怕一天時間。

  所以他要求各個項目組的工程團隊,優先將用作居住區的土地規劃出來,他告訴這些人他將建設一個龐大的項目,在全國各大城市。建設可以供一千萬人居住的出租屋。

  楊潮將自己的這個大項目成為寒士公屋項目,取自杜甫的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句,建設廉價的公屋,讓天下寒士歡顏。

  楊潮可不打算蓋一些爛房子湊合,而是要用新技術,鋼筋混凝土建築。還要通水通電,跟城市規劃直接對接,一步邁進現代化。楊潮沒打算今年蓋了明年拆,這是要用五十年的,所以還要堅持高標準,每一棟公屋樓房都是5到10層的建築,最少得500間房子,其中安裝上電梯,能夠容納一千人居住。

  每一座城市,建設這樣一百棟公屋,足夠容納10萬人,暫時就夠所有工薪階層居住了,通過合理的布局,這些公屋集中修建,就等於直接建設了一個社區,裡面建上配套的學校、醫院,然後通上擴寬道路,通上電車,城市功能基本上就齊全了。

  因此這個公屋計劃,也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城市化計劃,但是錢從哪裡來呢?

  楊潮打算在全國建設一百座這樣的模范社區,每一座耗資平均一億兩,就是一百億兩,楊子銀行不可能一下子全拿出來,而且楊子銀行那些現金可不是為了搞房地產的,而是為了投放進入實業,促進生產的,因此融資很有必要。

  楊潮打算發債券。

  但是在上海發債券,是有限制的,現在已經不是隨便什麽公司都可以上去發債券了,必須得到交易所的批準,而交易所是由楊子銀行團三十多個大銀行、錢莊建立的,三十家組成董事會,發債權力必須董事會同意,而且還要央行給與特許權。

  現在通過正規渠道,取得發債權的公司不多,只有鐵路公司和電報電話公司兩家而已。

  這是一整套嚴密的程序,雖然以楊潮的影響力,他說要發債,三十家股東基本不會反對,可是張家傲那一關可不好過,楊潮當年給與他du立的權力,是為了維持一個獨立的貨幣政策,可不是個人因素,因此楊潮不打算破壞張家傲的權力。

  所以楊潮願意走這套程序。

  首先楊潮制定了詳細的計劃書,向董事會和洋行證明他的項目長久的盈利能力,證明他的項目有能力平穩的償還債務。

  投資雖然巨大,一座社區就是一億兩,可是能夠引入十萬人,楊潮不打算收取太高的租金,以最低工資的三分之一作為租金,隨著日薪一兩運動,城市居民的平均月收入至少都有30兩,三分之一就是10兩,十萬人就是100萬兩,一年就是1200萬兩。

  1200萬兩固定的租金,就足以應付12厘的高利,貸款的利率由於經濟危機有所提高,可也不會超過9厘,最低的時候甚至長期保持3厘,國債利息都降到了1.5厘,因此這個租金收入足夠維持利息支付了。

  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招到足夠的租客。

  “我無法證明。但是我相信我們蓋了足夠好的房子,收的租金足夠低。以上海為例,就算是普通的裡弄房屋平均月租每幢也要60兩銀子以上,上海工人平均月收入還不到30兩,他們根本就不可能在城裡住得起房子,那怎麽辦呢?在河邊、溝渠旁,搭建窩棚,沒有乾淨的水,沒有方便的電,病了沒人管,孩子沒處上學,野孩子到處跑。這次上海市政府決心進行規劃,給與寒士公屋項目提供免費的土地,足夠我們建設一座容納一百萬人居住的新城。當然這些土地不算是我們的資產,但只要我們繼續公屋租賃,上海市政府就不收回。”

  說著,楊潮拿出一份文件,是上海市長謝冠輝簽署的特許令,將一片政府收上來的公用地無償借給寒士公屋項目進行建設,當然上海市跟楊潮簽訂了詳細的協議,規定在滿足公屋能夠正常運營的情況下,租金必須讓那些最低收入的家庭租得起。如果因為上海的工資收入太低,最貧窮的家庭租不起的時候,上海市政府表示願意為他們提供補貼,讓他們可以居住在公屋中。

  “現在上海的工人超過了300萬,各種商業中的雇傭勞動力,也有同樣的規模。在我們公屋租金足夠低廉的情況下,我相信招租一百萬人還是辦得到的。而且如果有人因為收入太低而租不起,上海市政府會給與補貼。難道這還不能保證我們的盈利能力嗎?”

  楊潮拿著跟上海政府簽署的協議說道。

  股東們面面相覷,紛紛點頭,董事長李思第開口要求投票。

  “同意!”

  “同意!”

  ……

  三十個股東紛紛同意,就算沒有這些東西,他們也不會反對楊潮發行債券,哪怕這個項目跟楊子銀行沒有半毛錢關系,完全是一項公益項目。

  寒士公屋屬於非盈利機構,既不會給股東分紅,跟美國大量的非盈利學校一樣的性質,不是公有,又類似公有,自負盈虧,美國對這樣的機構是不收稅的,楊潮組建的公屋項目,也不會有人來收稅,程序正在走著,批準下來不是問題。

  三十個銀行家股東同意了,現在就看張家傲了,他今天特地來聽聽證會,聽得很認真。

  別人都同意了,他沒有表態,許久,似乎是下定了一個很大的決定,開口問詢起來。

  “楊大人,你認為這個項目,真的能夠負擔債務嗎?”

  “償債還是沒有問題的。”

  楊潮信誓旦旦保證道。

  張家傲也不需要其他解釋了,立刻點了點頭。

  “那我同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