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國崛起1900》第550節 危機表現
蘇俄工業計劃第四個年頭,經濟繼續飛速發展。

 蘇俄的鄰居俄羅斯帝國則情況堪憂,經濟危機發生後,來自中國的進口急劇萎縮,尤其是石油進口幾乎萎縮了一半,導致俄羅斯帝國財政困難,大量中小企業破產,失業率升高,加上被烏拉爾山那邊的鄰居刺激,俄羅斯帝國內部的社會運動開始激烈起來,民族主義再次成為爆發點,甚至開始了排華情況。

 美國股市則開始了第二輪暴跌。

 美聯儲繼續保持高利率,資金繼續收緊,減少了三分之一的貨幣供應,市場持續蕭條,企業設備得不到更新,工業商品賣不出去,物價持續大跌,經濟危機步入第二個層次,超級通貨緊縮開始了。

 中國其實也在緊縮,因為失業率增高,讓老百姓收入減少,工資減少讓原本就不喜歡消費的百姓更加節省,市場持續萎縮,物價相應下跌,開始出現大小工廠成批的倒閉。

 受到工廠倒閉影響,大量的銀行收不回貸款,陷入了資金鏈斷裂的地步,而央行繼續堅持高利率,而且控制貨幣投放,此時根本就不救助這些銀行,銀行也出現了倒閉潮。

 到年底的時候,中國失業人口超過了1000萬,失業率12.4%,低於美國的15%,但是高於美國的900萬失業人口。

 歐洲經濟最好的法國,也開始了經濟危機。

 法國經濟相對獨立,又沒有給德國放貸,還從得到了大量的賠款,汽車、電力工業快速發展,但獨立的經濟體系也存在投資過熱,他們也不是不受外界影響,隨著法國國外投資收益,因為對方破產,而大大降低,終於引發了法國銀行業的危機。大量銀行開始破產。

 英國繼續溫和的危機,失業率居高不下,第一次執政的工黨政府缺乏執政經驗,還遇上了經濟危機。一時措手不及,明明是被工人推上台的,反而打起了降低工資來提高英國工業競爭力的打算,結果被工人一直抵製,工人運動不斷。

 德國依然是危機最為深重的國家。其實28年的時候,德國這種高度依賴貸款的經濟模式就已經走不下去了。

 在道威斯計劃中,他們已經按期支付了22億美元的貸款,美國則從英法收回了20億美元債務,同時又向德國投入了22.4億美元。

 雖然英美大量的貸款刺激了經濟,可是依然要支付大量的賠款,賠款是通過德國產品出口來償還的,這意味著德國在面臨這持續的物質流失,物質出口了,就積累不下來。這是一個淺顯易懂的道理。因此空有工業增長,老百姓依然一貧如洗,除了工業和金融寡頭,就是赤貧的貧民,完全沒有一個成規模的中產階級。

 這樣的經濟結構,是完全沒有抗風險能力的。

 這個鏈條運轉了幾年之後,德國終於支持不住了,因為他們發現,他們的財政除了支付貸款之外,幾乎拿不出改善基礎設施的資金。

 德國政府借口財政難以支持。要求再次更改賠款條款。

 德國的要求得到了英美的支持,他們推出了道威斯計劃的第二期,楊格計劃。

 這個計劃將德國需要賠款的數量降低到了原本的三分之一,其他可以延期支付。但是德國央行行長沙赫特對此十分不滿意,他認為德國做出了太大的讓步,情急之下強硬的沙赫特直接給摩根寫了一封信,而且公開在紐約時報上面。

 在這封信中,沙赫特威脅摩根等金融家,告訴他們繼續通過戰爭賠款盤剝德國。德國有可能會退出國際清算銀行,這個銀行是為了處理賠款和戰債而成立的,可以說是道威斯計劃的配套機構,德國退出這個銀行,意味著拒絕道威斯計劃。

 沙赫特擅自威脅摩根,摩根還沒有表態,德國政府就不滿意了,尤其是德國財政部長,認為這對他們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被動,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的爭鬥,最後鬧到了德國總統興登堡面前,興登堡解除了沙赫特的職務。

 沙赫特卸任後,美國大學反而紛紛邀請他前去講學,因為有不少大學都是反金融壟斷的。

 結果楊格計劃還沒來得及實施,美國經濟危機就爆發了。

 雖然德國停止了戰爭賠款,但是也沒有了英美貸款來源,他們的金融體系第一個出現問題,德國最大銀行之一的達姆斯達特銀行倒閉,引發銀行擠兌,國家黃金儲備流失一半,柏林9大銀行5個倒閉,另外4個半死不活,金融系統金庫崩潰。

 工業企業則受到美國提高關稅,和資金鏈斷裂影響,一面沒有原料進口,一面無法出口商品,工業危機立刻變得深重,只有36%工業設備還在運轉,工業生產下降了40%,對外貿易下降了60%,物價下跌30%,主要工業品中,鐵產量降低了70%,造船業下跌80%,工業危機最可怕的是失業問題,德國失業人數很快即達到了總就業人口的30%,失業問題最可怕的而是社會不穩,納粹上台的日子一步一步逼近。

 盡管各國都出現了嚴重的失業問題,美國900萬,德國800萬,英國300萬,法國200萬,失業人口最多的,是中國,達到了1000萬人口。

 不過中國失業人口多,是因為人口總量大,全國城市人口2億,其中受雇勞動者8000萬人,龐大的人口基礎,讓中國的失業率反而是最低的。

 讓人詫異的是,中國失業人口最多,社會問題反而最少。

 德國工人失業之後,就是表現對政府的憤怒,美國工人失業之後,就是嚴重的治安問題,英國工人失業之後,就是不斷的ba工,法國工人失業之後, 就要開始準備革命了。

 但是中國工人失業之後,第一時間是收拾行裝,背起行囊,馬上返回鄉下。

 這種現象,在後世叫做勞動力蓄水池,專門用來形容勞動者在城市中無法就業的時候,趕回鄉下謀生和待業,當經濟形勢變好之後,勞動者又再次返回城市就業,農村起到了一個調節城市勞動結構的作用,經濟繁榮時候為城市提供大量廉價的勞動力,經濟危機的時候,則為城市收納剩余的勞力。

 農村的作用,就好比是一個蓄水池一樣,一個勞力的蓄水池。

 只是後世出現這種效應的,並不是中國,而是日本。

 戰後日本每次經歷經濟危機的時候,日本人就返回鄉村,經濟恢復之後,就再次回到城市,借此他們躲過了多次世界經濟危機,最終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工業強國。

 但這個時代中國也出現了,當然,日本同時也出現了,因為日本也遇到了經濟危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