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國崛起1900》第86節 備戰
  後世的事情,楊潮不清楚,但是這個時代,他感覺似乎能給英國人這種圍堵戰略製造一些麻煩。  洪光二年(1903年)8月,當俄國又一次佔領奉天,全世界嘩然,各大媒體紛紛報道,都認為遠東的一場戰爭勢不可免,而且絕大多數輿論都站在了俄國人的反面,俄國人其實已經被世界孤立了,除了他們的盟友法國人之外,沒有一個國家支持他們,德國人兩面三刀,不過是忽悠他們把注意力轉向東方,減少自己的壓力罷了。

  中國的輿論更是洶洶,上海租界裡的報紙紛紛大罵俄國人,同時要求朝廷向俄國宣戰,朝中也出現了主戰派的大臣。

  張之洞為首的穩健派,卻壓製住了朝堂,打俄國人?瘋了吧!

  楊潮也上了一封折子,引起了很大的爭論。

  楊潮上書皇帝,請求立刻備戰,在俄國人不肯讓出東北的情況下,起碼要先做好準備,理應征募新兵,擴編新軍!

  楊潮的上奏,獲得了不少人的支持,袁世凱雖然不是主戰派,但是卻是支持最大的,收買了許多官員替楊潮說話,因為朝廷一旦擴軍,袁世凱獲益是最大的,因為他可以借機擴充北洋軍了。

  其實這兩年朝廷的經濟形勢還是不錯的,載灃上台之後,各項稅收還增長了不少,去年一年的財政收入就有一億兩,載灃的搜刮能力跟歷史上一樣強勁,而且載灃手裡還握有英國人的三千萬英鎊貸款。

  這三千萬貸款,英國人除了想要控制中國海關外,其實也有希望中國重整軍隊的想法,只是載灃的速度太慢了,最關鍵的是,他可能不想看到漢人督撫的勢力太大,而滿人中又找不到袁世凱、張之洞這樣的人物。

  爭論還沒有結束,楊潮就又上了一份折子。

  建議朝廷編練二十萬新軍,這次楊潮表示,山東的兵工產業,可以在一年時間內,提供二十萬大軍所需的武器裝備,一時間引起更大程度的驚歎。

  連洋人都卷入其中,德國人和美國人瘋了。

  德國人積極支持楊潮,而美國人則希望二十萬大軍的裝備中,給他們保留至少十萬人的份額。

  德國人自然是希望青島兵工廠能一口吃下這個大蛋糕,二十萬人的武器裝備啊,光是步槍就價值八百萬美元,加上其大炮、機關槍等等,一千萬只是最保守的估計。

  不過青島兵工廠也沒有這麽大的產量,他們其實最多只能提供十萬人的裝備。

  對於美國人渴望分享蛋糕的心情,楊潮隻告訴他們,快點乾活,否則黃花菜都涼了。

  在巨大的利益刺激下,美國人爆發出了極強的戰鬥力,終於拿出了美國速度。

  八月底他們一口氣派來了三百個工程師,十月這些人到達中國後,立刻就加快了施工速度,無論是煙台的鋼鐵廠還是萊蕪的兵工廠,進展一下子飛速提高。

  隻用了兩個月時間,所有的機器設備就調試好,同時美國一批鋼材運抵煙台,通過剛剛修通的鐵路送到了萊蕪,機器廠立刻就全速開動起來。

  “美國人,你就是拿鞭子抽都不行,但是你拿美元吊著,他們比驢都能吃苦!”

  看到一隻隻嶄新的步槍、極強還有大炮不停的生產出來,楊潮不由感慨道。

  不怪美國人這麽急迫,因為經過激烈的爭論後,朝廷真的決定擴軍了,而且不是擴充到二十萬,而是一次性組建四十萬新軍。

  經過議會走了個形式後,載灃頒發詔書,

頒布了《新建陸軍大綱》,以北洋軍為模范,畫全國為三十六鎮,每鎮一萬兩千人。  這意味著中國要組建四十多萬新軍,四十萬人的武器裝備,哪怕每人只是一把步槍,也至少是一千多萬美元的訂單。

  別說嗜錢如命的美國人了,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甚至連正在準備戰爭的日本人,都跟清廷打的火熱,德法日三國都希望清政府能聘請他們的軍事顧問,英國則希望清政府再次組建海軍。

  只有俄國人發來了質詢,希望清廷解釋擴軍的目的,從袁世凱手裡接過外交大臣的奕劻直接回答說這是內政,與他國無乾。

  “這群餓狼,還不知道自己被忽悠了啊。”

  仔細看過朝廷發來的塘報和指令之後,楊潮不由得歎道。

  外人看不出來,但是他卻很清楚,這新軍辦不起來。

  不是載灃阻撓,而是他太小家子氣了。

  載灃手握三千萬英鎊啊,不過現在也花了很多了,讓數十權貴子弟和大臣外出考察,可都是包的豪華遊輪,而且分為兩個代表團,世界各國都轉了一圈,聽說載澤因為少去了兩個國家,還不同意,非鬧著又去了日本一趟。

  這並不算什麽,花的只是小錢,可是這種花錢的態度注定那筆錢存不住。

  載灃當了皇帝後,不知道是出於安撫八旗貴胄,還是受不了這些人的哭訴,借到錢的第一時間不是用來發展,而是拿來賞賜,他剛剛登基,載濤、載振這些人都封了貝子、貝勒,賞賜建府邸;對於八國聯軍中受到損失的那些王府,也發下去大筆的賞賜重建。

  一千萬英鎊就這樣折騰光了。還有一千萬是用到了第一年的政府開銷之中。就剩下一千萬英鎊,載灃開始省錢了,左舍不得用,右舍不得用,到目前為止,也就是買了兩萬步槍,連機槍和大炮都沒舍得添置。

  因此這次辦新軍,他肯定是不願意自己掏錢的,載灃的詔書中很明確,各省自辦,資金來源則是通過裁撤各省綠營,至於八旗兵暫時還不能動。

  讓各省自辦,這就辦不起來,被說沒錢了,就是有錢,九成的督撫怕都不會把這筆錢用到軍隊上,就跟歷史上一樣,除了北洋新軍外,南方的新軍一個個都是敷衍了事,沒幾隻真正有戰鬥力的。

  所以洋人的目的肯定要落空了,別說賣給清廷武器裝備了,就是青島兵工廠和萊蕪兵工廠的產量,都未必能夠完全銷售出去。

  不過楊潮突然發現,他可以組建軍隊了。

  全國三十六鎮新軍,山東這樣的人口大省,分到了兩個名額,旨意要求楊潮和周馥各自組建一支山東新軍。

  可是沒錢啊,所以楊潮不打算立刻就建軍。

  與楊潮可以建而不建,對組建新軍最積極的袁世凱,反倒沒有落下一個編制,因為載灃說直隸已經有四鎮了,不宜太多。

  如此看來,載灃這招讓全國各省都辦新軍,恐怕最大的目的是製衡袁世凱啊。

  這不奇怪,楊潮更奇怪的是,載灃和袁世凱竟然能忍到現在都沒有動手。

  袁世凱不先動手不奇怪,因為原本的歷史上,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的時候,也是顧這顧那的,既想讓清帝退位,又不想落一個不忠之臣的名譽,玩弄了許多的把戲。

  但是載灃還能忍住,確實讓人刮目相看,不過有張之洞在哪裡,大概也不會讓這兩人打起來。

  楊潮沒有組建新軍,可是周馥行動了,他開始裁撤綠營,同時從袁世凱哪裡調過來一批軍官,並且派人來跟楊潮商議軍火事宜,希望萊蕪兵工廠能夠調撥兩萬隻步槍給新軍。

  楊潮表示給錢就行,這還惹得周馥滿不高興,他以為楊潮辦的是漢陽鐵廠那樣的官辦工廠呢,楊潮專門跟他解釋了一番,這是合股工廠,裡面還有洋人的股份,楊潮表示年底自己那份分紅可以返還給周馥,但是洋人的利潤和工廠的成本卻不能不保證。

  周馥雖然不高興,甚至覺得受製於洋人,跟楊潮叮囑一番,不要被洋人挾製,之後也不得不給楊潮撥一筆款。

  “下訂單,給洋人下訂單。兩年內我要四十萬隻步槍,四千挺機槍,兩千門大炮。開足馬力生產,炮彈、子彈也全力生產,兩年內的子彈我都包銷了。別怪老子坑他們了。”

  剛從濟南回來, 楊潮帶了一肚子氣。

  洋人欺人太甚了,周馥告訴他,因為德國人的原因,他新建的鐵路附近幾個煤礦,尤其是萊蕪的鐵礦、煤礦,都不能開采。

  德國人向清廷施壓,表示膠濟鐵路兩邊三十裡范圍內的開礦權歸屬他們,在條約之前華人開采的礦山,只能使用土法,不得采用機器開采。

  三十裡范圍之外的,如果有德國人的礦山十五裡內,也不允許中國人開礦,而萊蕪楊潮看好的一座鐵礦,距離德國人一座煤礦不到十裡,但是距離膠濟鐵路早超過了三十裡。

  日俄戰爭將至,楊潮很清楚,這是一場規模很大的戰爭,日本人在倫敦發了八千多萬英鎊的債券,還從國內借了更多的錢,相比這些錢,清政府那四十萬新軍的生意,只是小兒科罷了。

  本來楊潮是打算把這筆生意讓青島兵工廠和萊蕪兵工廠賺取的,然後自己從中分紅,同時刺激兩個企業走向正規,繼續擴大經營,但是德國人的態度,讓楊潮很不滿,於是他決定坑德國人一把,至於美國人只能算是殃及池魚了,反正他們也不是什麽好東西。

  原本的歷史上,這次日俄戰爭,德國人是最大的贏家,仗著德國平常保持這一隻世界最龐大的軍功生產產能,他們可是大賺特賺了一筆,分別向兩個國家出售武器裝備,兩國借的那點錢,基本上都被他們給賺了。

  不過這次楊潮打算從中分一杯羹,而且是大大的一杯羹。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